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755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81.
涡激振动是钢悬链立管疲劳损伤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因此涡激振动分析在钢悬链立管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OrcaFlex在海洋工程领域功能强大、应用广泛,能够提供两种涡激振动疲劳损伤预报方法,分别是基于模态叠加法的频域预报方法和基于Iwan-Blevins尾流振子模型的时域预报方法。OrcaFlex的涡激振动时域预报模型只考虑了横流向涡激振动造成的疲劳损伤,基于OrcaFlex的时域预报方法开发了双自由度涡激振动尾流振子模型的接口,考虑了浮式平台运动对钢悬链立管的涡激振动激励作用,实现了钢悬链立管双自由度涡激振动疲劳损伤预报。  相似文献   
982.
大跨度柔性悬跨海管的振动响应及管床碰撞会加剧管道的疲劳损伤,影响管道油气的安全输运。基于高速摄像非介入测试方法捕捉了近底床柔性悬跨海管的振动响应特征及管床拍击过程,对比分析了间隙比G/D及约化速度Ur对振动—拍击耦合响应的影响,辨识并提出了试验观测的管床拍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悬跨管的均方根振幅Az, rms/D在前二阶主导模态下随约化速度Ur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间隙比减小时,共振区的振动频率减小,且一阶振动向二阶振动的过渡在更高的约化速度时发生,过渡时存在时间上的模态切换现象。振动平衡位置向远离壁面一侧偏移。根据悬跨管振动的主导模态与拍击特性,通过试验辨识了6种管—床拍击模式,包括一阶模态主导的小段拍击、大段拍击,一阶向二阶模态过渡时的Ⅰ、Ⅱ型拍击,以及二阶模态主导的单段拍击、双段交替拍击。  相似文献   
983.
基于柔性杆理论和尾流振子模型计算陡波形立管的涡激振动响应;综合使用S-N曲线法、雨流计数法、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疲劳理论对立管涡激振动导致的疲劳损伤进行计算分析。并以MATLAB为平台编写相应计算程序,将本文计算得到的静力分析结果、固有频率和疲劳损伤分别与专业海工计算软件OrcaFlex和已发表文献进行对比验证。进一步对陡波形立管在涡激振动下的疲劳损伤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浮子段长度、浮力因子、弹性模量、海流速度、波浪高度对陡波形立管疲劳损伤均有较大影响,有望为陡波形立管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xially loaded piles embedded in elastic-poroelastic layered soil of finite thickness.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elastic and poroelastic soil coincides with the groundwater table level, which is explicit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olution. The pile is modelled as elastic one-dimensional rod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n the response of the soil-pile system. The solution is based on Biot's poroelastodynamic theory and the classical elastodynamic theory, which we use to establish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soil and pile. Accordingly, the pile base resistance, shaft reaction, and the complex impedance of soil-pile system are obtained using the method of Hankel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Following the validation of the derived solution, we identify the main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vertical dynamic impedance of the pile via a parametric study. The presented method poses as 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for quickly estima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xially loaded piles, without having to resort to complex numeric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985.
This note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derive closed‐form expressions describing the horizontal response of an end‐bearing pile in viscoelastic soil subjected to harmonic loads at its head. The soil surrounding the pile is assumed as a linearly viscoelastic layer. The propagation of waves in the soil and pile is treated mathematically by three‐dimensional and one‐dimensional theories, respectively.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problem, the formulation presented allows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soil to be solved directly, eliminating the need to introduce potential functions. Accordingl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ile is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initial parameter method, invoking the requirement for continuity at the pile–soil interfac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rived compact solution matches exactly an existing solution that utilises potential functions to formulate the problem.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6.
刘晶磊  刘鹏泉  尚康君  王洋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6):1394-1401,1418
为探究层状地基环形沟隔振中几何参数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规律,文章采用振幅衰减比Ar值进行评价分析,并定义沟后Ar≤0.4区域为有效隔振区域,通过改变环形沟的几何参数,得到其对有效隔振区域影响变化规律,从而确定环形沟不同几何参数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地基土中环形沟深度位于土层分界面附近时,环形沟隔振效果相对较弱;当宽度参数在0.01~0.35之间不断增大时,有效隔振区域占比变化幅度仅为4.8%,即环形沟宽度变化对环形沟隔振效果影响较小;随着环形沟弧长的增加,有效隔振区域面积的扩大速率减缓,弧长参数达到2.20以后,隔振效果趋于稳定;振源与环形沟之间及环形沟末端位置区域存在振动放大区。  相似文献   
987.
道路铺设、矿山开采、隧道开挖、地震勘探等工程施工免不了要进行炸药爆破,炸药爆破所产生的剧烈振动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纠纷,为了解决矛盾,对振动引起的损失和涉及的范围有个科学的评判,爆破时采用精密的地震勘探仪器进行不同炮距的振动测试,以做出公证的裁决。本文以两个实例来说明地震勘查在振动测试领域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88.
本文介绍了山西大剧院空调通风系统设计。剧场观众厅采用座椅下送风,屋顶高位排风,观众厅按高度划分空调系统,空调水系统采用分区双管制,空调通风系统做了较全面的消声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989.
在充分分析比较传统深基坑围护体系优劣的基础上,将高压旋喷止水帷幕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方桩相结合,设计创新出一种新型的围护体系,且将之运用于工程实例中,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0.
刘晶磊      张冲冲      刘航      梅名彰     《世界地震工程》2021,(2):132-142
为了研究分层土地基(上层为粘土层,下层为砂层)条件下几何参数对单排混凝土桩的隔振效果,该试验通过缩尺比例为1∶15的缩尺模型试验,以激振器作为点振源产生振动波向四周扩散,通过对比单排桩前后两侧振动加速度极值,清晰地展现出了单排桩对振动波的的影响区域,并得到了几何参数的隔振影响作用。在该试验条件下得出结论: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桩长是影响隔振效果的重要参数,当桩长参数由0.28增至0.57时可提高约9%的隔振面积,同时增加桩长和隔振区长度可使隔振区域振幅大幅度减小与有效隔振面积大幅增加,但同时会造成桩前一侧振动增强;对于低频振动,单排桩隔振屏障对中频和高频有更好的隔振作用,该试验条件下隔振效果可相差约3%,且频率越高,穿透性越强,且将在桩后形成一个振动加强区;增加振源距可有效提高隔振效果,但当频率较低时,中远振源的隔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