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修建在河流支流入汇口处的水利工程,同时受干、支流洪水共同作用,其防洪水位不但与洪水组合特性有关,还与洪水、水利工程行洪的耦合关系有关.已有采用设计洪水重现期对应的特征洪水组合,或者直接采用经验洪水组合进行调洪计算得到防洪设计水位的方法无法有效反映洪水与水利工程的相互作用.本文结合防洪标准的本质,利用Copula-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修建在支流入汇口处的水利工程的防洪设计水位进行计算,并以珠江流域西江支流郁江广西桂平航运枢纽水闸为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Copula-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可以有效考虑干、支流洪水组合特性及其与水利工程行洪的耦合关系,以其计算得到的防洪设计水位唯一且可保证达到防洪标准的要求,可有效克服利用洪水重现期确定防洪设计水位存在的不确定性;在干、支流洪水共同作用下,以设计洪水重现期的不同特征组合计算得到的防洪设计水位相差非常大,且与达到防洪标准要求的防洪设计水位相比完全偏离了合理的误差范围,不宜以设计洪水重现期确定防洪设计水位;利用经验洪水组合计算难以合理反映不同工程的洪水及工程特性.研究成果可为修建在支流入汇口处受干、支流洪水共同影响的水利工程防洪设计提供更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2.
河口的水位变化是径潮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近30年来,强人类活动对河口环境的影响已远超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导致水位发生异变。为研究这种变化,本文选取人类活动影响剧烈的珠江磨刀门河口作为研究区域,采用Copula方法定量分析在同一上下边界(上游流量和口外海平面)下由强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位异变。结果表明:1)强人类活动后,河道地形下切显著,外海海平面对沿程各站水位的线性影响增强,上游马口流量对水位的线性影响减弱。2)强人类活动后甘竹至灯笼山站同概率水位事件明显降低;三灶海平面呈上升趋势;马口流量分布特性变化不明显。3)水位与海平面、流量的联合依赖关系发生明显改变,低水位与海平面关系的敏感度增加,而高水位与海平面关系的敏感度下降。低水位与流量关系的敏感度基本不变,而高水位与珠江流量关系的敏感度明显下降。4)强人类活动后各站水位变化幅度变窄,在相同概率海平面及流量驱动下,强人类活动后各站水位均有明显下降,水位与海平面、流量遭遇概率为0.1—0.9时,其月均水位下降幅度达0.01—1.24m。低海平面和低流量联合驱动下各站水位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高海平面和高流量联合驱动下月均水位的变幅,而且上游站位的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下游站位。本研究成果可为强人类活动的影响辨识及珠三角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3.
蔡维英  王兴华  张伟  张百菊 《地理科学》2022,42(6):1073-1081
为研究不利天气事件对冬季旅游的影响,以吉林省为研究区,针对冬季旅游中不利天气发生概率进行分析,选取大风(风速>5 m/s)、极端低温(≤?16℃)和降水日数3种不利天气事件,通过优化吉林省各气象站点的多元Copula函数,分析了3种不利天气群发特征及其对吉林省冬季旅游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Survival Joe (SJ)、Clayton、Farlie-Gumbel-Morgenstern (FGM) 3个属函数适合构建R-Vine Copula并用于分析不利气象条件对吉林省冬季旅游影响。从日气象数据分析发现,吉林省冬季单一不利气象条件的发生频率在0.15~0.30之间,而同时发生两种不利气象条件的频率在0.01~0.04之间,西部地区的不利气象条件发生频率高于中东部地区。在吉林省冬季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群发的耦合分析中,白城、松原、四平地区不利气象事件发生联合概率较高,但是从冬季冰雪旅游经济损失上,长春、延边、松原、白城和吉林市潜在损失较大。这对于分析气象条件对冰雪旅游影响作用机制,吉林省冰雪旅游出行保险制定,冰雪旅游灾害防控和调整冰雪旅游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the joint distribution of multiplicative errors (ME) in radar (R) and satellite (S)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es (QPEs). A semi-parametric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is joint distribution to describe the probability of rainfall exceeding a particular threshold given concurrent R and S-based estimates (referred to as conditional exceedance probability, or CEP). This framework entails integrating copula-based joint distributions of MEs over a range of rainfall amounts to yield the joint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which forms the basis for estimating CEP. In demonstrating this approach, MEs were computed for R (Weather Surveillance Radar-1988 Doppler) and S (Self-calibrating Multivariate Precipitation Retrieval) for central Texas over 2000–2007 using gauge records as the reference. Analysis of the MEs in R and S reveals a substan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it also shows that the interdependence is complex as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S QPEs are negatively biased while their concurrent R values are bias-neutral. CEP values from the semi-parametric approach is found to be generally superior to those empirically derived based on rainfall estimates: it yields values for a wide range of rainfall thresholds and suffers much fewer discontinuities and artifacts that the empirical results exhibit. For the lower range of S and R thresholds where sample size is relatively large (i.e., <20 mm h−1 for the summer), the two sets of CEPs bear close resemblance, with both showing a relatively weak, but nevertheless substantial dependence on the threshold value for S.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plausibility of the semi-parametric CEP values, and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S QPEs in improving the confidence in rainfall exceedance under thi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35.
