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569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719篇
地质学   1088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41.
求取道路结构型地层的瑞利波频散曲线,过去一般是采用刚度矩阵法、有限单元法等方法在复数域进行求解.作者在吸取前人某些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添加附加层的方法,使原复数域的求解问题转化到实数域进行,然后用二分法进行求解.附加层法提高了正演计算的速度,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2.
943.
斜压模,正压模和异常海温时间变化的位相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管兆勇  周铁汉 《气象科学》2000,21(3):376-388
利用1958-1997共40年NEC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和GISST海表温度资料集,研究了大气斜压模、正压模与海表温度变化这三者之间位相关系,并从大气动力学方程组解释了这些位相关系。指出:大气了斜压西风异常时间变化的位相落略微后于SSTA的变化位相,而正压西风异常的变化位相超前于SS-TA变化位相。斜压纬向风异常的变化又超前于正压异常纬向风的变化。斜压纬向风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之间存在正相关关  相似文献   
944.
赵洪声  和宏伟 《地震》2000,20(2):20-26
系统分析了本世纪以来云南地区逐年最大地震强度序列的演变,揭示出了地震活动强弱循环各阶段的基本变化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地震活动的分期性和强弱交替性是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混沌理论,建立了云南地区年最大地震强度的多维相空间相似统计预报模式,确定出构成最佳预报模式的最佳参变量。最后应用本模式对1987~1997年云南地区逐年最大地震强度进行了外推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报准确率检验,结果表明,当外推时间L=1年和4年时,定量预测平均绝对误差$\Delta\bar{M}$分别为0.53和0.46;有无M≥6强震的辨识率ƒ=0.90,高于年自然发生率0.50。该预报模式输出稳定,可成为判断云南地区地震形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45.
根据孕震模式和实际观测,发现板内大地震临震时,震中区地壳发生驻波振动。本文建立了震源地壳驻波形变破裂模型。  相似文献   
946.
测井资料在钻速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了国内外钻速预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择了岩石可钻性法来对胜利油田东营凹陷钻速进行预测研究,建立了声波预测钻速的钻速方程,并利用现场资料对钻速方程进行了验证,同时进行了2口井的钻速预测,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47.
油气藏动力学成因模式与分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油气运聚的动力和作用方式将油气藏成因分为 3类 8种 17式。这 8种分别是 :①高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②低压势场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③油水携带溶解气游离释放形成的天然气藏 ;④浮力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⑤毛细管力作用下形成的油气藏 ;⑥天然气体积膨胀形成的深盆气藏 ;⑦分子吸附作用形成的煤层瓦斯气藏 ;⑧分子水合作用形成的水合甲烷气藏。①~③种为突发式流压作用形成的油气藏 ,④~⑥种为缓慢式烃势差形成的油气藏 ,⑦和⑧为非常规条件下天然气汇聚形成的特殊类型的 (油 )气藏。相同动力学成因的油气藏因实际地质条件的差异可以进一步分成亚类。不同动力学成因的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主控因素和产状特征不同。研究油气运聚的动力机制和成因模式对指导油气田勘探、提高勘探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8.
分析了近55 a来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1)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一致变暖;第二模态表现为80年代以后东北、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升高,而西南、华南地区气温降低。2) 西伯利亚高压变化与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一模态关系密切,当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3) 北极涛动(AO)与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二模态关系密切,它与中国冬季气温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当AO为正位相时,上述区域气温往往偏高。  相似文献   
949.
经验模态分解下中国气温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孙娴  林振山 《地理学报》2007,62(11):1132-1141
用经验模态分解(EMD) 方法对中国700 多个站(1951-2001 年) 月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 提取气温变化趋势项, 作空间分型, 并计算各站气温变化率,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 以1km×1km 分辨率的DEM 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 得到了中国平均气温空间分型和变化率精细化分布图。结果表明: 近50 年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率多在0.4 oC/10a 以上, 西南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气温变化率较小, 气温变化率为负值区零星状散落 在西南等地区。同时, 1881-2001 年中国9 个区域的气温资料分析表明, 近百年来中国气温变 化趋势以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新疆区是持续上升, 西南区呈下降型; 华中区呈倒"V" 型变化, 西藏区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0.
商翔宇  周国庆  梁恒昌 《岩土力学》2007,28(Z1):107-110
选取青藏铁路沿线粉质黏土,进行了一维土样在连续、分步两种不同冻结模式下的冻胀响应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并分析其温度梯度场及土样冻胀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与连续冻结模式相比,分步冻结模式更易产生较大冻胀量,其机制主要在于该冻结模式使得冻结缘内温度梯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