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936篇
地质学   1195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86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驹 《铀矿地质》2009,25(2):71-77
文章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我国的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开发从1985年开始,迄今为止可初步分为3个阶段:①起步和跟踪研究阶段(1985~1998);②逐步发展阶段(1999~2005);③政府规划指导阶段(2006至今)。20多年来,我国在国家法律法规、战略规划、选址、工程屏障、核素迁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已经提出在2020年前建成地下实验室、21世纪中叶建成高放废物处置库的目标。研究开发和处置库工程建设分成3个阶段:试验室研究开发和处置库选址阶段(2006~2020);地下现场试验阶段(2021-2040)和处置库建设阶段(2041~本世纪中叶)。经过全国筛选对比,已初步选定甘肃北山地区为重点预选区,系统的场址评价工作正在进行。已确定采用膨润土作为处置库的回填材料,并初步确定内蒙古高庙子膨润土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首选缓冲回填材料。工程设计、核素迁移研究和安全评价也取得了一定进展。1999年起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了3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技术合作项目,对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20多年的研究开发工作为我国在21世纪完成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任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2.
针对龙头石水电站坝基的深厚砂砾石地层.采用振冲碎石桩处理,通过检测,处理后的地基达到工程要求.并消除了液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3.
基于土层结构的场地分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详细研究了不同土层结构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地表反应谱的平台值和特征周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层结构的场地分类的初步方案。本方案给出了在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四类场地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软弱夹层在底部、中部和上部3种情况的场地分类方法。本文的结果对进一步推动场地分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4.
玄武岩CO2地质封存相比于常规的封存技术(如驱油驱气注入封存和深部咸水层封存),具有能促进快速碳矿化、封存效果长久且安全及封存容量巨大等明显优点.目前玄武岩CO2封存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进展:①对常见主要成岩矿物的封存能力进行了排序;②进一步了解玄武岩的矿物成分、玄武岩层内孔隙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③完善了对玄...  相似文献   
975.
考虑场地效应的高陡岩质斜坡地震失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沛  李滨  冯振  张博文  高杨 《岩土力学》2019,40(1):297-304
以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右岸的鸡冠山梁子高陡斜坡为典型实例,在斜坡表层地震动监测基础上,通过在斜坡弹性模型底部分别输入水平、竖向Ricker子波,发现:斜坡顶部低模量岩体材料在水平Rick子波激励下,易产生放大效应;而当输入竖向Rick子波时,易在模型表层地形凸起部位产生共振放大,其顶面表层卓越频率也与现场实测值基本一致。其次,对比分析了在分别输入汶川八角什邡加速度记录、典型鲁甸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的斜坡弹塑性模型的稳定性和动力响应特征,发现:(1)斜坡在静力条件下可能存在3种不同位置潜在滑面,但输入两种地震波后,变形破坏区仅发生在顶部滑面位置;(2)输入汶川地震波时,斜坡顶部滑面剪应变增量明显大于输入鲁甸地震波时对应值,且前者的滑面出现明显整体拉破坏区,滑面上部水平、竖向残余变形也不收敛,处于震后斜坡失稳状态。后者滑面底部无明显的拉破坏区,滑面上部残余变形收敛,处于震后斜坡稳定状态;(3)斜坡水平、竖向加速度都在斜坡顶部低模量材料表层出现明显的放大现象,场地效应明显。此外,表层加速度普遍大于斜坡内部相应值,尤其是地形凸起位置。输入汶川地震波时斜坡顶部水平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鲁甸地震波相应值,但竖向加速度放大系数两者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6.
马春辉  杨杰  程琳  李婷  李雅琦 《岩土力学》2019,40(6):2397-2406
为进一步提高堆石坝材料参数反演模型的计算精度与适用性,建立了基于量子遗传算法(QGA)与多输出混合核相关向量机(MMRVM)的自适应反演模型。通过引入混合核函数,使所构建的MMRVM能够高精度地模拟材料参数与大坝沉降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从而代替耗时较长的有限元(FEM)计算。通过利用参数较固化的QGA优化确定MMRVM核参数,使反演模型具有自适应性。以实测沉降数据为依据,充分发挥QGA的全局搜索能力反演筑坝材料本构模型参数。在分析模型所需测点个数与信噪比对计算结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公伯峡堆石坝应用实例证明:QGA-MMRVM可快速、精确地反演堆石坝筑坝材料本构模型参数,模型凭借其自适应性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77.
何颖  于琴  刘中宪 《岩土力学》2019,40(7):2739-2747
提出了一种考虑地震波散射效应的沉积河谷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模拟方法。基于弹性波传播理论,采用合理功率谱、相干函数和传递函数模型,借助原型谱表示法得到沉积河谷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其中,传递函数应用动力边界元法计算,可在很宽的频带内精细模拟沉积河谷中波型转换及聚焦效应。针对常见V型河谷开展了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河谷地形及松软沉积层对地震波传播具有显著影响,河谷地表地震动空间差异性十分显著,一维模型难以考虑地震波的散射及聚焦效应,从而会明显低估沉积内部部分区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沉积河谷中大跨结构抗震设计宜采用考虑地震波散射效应的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输入。  相似文献   
978.
叶观宝  郑文强  张振 《岩土力学》2019,40(Z1):440-448
中国大面积场地形成工程日益增多,在缓解土地供求矛盾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工程问题,如场地大面积沉降会造成桩基负摩阻力增加,影响桩基安全性,但针对大面积填土场地中桩基负摩阻力研究成果较少。结合某现场试验,建立了单桩有限元分析模型,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基于验证后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大面积填土场地工程中填土天然重度及厚度、桩顶和地表荷载及场地形成时间对摩擦型桩下拉荷载和中性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土厚度和桩顶荷载的变化显著影响中性点的位置;填土的天然重度和厚度越大,下拉荷载越大;场地固结时间越长,下拉荷载越小;减小桩顶荷载和增加地表堆载会增大下拉荷载。敏感度分析表明,相比荷载因素,场地形成因素对下拉荷载及桩顶沉降影响更为显著。最后,结合国内外规范讨论了考虑大面积填土场地中摩擦型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对大面积填土场地摩擦型桩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9.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实现坝体渗漏快速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坝体渗漏探测是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的重要环节,事关大坝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文中以某坝体渗漏处理的问题为例,为解决传统探测手段的不足,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试验,结合工区地质和岩体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快速定位坝体渗漏区域。工程处理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可有效地解决小范围和小渗流量的渗漏部位探测问题,定位快速准确,可为查找坝体渗漏的原因以及工程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0.
覆盖层上土石坝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翔  孔宪京  邹德高  周晨光 《岩土力学》2018,39(5):1858-1866
较多已建和待建的土石坝直接修筑于覆盖层上,合理描述土石坝与覆盖层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对大坝抗震安全评价至关重要。基于等效荷载和人工边界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出结构-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等效荷载和人工边界参数在均质线弹性地基条件下易于获得,而对于覆盖层地基,土体动力非线性特性给求解带来很大困难。鉴于此,首先根据覆盖层侧向边界的位移模式,发展了能高效、精确地获取多向地震动垂直入射时均质或成层覆盖层自由场非线性动力响应的简化模型;结合能动态实时获取地基材料参数的非线性人工边界,发展了一套覆盖层上土石坝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算例表明,发展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可大大减小计算网格量,并能较好地反映覆盖层对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影响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