沿海地区极易受到极端降雨和高潮位引发的复合洪涝灾害影响。研究风暴增水和累积降雨同时发生的概率,设计雨潮联合分布函数,对提升沿海城市防洪除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减少城市复合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1979—2014年中国沿海逐日最大风暴增水和邻近雨量站日累积降雨数据作为统计样本,采用Copula函数构建雨潮联合概率模型,并利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赤池信息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评价雨潮联合分布拟合优度,优选中国沿海雨潮联合概率分布函数模型。基于此模型,定量化设计中国沿海雨潮复合灾害情景。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沿海雨潮复合灾害频次呈现明显的“两头多中间少”格局,其中,广东西部沿海、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山东及辽宁沿海频次相对较高;在50年一遇联合重现期下,北部湾、海南岛北部、浙江沿海、渤海湾部分沿海表现为极端降雨和较高的风暴增水,雨潮遭遇的复合灾害事件十分值得关注。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沿海地区雨潮复合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为复合灾害情景预测提供了定量化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36.
随着梯级水库和水库群的建设,不仅需要单站的信息,而且需要流域内各站的综合信息,迫切需要发展多站的随机模拟模型。基于多变量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站随机模拟方法。采用季节性自回归模型模拟主站的日流量序列,建立多维Copula函数描述主站和从站之间的时空相关性特征,依据Copula函数,生成从站的日流量序列。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长江宜昌站、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沱江李家湾站、嘉陵江北碚站和乌江武隆站的多站随机模拟模型,并与现有的主站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序列的统计特征值差别不大,模拟效果优于现有的主站法。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洪涝的重要致灾源因子降水的概率,利用广西从1970年-2012年的降水数据,以年降水均值(X)和年降水极值均值(Y)为研究变量,通过Copula函数构建其联合分布.经过OLS,AIC拟合优度评价,采用Copula函数中拟合效果较好的Gumbel-Hougaard Copula函数建立边缘分布为Pearson-Ⅲ型的两变量的联合分布.随后,进行相应的重现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联合重现期下的两变量降水设计值比单变量设计值和同现重现期下的设计值都要高,故采用联合重现期下的联合设计值作为防洪标准会更加安全.最后,对比降水数据与灾情数据,研究降水重现期与洪涝灾情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的重现期越长,洪涝灾害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38.
基于Copula函数的中国东部季风区干旱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61~2016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网数据集计算了中国东部季风区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并结合游程理论识别气象干旱事件。常规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函数的双变量频率分析分别用来描述干旱事件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结果表明: 3个月时间尺度和6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非常相似,但与12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差异较大; 各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具有较长干旱历时的地区往往也是干旱烈度较大的区域; 西南区、长江下游地区、黄淮海区北部和南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东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长白山地区、松嫩平原和珠江流域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干旱区划及旱灾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基于Copula 函数的新疆极端降水概率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依据新疆地区53 个雨量站1957-2009 年日降水资料,根据研究需要,定义了8 个极端降水指标。运用K-S 法确定降水指标最适概率分布函数,确定十年一遇极端降水量值;在此基础上,采用Copula 非参数估计方法,通过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法确定两降水指标联合分布函数,系统分析极端降水单变量极值及降水极值二维联合概率分布特征,研究新疆地区降水极值概率变化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北疆比南疆湿润,北疆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大,而南疆发生极端弱降水的概率较大,另外,相比较而言,山区要比平原降水多;(2) 极端强、弱降水同年发生的概率分布特征复杂,从降水天数来看,一年内同时发生长历时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山区较平原大;从极端降水总量来看,同时发生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在平原区较山区为大;从极端降水强度来看,同时发生强度较大的强降水与弱降水事件的概率在天山南坡较其他地区为大;(3) 洪旱发生概率与地形有关,天山是洪旱发生的分界线,山区发生洪旱灾害的概率比平原小。  相似文献   
40.
基于Copula函数的洞庭湖流域水沙丰枯遭遇频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念清  赵露  沈新平 《地理科学》2014,34(2):242-248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水沙灾害事件相继发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威胁。以洞庭湖流域代表性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系列数据为基础,应用P-III型曲线分别拟合并求得“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三口入湖、“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四水入湖和城陵矶站出湖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边缘分布函数,再采用水文事件遭遇分析中广泛应用的Copula函数,建立洞庭湖流域水沙联合分布模型,分析洞庭湖流域水沙丰枯遭遇频率。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三口、四水和城陵矶站的水沙丰枯遭遇频率关系与洞庭湖流域的水沙运动有密切联系,运用该水沙耦合模型可以为洞庭湖流域防洪减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