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测绘学   183篇
大气科学   400篇
地球物理   788篇
地质学   841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582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The voluminous gravity and magnetic data sets demand automatic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like Naudy, Euler and Werner deconvolu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the Euler deconvolution has become a popular choice because the method assumes no particular geological model.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solving Euler equation requires tentative values of the structural index preventing it from being fully automatic and assumes a constant background that can be easily violated if the singular points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We propose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by simultaneously estimating the source location, depth and structural index assuming nonlinear background. The Euler equation is solved in a nonlinear fashion using th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like conjugate gradient. This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a published synthetic data set where the magnetic anomalies were modeled for a complex assemblage of simple magnetic bodies. The results for close by singular points are superior to those obtained by assuming linear background. We also applied the technique to a magnetic data set collected along the we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India. The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gional magnet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bathymetric expressions.  相似文献   
142.
A time-domai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arch dam-foundation rock dynamic interaction during earthquake was proposed, and the dynamic relaxation technique was adopted to obtain the initial static response for dynamic analysis by [Du et al. (2005). The paper has been contributed to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a nonlinear explicit method in time domain considering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effect of contact joints on arch dam during earthquake is further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the dynamic contact force model into the method.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of dynamic contact force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its calculation result and test result of scale model on shaking table.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joint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Xiaowan arch dam is studi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some conclusion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43.
杭州湾南北两岸岸线变迁遥感动态调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以多时相遥感资料为基础,利用遥感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对杭州湾南北两岸的岸线进行了遥感调查,查明了岸线变迁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杭州湾合理开发、管理和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4.
基于GPS技术的大型结构建筑物动态监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回顾传统的结构物震动和位移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采用GPS进行大型建筑物动态监测的原理、方法。介绍国内外典型的动态监测实例,提出了监测数据的管理与可视化方案,对未来大型结构建筑物动态监测的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5.
依据化探成果对东昆仑地质背景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昆仑地区 6 0 0 0 0多km2 的地域内 ,按照 4km2 的采样单元 ,共采集了 15 0 0 0多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按照 16km2 的网格加工成 4 0 0 0多件组合样后 ,定量分析了 4 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基础上 ,利用斜交因子的分析结果 ,讨论了东昆仑地区的区域地层、断裂构造和中酸性岩浆岩的特征。根据区域地球化学成果 ,进一步明确了昆中、昆南断裂对本区地层和侵入岩分布的控制作用。基于元素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的对比 ,提出了昆中断裂应向东延伸的证据 ,并指出了东大滩、布青山两个地区经历了相似的地质 地球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兰州市气象与污染环境背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196 0~ 2 0 0 0年气候统计资料和 1975~ 2 0 0 0年环境监测资料 ,从地理位置、大、小尺度气候背景、兰州市区污染源概况及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等方面 ,分析该市的气候与污染环境背景 ,为兰州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和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大地震纬向分布的基本规律与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 1 90 0~ 1 999年全球大地震 (M≥ 7.0 )的纬向分布 ,进一步证实了全球大地震的分布的确存在不对称问题 ,北、南半球大地震发生的次数不对称 ,北半球多 ,南半球少 ;二个半球大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不对称 ,北半球大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为 1 5°~ 55°,南半球集中分布的区域为 0°~ 35°;北半球有 3个明显的大地震分布区间 ,即 1 5°~ 2 0°,35°~ 45°,50°~ 55°;两极地区无大地震。并且导出了计算日、月对地壳纬向水平引潮力达到极值的计算公式 ,根据日、月水平引潮力达到极值时的纬度分布的规律 ,较好地解释了全球大地震分布的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48.
新研制改进的低本底液闪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实时能谱测量、谱显示选取工作点以及测量中断后继续测量等功能,从而使液闪仪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对山西榆次地裂缝及墙体裂缝的动态监测,发现如下特征:地裂缝总体趋势为增大,年速率小于等于1mm/a。东部地裂缝带地裂平均速率为0.6mm/a,且大于西部地裂缝带,地裂有向东南方向(榆次市区)扩展的态势;从曲线形态看,无论是地面测点还是建筑物上的测点,都不同程度地受气温变化和降水的干扰。裂缝与温度的变化呈负相关,与降水的变化呈正相关。从地裂的分布形状、区域形变场特征及新构造运动的角度看,附近的断裂活动与地裂的发展似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0.
三角洲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珠江三角洲感潮河段年最高洪潮水位存在长期上升趋势的事实,提出了河口区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不同年代同频率的设计洪潮水位各不相同,也存在相应的长期变化趋势。以灯笼山站为例,新方法计算的2030年和2050年的百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分别为3.12m和3.28m,比传统频率分析方法计算的结果分别高出0.24m和0.40m。建立有关部门在制定河口区的防洪标准时,根据洪潮水位的长期变化趋势作相应的动态调整,以适应河口区洪潮水位变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