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7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61.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平凉组海相页岩进行了3种升温速率下的 Rock-Eval 热解模拟实验,研究了其干酪根在开放体系下的热解生烃演化特征.通过分析热解烃 S2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结合 Kinetics 生烃动力学专用软件计算,获得了其开放体系下的生油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分布范围为(57~81)×4.185 kJ/mol.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可较好地将实验数据外推到地质实际过程.此外,发现热解残渣中的 H/C(原子比)值与热解温度、干酪根转化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建立 H/C 值与转化率或者等效镜质组反射率的可靠模板,表明 Rock-Eval 热解实验与 H/C 值结合,可快速评价下古生界源岩的成熟度、转化率和生烃量等指标,将其应用于资源量计算等方面  相似文献   
562.
研究了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化合物在改性黏土的吸附特征, 考察了改性剂PACl 添加比例、介质pH 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 在一定比例的PACl 改性能促进氨基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 最佳改性比例为5%, 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7、712.56、723.14、732.56 μmol/g;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 利用Weber-Morris 模型测定四种氨基酸内部粒子扩散常数, 5%改性条件下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内部粒子扩散常数分别为0.847、0.567、0.780、0.603。热力学研究表明,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等温线是C 型等温线, 5%改性条件下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热力学自由能分别为?1.99、?2.41、?3.16、?2.94 kJ/mol, 说明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介质pH 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3.
在纯净空气与H2O/ CO2污染空气来流对比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了H2O和CO2污染组分对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的影响,获得了试验手段难以得到的燃烧室流场参数和性能数据。完成了相应的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二维数值计算,其中匹配了进口总温、总压、马赫数、氧气摩尔分数和工作当量油气比。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燃烧室流场数据、性能参数分析了H2O和CO2污染的动力学影响、以及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总体上吻合,两种手段均体现了纯净空气来流时不同煤油当量油气比的燃烧室性能,并反映了一致的“污染效应”影响趋势;(2) H2O污染、H2O+ CO2污染的存在降低了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性能,体现在燃烧诱导压升、燃烧效率、流向冲量增量的下降,而且随着污染组分含量的增加,燃烧室性能下降越加显著。   相似文献   
564.
Quantitative constraints on the accelerative effects of H2O on the kinetics of metamorphic reactions arise from a comparison of rates of intergranular diffusion of Al in natural systems that are fluid‐saturated, hydrous but fluid‐undersaturated, and nearly anhydrous. Widths of symplectitic reaction coronas around partially resorbed garnet crystals in the contact aureole of the Makhavinekh Lake Pluton, northern Labrador, combined with time–temperature histories from conductive thermal models, yield intergranular diffusivities for Al from ~700–900 °C under nearly anhydrous conditions. Those rates, when extrapolated down temperature, are approximately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slower than rates derived from re‐analysis of garnet resorption coronas formed under hydrous but fluid‐undersaturated conditions near 575 °C in rocks of the Llano Uplift of central Texas, which are in turn approximately four orders of magnitude slower than rates at comparable temperatures derived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prograde garnet growth in fluid‐saturated conditions in rocks from the Picuris Range of north‐central New Mexico. Thus, even at constant temperature, rates of intergranular diffusion of Al – and corresponding length scales and timescales of metamorphic reaction and equilibration – may vary by as much as seven orders of magnitude across the range of H2O activities found in nature.  相似文献   
565.
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与岩浆固结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将传统的定性或半定量化的岩相学研究提高到了与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相比拟的定量化程度,实现了诸如晶体粒度分布、晶体空间分布、晶体定向程度分析和二面角测量等方面的定量化研究。集中介绍了以上4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方法,包括各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公式、岩浆动力学意义和实现方式。详细介绍了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晶体粒度分布理论,概括了二维岩石薄片法、三维连续剖面法和X射线层析技术,在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和现状。对晶体粒度分布分析中数据的封闭性和有效性检验进行了简要论述。综合阐述了晶体成核生长,晶体的聚集、分离和分解,岩浆混合,压滤、压熔和岩浆流动,结构的调整和平衡等一些基本的岩浆动力学过程中晶体粒度分布特征的表现。结合一些已发表的晶体粒度分布和晶体空间分布数据,简要概括了重要的基本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参数所表达的封闭和开放岩浆体系的特征,以及参数间协变关系所反映的岩浆固结动力学过程。最后给出了二维岩石光薄片分析法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认为今后定量化火成岩结构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方法,将成为研究成岩成矿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也将会逐步扩展到岩浆相关矿床中成岩成矿机制分析和成矿预测的方向。  相似文献   
566.
惠民凹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动力学方法定量评价烃源岩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采用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研究了惠民凹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碳质泥岩)生烃动力学,取得了热解产物C1和C2~C5烃类气体组分生成动力学参数,结合Kinetics生烃动力学专用软件计算,模拟了具体地质条件下的成烃规律。结果表明,生成CH4所需活化能较高,分布范围较宽;随着碳数的增加(C2~C5),所需活化能与甲烷相反。结合惠民凹陷埋藏史与受热史,烃源岩发生过二次生烃过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地质背景相吻合,指出古地温演化模式对烃源岩的生烃行为有重要的影响。生烃动力学参数为计算含油气盆地烃源岩油气生成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了罗非鱼血浆、皮肤、肌肉、心肌和大脑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含量,并研究了DEP在罗非鱼体内代谢动力学和残留特征.将DEP以20mg/kg灌服罗非鱼后,取样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和组织中的DEP浓度,并利用3p97药物动力学软件并结合Excel 2003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