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We report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new finding of extrusive calciocarbonatite (alvikite) rocks from the Pleistocene Mt. Vulture volcano (southern Italy). These volcanic rocks, which represent an outstanding occurrence in the wider scenario of the Italian potassic magmatism, form lavas, pyroclastic deposits, and feeder dikes exposed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volcano. The petrography, mineralogy and whole-rock chemistry attest the genuine carbonatitic nature of these rock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to very high contents of Sr, Ba, U, LREE, Nb, P, F, Th, high Nb/Ta and LREE/HREE ratios, and low contents of Ti, Zr, K, Rb, Na and Cs. The O–C isotope compositions are close to the “primary igneous carbonatite” field and, thus, are compatible with an ultimate mantle origin for these rocks. The Sr–Nd–Pb–B isotope compositions, measured both in the alvikites and in the silicate volcanic rocks, indicate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vikites and the associated melilitite/nephelinite rocks. Furthermore, these latter products are geochem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main foiditic-phonolitic association of Mt. Vulture. We propose a petrogenetic/geodynamic interpret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arbonatites and orogenic activity. In particular, we propose that the studied alvikites are generated through liquid unmixing at crustal levels, starting from nephelinitic or melilititic parent liquids. These latter were produced in a hybrid mantle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through a vertical slab window, between a metasomatized mantle wedge, moving eastward from the Tyrrhenian/Campanian region, and the local Adriatic mantle. The occurrence of carbonatite rocks at Mt. Vulture, that lies o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Southern Apennines accretionary prism, is taken as an evidence for the carbonatation of the mantle sources of this volcano. We speculate that mantle carbonatation is rela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sedimentary carbon from the Adriatic lithosphere during Tertiary subduction.  相似文献   
62.
舒孝敬 《铀矿地质》2007,23(3):150-155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西北部阿萨巴斯卡盆地McArthur River铀矿床是世界上最大、最富的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笔者通过对该矿床的剖析,从宏观上对这类铀矿床的一些形成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在我国寻找不整合面型或相似类型的铀矿床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3.
GIS中多幅地图的缩放漫游及其数据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仁亮 《四川测绘》1998,21(4):151-155
本文在分析现存GIS软件中处理多幅不同比例尺或相同比例尺地图的放缩漫游时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地理逻辑窗口动态裁剪快速而安全的多幅地图无级缩放和全区域自由漫游的方法,并对其数据组织和管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塔里木盆地沉积剥蚀过程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周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左右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该周期控制了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的过程及成藏旋回。对沉积与剥蚀过程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周期波正相位和负相位分别对应于沉积期和剥蚀期,这在地质年代序列中表现为沉积与间断的互为消长的演化进程。对食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第1个周期波构成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2个周期波至第4个周期波构成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构成以第三纪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65.
刘国臣 《沉积学报》1998,16(4):14-20
沉积波动过程是地壳波状运动的具体表现,它是各种天文因素、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沉积波动过程的时空演化控制着地层层序的时空展布特点。在介绍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概念、技术思路、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沉积波动曲线在剖面上的预测功能及对沉积-剥蚀过程起止时间、不整合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塔里木盆地震旦系至第四系各主要构造层的地层展布特征,并对其形成过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试图将沉积波动特征的研究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地层格架-沉积波动特征连井对比图的概念和编制方法,该类图件能直观地反映多期不整合的存在及不整合间断的时间,并能直观地反映各层序的时空分布,而且能够解释地层格架的形成过程,进而进行成因分析,是沉积波动过程分析方法与层序地层学结合的一种具体、有益的偿试。  相似文献   
66.
用窗口法估计不连续面的连通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不连续面与窗口交切的必需而充分的条件,推导了不连续面迹长、间断长和不连续面连通率的估算公式,通过实例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7.
地震前兆场的演化和能量非线性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非均匀介质中“非线性振动的局域能量聚集”过程,模拟唐山7.8级和大同6.1级地震的前兆场演化,发现地震孕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前兆特征与地壳内构造能量的非线性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68.
化学地层划分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层中的地球化学差异对地层进行划分是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利用在区调工作中获得的较为系统的岩石光谱半定量全分析数据,采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法和对分移动窗口法,对新疆温都哈拉一带的古生代地层进行了化学地层划分,并与野外根据宏观岩性特征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9.
山西大同钾镁煌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饮牛沟钾镁煌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该岩体属钾镁煌斑岩,但在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上与世界上典型的含金刚石的钾镁煌斑岩相比,相对贫钛和钾,未出现含K,Ba,Ti,Zr的副矿物。该岩体的成因可能为母岩部分熔融后又经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浆起源于贫钛的金云母二辉橄榄岩,形成深度100km左右。  相似文献   
70.
历书是历法的民用本.考察了明嘉靖六年(1527年)<大统历>历书,根据历书所颁朔日和节气时刻,以及先期恢复的<授时历>和<大统历>推步术,并利用现代天文历算结果,可考校得出:(1)历书所载朔日和节气日期、时刻确由<大统历>推得;(2)<大统历>与<授时历>推步结果存在差异,推朔平均差33.35 min或34.93 min,推气平均差86.40 min,且两者均有差1日现象;(3)<大统历>与现代推算合朔时刻的平均误差为24.50 min或44.03 min,与现代推算节气时刻的差平均为1.25 d,若扣除太阳中心差则节气推步的误差将减少到86.4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