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758篇
地质学   693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三峡水库童庄河浮游植物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库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132种,其中蓝藻门23种,隐藻门2种,甲藻门3种,硅藻门55种,裸藻门3种,绿藻门46种.其中硅藻门的种类居首位,甲藻和隐藻则在数量上占优势.主要优势种为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和隐藻一种(Cryptomonas sp.).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季节和水域不同而呈现差异.应用水质理化指标、污染指示种和污染指示群落评价童庄河水质,显示其水质为Ⅴ类,为β-中污型水体.  相似文献   
932.
太湖与广东汤溪水库微囊藻gyr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江苏太湖和广东汤溪水库7株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和1株水华微囊藻(M.flos-aquae)gyrB基因部分序列(974bp),发现40个变异位点,17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G+C)%为47.8%,序列间相似性≥97.10%.在NJ分子系统树上,不同种类的微囊藻混杂分布,表明基因型聚类与表型无直接关系;不同地理来源的铜绿微囊藻间遗传变异小,没有明显的地理聚群,反映出地理差异并不影响遗传上的相似性;支持暂将不同藻种归为铜绿微囊藻复合种的分类处理.gyrB基因对微囊藻遗传差异的解析效果优于16S rRNA,与16S-23S ITS和cpcBA-IGS等效果相当,表明gyrB基因可能成为研究微囊藻分类和遗传变异新的良好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33.
三峡水库典型支流上游区和回水区营养状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张晟  宋丹  张可  曾凡海  李斗果 《湖泊科学》2010,22(2):201-207
2006年3、5、8月,对三峡水库成库后5条支流的上游区和回水区水质参数及营养因子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范围在1.00-2.50mg/L、COD范围为6.00-26.5mg/L,上游区与回水区有机物含量差异不大,支流目前未受到有机物污染影响.NH_4~+-N范围为0.039-0.367mg/L,各支流含量均为丰水期最大.TN范围在0.58-1.67mg/L,TP范围在0.005-0.133mg/L,支流回水区TN和TP含量均远高于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最低限制值,水体存在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大多支流N/P比值处于适宜藻类生长范围.Chl.a浓度范围为0.94-28.9mg/m~3,各支流回水区Chl.a浓度均为5月最大河流回水区Chl.a浓度高于上游区,上游区、回水区Chl.a含量有显著差异.选用修正的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TSI_M法,评价了支流水体营养状态,TSI_M指数范围在36.0-64.2,上游区除龙河、澎溪河5月达到富营养水平外,其余支流均为贫-中营养水平.回水区各支流均达到中-富营养水平.支流回水区营养状态指数均高于上游区,但各支流增加幅度不同.支流回水区水体营养状态明显受三峡水库蓄水水体流速减缓的影响.Chl.a与COD(n=15,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营养因子无明显相关关系.三峡水库完工后,支流回水区水体流速减缓,富营养化趋势可能加重.  相似文献   
934.
溶解氧(DO)是水体能否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是湖泊初级生产力与水动力条件的综合反映.研究DO及其分层的季节变化对认识湖库的富营养化过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目湖沙河水库为例,运用西澳大学开发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ELCOM-CAEDYM对天目湖的水温、DO和总磷(TP)进行了为期1年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模拟出了水体温度和DO分层过程以及TP的时空分布,3个指标在水体表层、中层和底层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良好,均方根误差分别在1.8℃、1.8 mg/L和0.003 mg/L以内,Nash-Sutcliffe有效性系数均在0.7以上,相对误差均低于10%.沙河水库不同季节的DO垂向分层与温跃层协同变化:冬季垂向混合;春季(4月)温跃层开始发育,底部出现氧不足;夏季(7月)温跃层位于4~10 m之间,同时底部低氧区(DO<2 mg/L)面积达35%;秋季(9月末)低氧区随着温跃层的消失而消失;冬季再次垂向混合.全湖DO和TP的时空分布表明,南半库区磷的来源主要是外源输入,而北半库区磷的来源主要是由水体底部低氧导致的磷内源释放.DO季节分层还有可能通过影响藻类活动而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35.
