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49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s it is well-known,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NEC) bifurcates into the Kuroshio flowing northward and the equatorward Mindanao Current, which is well depicted by Munk’s theory in 1950 in terms of its climatology. However, Munk’s theory is unable to tell the NEC bifurcation variability with time. In the present paper, a time-dependent baroclinic model forced by wind, in which temporal and baroclinic terms are added to Munk’s equation, is proposed to examine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NEC bifurcation latitude. An analytical solution is obtained, with which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can be well described: NEC bifurcation reaches its northernmost position in December and its southernmost position in June with a range of about 1° in latitud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ults with observations. The present solution will degenerate to Munk’s one in the case of steady and barotropic state.  相似文献   
992.
赵悦  丁旋 《地球科学》2011,36(4):610-620
为重建巽他海峡区古季风活动历史,通过对BAR9442岩心氧同位素、AMS14C测年、陆源碎屑标准偏差区间粒径分布,以及上升流种Globigerina bulloides等变化特点分析,并结合前人对该岩心粘土矿物的研究,获得如下认识:末次冰期30~17 kaBP,海平面下降,陆源粉砂物质输入增加; 南半球夏季日照率高,然而受冰期热带辐聚带位置影响,西北季风受阻,东南信风持续吹过研究海域形成类似东南季风的效应,气候冷干; 受印度东北季风影响,伊利石含量最高,上升流活动不发育, 古生产力降低.17~8 kaBP,海平面迅速上升,出现较强的表层穿越流活动,粘土物质成为沉积物的主要组分; 此时东南与西北季风都有增强,说明当时研究区气候有着更强的季节性.全新世8 kaBP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使穿越流活动加强,沉积物粘土组分含量最大,西北季风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93.
杨娟  黄燕  陈有明 《华东地质》2019,(4):273-279
利用MSS、ETM+、CBERS-2、BJ-2、02C和TH1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分别提取1975年、2000年、2007年和2016年皖江经济带湿地现状及变化的遥感信息,研究皖江经济带湿地遥感现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皖江经济带湿地类型主要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市县级地域湿地分布不均、类型不全;1975—2016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增长率为55.32%;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减少率为69.97%;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面积较稳定,增长率分别为1.80%和2.06%。湿地变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5—2007年),湿地面积总体增加,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第二阶段(2007—2016年),湿地面积总体增加,但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增加,沼泽湿地面积继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继续增加,湿地面积增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4.
季燕南  季强  吴文盛 《江苏地质》2019,43(4):523-531
简要回顾了国际古人类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人类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了解过程,认识到人类并不是“上帝”创造之物,而是像其他生物一样,一步一步逐渐发展到现今阶段。认为“人猿过渡”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不能将早期人类的演化阶段称为“人猿过渡阶段”,再将Australopithecus译为“南方古猿”并不合适,因此建议将其中文学名译为“南方猿人”,将Sahelanthropus的中文学名译为“撒海尔猿人”,将Orrorin的中文学名译为“原初猿人”,将Ardipithecus的中文学名译为“始祖地居猿人”。明确提出“复系”和“副系”的概念不科学,而是提倡“同源、共祖、单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995.
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各类“城市病”是多数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各个城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从21世纪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十几年来地下空间利用增长迅猛,成就斐然。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各功能开发现状,并分等级叙述了我国几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最后文章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趋势是向地质调查先行,网络化与分层化规划,协同化利用,内部环境生态化和人性化,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不同城市将根据其社会经济需求和地质环境特点差异化重点开发,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让城市更美好。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和分析2006年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人才队伍建设、机构设置与学科布局、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提出了目前在发展地质力学过程中,人才队伍、学科布局与发展以及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对策分析,以期为地质力学战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支撑,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早日实现地质力学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97.
Surface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2001 to 2011 were analyzed for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PH) and five heavy metals.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ranges of TPH, Zn, Cu, Pb, Cd and Hg were 6.3–535 μg/g, 58–332 μg/g, 7.2–63 μg/g, 4.3–138 μg/g, 0–0.98 μg/g, and 0.10–0.68 μg/g,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met the highest marine sediment quality standards in China, indicating that the sediment was fairly clean. However, based on the effects range-median (ERM) quotient method, the calculated values for all of the sampling sites were higher than 0.10, 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a potential adverse biological risk in Bohai Bay.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biological risk decreased from 2001 to 2007 and increased afterwards. High-risk sit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coast.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otential risk of adverse biological effects from TPH and heavy metals in Bohai Bay.  相似文献   
998.
999.
吕宋海峡是南海与外界水交换的重要通道,黑潮作为北太平洋最强的1支西边界流,在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对南海北部的环流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用1991—2011年期间CTD断面实测资料和高度计资料,提取23.0~25.5 kg/m3等密度面之间的盐度极大值,研究了南海北部不同年月盐度极大值变化、黑潮入侵方式与强弱,以及盐度极大值变化与北赤道流分叉点南北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潮入侵南海方式多样,既有分支形式,也有弯曲、流套形式。(2)不同年月间,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存在较大差别,120°E断面的次表层盐度极大值的变动可超过0.3。(3)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的南北变动对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具有重要影响: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北,黑潮入侵南海较强;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南,则黑潮入侵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00.
热融湖是多年冻土区地下冰融化形成的典型地貌单元,热融湖及其变化对多年冻土热状态、水文过程、生态环境、冻土工程稳定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热融湖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源,与全球气候系统存在着复杂而显著的互馈过程,是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指示器. 因此,开展热融湖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冻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文献综述,从以下方面评述了热融湖研究的现状与进展:1) 热融湖形态特征及其演化过程;2) 热融湖热状况及其热效应研究;3) 热融湖和多年冻土区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4) 热融湖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贡献. 最后,讨论了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在热融湖演化的基础理论、动态变化过程的预测、热融湖的冻土水文效应、区域尺度热融湖与冻土、生态、水文和气候耦合过程的综合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为定量预测和评价冻土区热融湖环境工程效应,应发展不同尺度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