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NOAA卫星AVHRR资料分析云的性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NOAA卫星AVHRR的通道3(3.55~3.93 μm)、通道4(10.3~11.3 μm)和通道5(11.5~12.5 μm)所在波长上的亮温(BT3,BT4,BT5)以及它们之间的亮温差(BTD34,BTD45),分析云的性质。分析表明:对于密蔽的云和无云区,通道间亮温差有极小值,在密实的云区BTD34可出现负值;当存在半透明云时,通道间亮温差大;云与背景地面之间温差点聚图的振幅越大,通道间亮温差越大。  相似文献   
42.
Scale and the other: Levinas and geograph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ichard Howitt 《Geoforum》2002,33(3):299-313
This paper seeks to contribute to Geography's recent conversation of identity, landscape, scale and difference. It brings into dialogue previously divergent discussions about space, place and difference and proposes an approach that treats time, space, place and scale as co-equal conceptual and/or analytical elements of cultural landscapes. It argues that many philosophical debates about embodiment, emplacement and difference abstract a universalized notion of `place', `body' and `self' which confounds and conflates scale issues and consequently confuses the dialectical interplay of `time', `space', `being' and `culture' across scales. The paper takes the work of Emmanuel Levinas (1906-1995) and the discursive communities around it as a philosophical entry point into these debates.  相似文献   
43.
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经过多年磋商和谈判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系统总结和分析了气候变化谈判领域已取得的共识,包括气候变化谈判的科学基础、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认识、策略转变、综合措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角色认同等方面,综合比较和分析了国际气候谈判领域不同利益集团针对焦点问题存在的差异性认识,包括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派别性立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减排活动的范围等内容。  相似文献   
44.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的基础是测时,定轨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观测量的时间同步,因此,时间同步技术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时间同步技术包括卫星与地面(星-地)和地面站间(地-地)的时间同步。在本文中,根据卫星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分别从数学角度和几何角度详细推导了地心非旋转坐标系中卫星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计算模型,从而为实现站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5.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城市发展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利用遥感影像更加准确地提取西北地区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对分析城市扩张趋势、规划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0年兰州市主城区和2003年西宁市主城区的Landsat 7 E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压缩数据维的方法,通过构建三指数合成影像并利用该影像来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实验首先根据兰州市主城区的影像光谱特征,创建了归一化差值裸地指数(NDBLI)。然后将该指数与比值居民地指数(RRI)、修正型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合成为一个包含3个波段的新型三指数合成影像NRM(NDBLI、RRI、MNDWI);同时,根据集成学习思想,为增强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将主成分分析的第一波段(PC1)、归一化差值建筑用地指数(NDBI)和比值居民地指数(RRI)合成为一个包含3个波段的新型三指数合成影像PNR(PC1、NDBI、RRI);最后分别将三指数合成影像NRM和三指数合成影像PNR作最大似然分类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将其提取结果与由归一化差值建筑用地指数(NDBI)、修正型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和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所创建的NMS(NDBI、MNDWI 、SAVI)影像得到的最大似然分类结果作精度比较,并利用西宁市主城区影像对本文方法进行了相应验证。结果表明,利用三指数合成影像PNR提取城市建筑用地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最高,其总精度达到了90%以上,适合于提取西北地区含裸地较多的城市建筑用地。  相似文献   
46.
一条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的破裂面通常与断裂带形状接近,同一地震破裂带上大量震源机制节面中应该有集中于断层面形状的一个集合,求出此集合的节面中心就可以得到断裂带的几何形状.根据这个原理,本研究给出了震源机制节面之间距离的方法,将带有噪声、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方法(DBSCAN)应用于震源机制的节面聚类分析,并应用于2021年云...  相似文献   
47.
罗廷斌 《气象科技》2008,36(1):127-128
通过对1994年8月4日与2004年9月16日若尔盖湿地TM影像1~5波段和7波段数据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I)、归一化水指数(INDWI)、归一化水分指数(INDMI)和改进的归一化水指数(IMNDWI)的分析,选择通道7、4、3合成假彩色图作为若尔盖湿地的目视解译图,确定了湿地的TM影像标志.分析结果表明,第7波段能较好地将沙地与其它地物区分,改进的归一化水指数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差是非常有效的水体提取因子.还制定了若尔盖湿地主要地物的自动判识流程.判识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非常吻合,1994年比1984年湖泊面积,沼泽湿地面积明显减小,而沙化地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48.
Nigel Clark   《Geoforum》2007,38(6):1127-1139
How might geographers respond ‘generously’ to a disaster on the scale of the Indian Ocean tsunami? Critical geographers and other left intellectuals have chosen to stress the way pre-existing social forces conditioned human vulnerability, and have implied that ordinary people ‘here’ were implicated in the suffering of others ‘there’ through their positioning in chains of causality. Critics have also sought to expose the bias, unjustness and inappropriateness of post-tsunami patterns of donation and programs of aid and recovery. A supplement to this mode of critique is offered in the form of a view of disasters and human vulnerability that hinges on the idea of the self as ‘radically passive’: that is, as inherently receptive to both the stimuli that cause suffering, and to the demands of others who are suffering. All forms of thought – including geography and disaster studies should themselves be seen as ‘vulnerable’ and responsive to the impact to disasters. The idea that every ‘self’ bears the trace of past disasters – and past gifts of others – forms the basis of a vision of bodies and communities as always already ‘fractured’ by disaster – in ways which resist being ‘brought to light’. This offers a way of integrating human and physical geographies through a shared acknowledgement of what is unknowable and absent. It is also suggestive that gratitude might be an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a sense of indebtedness to others – for who we are, as much as for what we have done.  相似文献   
49.
50.
徐道尊  朱燕 《高原地震》2000,12(1):55-62
应用形态法、差发法对新疆尔勒台1990~1996年地倾斜资料做了系统的分析处理,对250km范围内的Ms≥5.0级的5次地震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地震前差分曲线表现为超出2.0倍均方差限,单分量曲线和矢量轨迹曲线出现破年变或年变消失。因此用形态法和差分法就可以判断资料是否 在前兆异常,根据资料异常的方向性并结合异常的不同特点可用来预估危险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