水库作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对区域气候变化有不可忽略的影响。然而,目前对水库溶存温室气体的空间异质性及垂向特征的认知仍然欠缺。为了揭示水库分层期和混合期溶存温室气体空间特征及排放通量,也为厘清水库温室气体产生和排放的关键过程提供重要支撑。研究选择东北地区大型水库——汤河水库为对象,于2021年7—9月和10月(分别代表水库分层期和混合期)对水库不同位置(坝前、库中和库尾)开展溶存温室气体垂向分层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水库CH4排放通量变化范围为0.018~0.174 mmol/(m2·d),是大气CH4的源,空间分布为库尾>库中>坝前;CO2通量为-4.91~58.77 mmol/(m2·d),除分层期东支库尾,其余点位均表现为大气CO2的源,空间分布为坝前>库中>库尾。时间上,分层期CH4排放通量(0.071±0.044 mmol/(m2·d))高于混合期((0.027±0.008) mm...  相似文献   
936.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占溶解有机碳(DOC)10%~90%,其浓度影响水环境碳循环过程、污染物质迁移以及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分析东北地区水库DOC碳循环情况,本文于2015—2020年对第二松花江流域典型水库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进行5次现场观测和室内实验,在分析CDOM吸收特性的基础上,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利用波段比值法建立CDOM浓度反演模型(R2=0.82),根据实测值CDOM与DOC的强相关性(R2=0.78),进而估算水库DOC浓度。结果表明:(1)利用野外实测数据和Landsat系列卫星能够对东北内陆水库CDOM浓度进行良好反演,(2)2000—2020年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年际CDOM和DOC浓度变化不大,在2010年之后表现出轻微上升趋势,CDOM浓度从支流和干流的汇入到主库区呈现逐渐减少趋势,(3)白山水库和丰满水库M值(CDOM在250和365 nm处吸收系数比值)和S275~295(CDOM在275~295 nm波段处的吸收光谱的斜率)较小、SUVA254<...  相似文献   
937.
为探究在三峡水库特殊分层异重流背景下降雨对水华消退的影响,以香溪河为例,对库湾降雨前后水动力、生态环境因子开展连续三维立体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降雨对水华的消退作用显著,降雨后香溪河库湾叶绿素a(Chl.a)浓度明显下降。热分层稳定指数(RWCS/H)变化不大,库湾近河口处分层较弱、中上游分层较强的特性并未随此次降雨发生较大变动。受降雨影响,藻类在表层水体聚集程度降低,藻类聚集度指数(MI)、微藻群体平均深度(MRD)下降。库湾流态随降雨发生而变得复杂,库湾水体浊度明显增加,异重流倒灌形式由近表层倒灌向中下层倒灌转变,雨后又逐渐转变为中层倒灌,长江干流水体倒灌进入库湾的影响范围、潜入深度增加。水体水平输移增强,分散下沉的藻类易随水体环流流出库湾,水华消退。雨后库湾入库流量增加,大部分上游来流依旧由上层流向河口,与中层倒灌异重流形成逆时针环流,藻类无法在表层水体稳定生长,库湾Chl.a浓度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低水平,不会再次迅速暴发水华。  相似文献   
938.
浙江珊溪水库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浙江省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珊溪水库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式,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进而计算震源半径、地震矩等小震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了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中使用发生于2002~2006年间ML2.0~4.6珊溪水库库区地震180个,分析结果为:地震矩范围为1011~1015N.m,震源破裂半径为74~727m,地震矩、拐角频率、矩震级及体波震级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对数线性或半对数线性关系,并可分别表示为:lgM0=0.0061R 11.71,lgM0=1.11ML 10.11,MW=0.7447ML 0.7。地震应力降范围为0.08~4.95MPa,应力降与震源半径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39.
We propose a novel intelligent reservoir 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an evolv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Evolving means the parameters of the ANN model are identified by the GA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technique. Accordingly, the ANN model should represent the operational strategies of reservoir operation.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Evolving ANN Intelligent System (ENNIS) are as follows: (i)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arameters to be optimized even for long optimization horizons, (ii) easy to handle multiple decision variables, and (iii) the straightforward combination of the operation model with other prediction models. The developed intelligent system was appli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hihmen Reservoir in North Taiwan, to investigate its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irst built to a simple formulation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Shihmen Reservoir, with single objective and single decision. Its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by dynamic programming. The constructed network proved to be a good operational strategy. The method was then built and applied to the reservoir with multiple (five) decision variabl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veloped evolving neural networks improved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reservoir when compared to its current operational strategy. The system was capable of successfully simultaneously handling various decision variables and provided reasonable and suitabl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940.
门楼水库溢流坝段岩石与混凝土抗剪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令强  李园园  林明强 《岩土力学》2008,29(Z1):515-518
通过对门楼水库溢流坝段不同位置、不同深度、不同岩石风化程度在不同混凝土强度和不同含水率情况下近百块试块的室内直剪试验,研究了岩石和混凝土胶结面的抗剪强度与混凝土强度、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和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对胶结面的抗剪强度具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块状及次块状结构类型岩体,胶结面抗剪强度参数基本相同,但裂隙块体强度降低很多,部分块体破坏形态已不在是沿胶结面破坏,而是部分迁就胶合面,部分追随岩体内的结构面,并形成较大的起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凝聚力和内摩擦角都明显降低。试块的抗剪强度只代表试验点的强度,为了得到建基面的抗剪强度,将岩石和混凝土的抗剪强度看作随机变量,引入区域化内变量和变异函数反映抗剪强度的随机性和结构性,通过克里格方程求得各个样本的权值,进而求出不同建基面的抗剪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