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368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560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两次冷涡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8年6月承德市两次冷涡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高空冷涡和低层中尺度切变线,是两次过程共同的影响系统,东蒙冷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和冷涡的移动路径有关;高低空风场的配置和通气管指数可判断垂直风切变的大小;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的形态、强度、移速、垂直结构等特征及平均径向速度场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垂直切变和零速度线走向等对强天气的预警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值的跃增和剧减对强天气预警有明显的指示意义,VIL值在对流发展阶段逐渐增长,随强天气开始对流减弱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2.
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不是一个局地或地区性现象,它是同期发生的亚洲大范围冰雪灾害链中的一环,在影响范围和灾害程度上是最严重的一环.它有3个主要特征:(1)降雪、冻雨和降雨3种天气并存,冻雨是导致南方致灾的主要原因;(2)低温、雨雪、冻雨天气强度大,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和南方各省气象部门的统计及分析,有8项气象要素打破同期中国历史记录;(3)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破历史记录.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形成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因素在同一时段,同一地区相互配合和迭加的结果,其中La Nina事件是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它为雨雪冰冻天气提供了冷空气侵袭中国南方的前提条件;欧亚大气环流异常持续性是造成冷空气不断侵袭中国南方的直接原因;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暖湿气流的北上是大范围冻雨和降雪形成并持续在中国南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3.
城市地震成灾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与农村相比,城市具有空间的集中性、人口的密集性、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聚集性、开放性和社会活动的广泛性及基础结构的完善性,因而地震灾害更为严重,抵御地震的能力更为脆弱,后果更具有全局性。城市地震灾害的成灾要素与城市的特点息息相关。人工环境、天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及对人的伤害,是城市地震灾害成灾的四大要素,其中对人的伤害是第一要素。城市地震灾害的成灾机制是地震造成的直接后果、原生灾害、诱发灾害和次生灾害。了解这些,为我们制定城市综合防震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我国铬铁矿未来供需态势与调控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铬铁矿资源的未来供需态势分析,得知它不仅现在远远满足不了消费的要求,而且随着需求的扩张,它的未来供需矛盾将不断加深,对外依存度会不断升级,为此开辟国外铬铁矿资源的供应已是形势所迫.为了保障它的供应安全而促进我国不锈钢等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就促进铬铁矿资源可持续安全供应的调控政策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95.
解决复杂地学问题的智能方法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专家系统的"瓶颈"是知识获取,而知识获取的"瓶颈"是专业模型向知识模型的完全转化,知识网络结构是专业模型(内涵静态模型)向知识模型(内涵动态模型)完全转化的关键.总结和研究了用于地学专家系统中的综合多级推理技术和全信息推理技术.  相似文献   
996.
湖泊、水库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已成为近年来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实测资料,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新疆主要湖泊、水库水质现状给出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依据的水质综合特征模式。该模式给出的信息量大,表达直观,不仅能给出各水质参数的水质类别,确定水域类别依据的参数,还能给出超Ⅴ类水质参数的超标倍数。对湖泊、水库的营养状态做出评价,对于近一步研究湖、库水环境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从特大城市街区单元的道路环境问题入手,在明确了三维街景数据获取方式与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三维街景数据的城市区域街区单元的评估模式。这种借助于倾斜摄影测量和车载移动设备的三维街景数据,将大大提高城市区域评估的效率和准确率,并高效扩大评估的范围。本文基于这种最新的城市区域评估模式,利用街区道路环境现状评估模型对北京市典型区域实现了街道环境的评估。通过对街区单元的道路环境现状评估结果发现,基于三维街景数据的特大城市街区单元道路环境现状评估模型对于提高评估效率和准确率具有大幅帮助。同时发现,北京市机动车占道、绿蔽缺乏、栏杆恶劣、街道失落的情况仍很严重,街区单元道路环境的改善任务仍很重。研究成果将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为城市形象改善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98.
2013年4月22日在赤峰—开原断裂中段发生了内蒙古通辽5.3级地震,对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地震形势产生双重影响。基于K值、G-R关系、能量释放比例RE和M-T等指标判定通辽5.3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根据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分析认为,大兴安岭和松辽盆地5级以上地震具有基于时间相依的空间对跳现象,通辽5.3地震是继2008年6月10日阿荣旗与鄂伦春交界5.2级地震之后,对跳发生于松辽盆地东南边缘的一次中强地震;对比东北地区以往震例分析认为,通辽5.3级地震既具有符合历史统计规律的普遍性,又具有不同于历史统计规律的特殊性。根据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9.0级强震前后东北地区中等以上地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海拉尔盆地及大兴安岭过渡带、环渤海地区至开鲁盆地的"菱形"区域是日本9.0级地震之后我国东部地区响应最为强烈的地区。由于同时受到日本9.0级地震和鄂霍次克海8.2级深震前所未有的双重影响,2013年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史无前例的发生了8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未来东北地区很可能将重启新的地震活动格局。  相似文献   
999.
以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各种地震预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潮汐力谐振-共振波法、电离地层常规-异常观测法、氢同位素法、GPS法、钻孔应力变化观测法、地应力法、水下异常观测法和电磁异常法等多种方法。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应关注的重点,对于地球圈中的物理-化学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未来地震预测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地震前兆的机理将是未来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的要点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00.
The regolith of other planetary bodies, such as the Moon and Mars, is rich in inorganic element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be exploited for space applications. Lithotrophic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capable of utilising rocks as a growth substrate, and facilitate the extraction of elements, are ideal candidates for in-situ resource us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the cyanobacteria, which have been suggested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oxygen, fuel and biomass production, nutrient acquisition, and feedstock provisions. In this study, Gloeocapsa strain OU_20, isolated from a rock-dwelling community exposed to low Earth orbit; Leptolyngbya strain OU_13 and Phormidium strain OU_10, both isolated from a rock-dwelling community exposed to Mars simulated conditions; Chroococcidiopsis 029; Arthrospira platensis; Synechococcus elongatus; and Anabaena cylindrica, were examined as potential organisms for space in-situ resource use. Volcanic rocks, including basalt (low in SiO2) analogous to martian and lunar basalt, rhyolite (high in SiO2), and anorthosite analogous to lunar regolith were used as growth substrates. The growth rate and rock dissolu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ith rhyolite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silica content in defining the potential for in-situ resource use. Biological weathering resulted in the release of bio-essential elements from the rock matrix,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of cyanobacteria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bio-mining and nutrient acquisition, on other planets. A. cylindrica produced the maximum biomass with the three rock-types and the optimal value was obtained with the basalt. Exposur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A. cylindrica, Chroococcidiopsis 029, Gloeocapsa strain OU_20, Phormidium strain OU_10, and Leptolyngbya strain OU_13 were able to survive 28 days of exposure to desiccation and Mars simulated conditions, which is beneficial in case of system malfunction and for storage.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cyanobacteria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for in-situ planetary resource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