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58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71.
分布于相对高纬度的亚热带珊瑚礁和珊瑚群落,与热带珊瑚礁一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实际上对相对高纬度珊瑚的研究相对稀少.在我国南海,相对高纬度的珊瑚礁和群落主要分布于广西涠洲岛、广东大亚湾、香港、福建东山、台湾等海域.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生物、生态、地质、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围绕“珊瑚群落演变与全球变化的关系”、“珊瑚对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等领域,在相对高纬度海域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首先简略介绍相对高纬度珊瑚的研究意义,然后着重综述南海相对高纬度珊瑚对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高分辨率记录,以期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接下来的研究提出新问题、开创新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2.
胡光云 《江苏地质》2014,38(1):159-164
以南京水游城深基坑工程的地质环境和周边敏感环境为出发点,探讨了该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原则、支护结构型式、对周边敏感环境保护和施工变形控制的措施,利用Plaxis软件对深基坑北侧敏感环境的开挖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传统的基坑支护形式仍是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首选方法;周边环境敏感、施工场地狭小的基坑,施工前可对周边敏感建(构)筑物地基进行加固;设计时可在支撑梁上设置材料堆放场地和栈桥,及在基坑内设置挖土操作平台;数值模拟能很好地预测深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根据场地土体基本性质、周边敏感环境特性,因地制宜,使设计、施工方案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973.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14,346(5-6):140-147
The viscosity of Earth's inner core (IC) plays a key role in its dynamics, being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IC convection, translation, super-ro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astic anisotropy. However, estimates for the viscosity of the IC range from 1013 Pa·s to 1021 Pa·s. One difficulty in estimating the viscosity is that it is not simply a material property, but it depends on the rheology, i.e.,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which in turns depends on factors such as the temperature, stress, grain size, and microstructur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e we have carried out constant strain rate torsional deformation experiments on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hexagonal close packed (hcp) Zn-rich Sn alloys at high homologous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hcp Zn-rich Sn alloys have a microstructure that consists of large, columnar, textured crystals composed of dendrites. This microstructure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IC, and hcp Zn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serves as an analog for hcp iron under IC conditions, including a likely basal slip (0001) <12′10>, along with some prismatic slip (101’0) <12’10> associated with twinning. The measured torque (or stress, which is a function of the geometry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which in turn depends on the grain size) continues to increase past what one would expect for steady state deformation, indicative of hardening. We are yet unclear as to the origin of the hardening, but our hypothesis is that it may involve the relatively few slip systems available in hcp systems, and the large, textured grains of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alloys, so that not all strains are easily accommodated by the available slip systems. The semi-brittle behavior of the alloy also supports this hypothesis. An inner core with a textured, columnar microstructure might therefore be harder than estimates of its shear strength might predict.  相似文献   
974.
GPS在石门子水库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石门子水库大坝变形监测为例,详细介绍了G PS观测中观测点遇到障碍物遮挡问题的处理及G PS观测后基线处理,并对G PS在石门子水库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取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为工程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西藏樟木口岸古滑坡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木口岸古滑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形陡峻,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雨量丰沛,基底为前震旦系达莱玛桥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物。本文采取地表裂缝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3种方法,对古滑坡的变形特征与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分析。监测结果表明两个古滑坡未发生变形,处于稳定状态,福利院古滑坡体中部发生复活,即消防队次级滑坡,目前该滑坡处于蠕动挤压阶段,变形呈缓慢增长趋势,降雨和人为开挖坡体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76.
龙门山韧性剪切带主要矿物结构水含量与变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晨  周永胜  兰彩云 《岩石学报》2010,26(5):1604-1616
矿物中的各种水对变形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了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南段韧性剪切带花岗质岩中石英和长石的变形和水含量的关系。通过显微镜下统计石英、长石的粒度和轴比,得出剪切带中花岗质岩石的变形程度分为:弱变形带和过渡带的花岗片麻岩以及强变形带的初糜棱岩。其中弱变形和过渡变形样品中有细粒化强变形条带。根据石英动态重结晶粒度与流动应力关系,计算了剪切带的流动应力约15~200MPa。利用稳态流变方程,估算出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温度范围400~550℃。花岗质岩石和细粒化剪切带的全岩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强变形导致SiO2、K2O减小,Fe2O3、CaO、MgO、LOI增大。Fe、Mg含量增大,K含量降低。显然说明长石含量降低,铁镁质矿物含量增多,初步认为是长石经水解反应发生云母化导致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对剪切带花岗质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石英和长石进行了结构水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长石的水含量高于石英的水含量,弱变形的粗粒长石和石英的水含量低于强烈变形的细粒长石和石英的含水量,即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强,矿物中的含水量呈增加趋势。因此,在剪切带中,强烈剪切变形导致长石和石英晶体位错密度变大,形成点缺陷和缺陷,这些缺陷中被OH充填,形成结构水。这种结构水促进了剪切带中岩石的变形。  相似文献   
977.
978.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海洋生物也将受到环境异质性的影响,即环境条件基于平均水平的震荡变化。为研究温度波动变化对海洋碳循环中的重要种群颗石藻的影响,采用半连续培养的方式对海洋颗石藻优势种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的非钙化株系与钙化株系分别进行模拟培养实验,探究颗石藻在低(20℃)和高(25℃)平均温度下对升温及温度波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升温与温度波动对两株E.huxleyi的生长均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升温和温度波动变化对两株E.huxleyi的生长速率以及胞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非钙化株系的颗粒有机碳含量及钙化株系的蛋白质和颗粒物无机碳含量、碳氮比及沉降速率产生了显著的交互效应,温度的波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颗石藻应对升温的适应性。通过对两株系的生理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非钙化株系各生理参数对升温和温度波动变化更为敏感,表明颗石藻的钙化作用可能对其应对环境波动下的极端环境条件起缓冲保护作用。升温和温度波动变化显著削弱了颗石藻的沉降速率,可能会对颗石藻相关的海洋碳沉降与输出产生显著的削弱效应。因此,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海洋颗石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未来相关研究需要考虑叠加在升温基础上的温度波动变化对颗石藻的生理生态学效应。  相似文献   
979.
孙臻  刘伟庆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369-1376
为了研究不同设计参数条件下基础隔震结构非线性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特征,采用两质点模型来模拟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与上部结构分别采用Bouc-Wen模型与刚度退化的Bouc-Wen模型来描述其非线性特征,运用概率密度演化理论,进行隔震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采用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生成人工地震动,提出基础隔震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的基本步骤。通过改变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参数,同时考虑激励的随机性,研究基础隔震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阻尼比、周期比和屈重比取合理范围,能使隔震结构上部和下部的位移可控。  相似文献   
980.
加权函数组合预测边坡变形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变形监测是边坡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变形预测问题是边坡工程中主要技术难题之一。考虑边坡位移变形预测模型的局限性,如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需要大量的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灰色系统模型要求原始数据序列必须满足指数规律,且数据序列变化速度不能太快等。建立了边坡变形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同时给出了灰色GM(1,1)边坡预测模型。提出边坡的神经网络与灰色系统加权函数组合预测模型,采用动态规划解法,将原模型转化为多阶段决策问题,使组合预测误差的平方和最小,得到组合权重,这样得到的变形预测结果的精度将大大提高,弥补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满足工程预测的需要。通过边坡实例加以验证,加权函数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有一定提高,能够与实际监测数据相吻合,达到准确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