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3篇
  免费   1568篇
  国内免费   1801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4434篇
地质学   5058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95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89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新疆破坏性地震损失“盲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立军  赵纯青 《内陆地震》1998,12(4):337-342
通过总结新疆近年来的震害预测研究成果和震害损失评估工作的实践,给出了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方法-“盲估”方法。提出今后震灾评估的发展方向是建立震后趋势快速判定计算机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32.
何钧  陈时军 《内陆地震》1998,12(3):234-241
震后灾害损失盲场快速评估的技术方法及其计算机软件系统可在确定地震震级、震中位置和发震时间等参数后,在人员未到地震现场的情况下,快速给出该次地震对一个区域造砀 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初步评估结果。选择鲁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评估区域,并使用该软件系统对1995年9月-20日发生在苍山的5.2级地震进行了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实际检验。从检验结果可看出 ,用固定资产损失率矩阵计算经济损失,获得基础资料方便,  相似文献   
933.
系统收集了中国大陆走滑活动断裂带上障碍体(阶区)与地震破裂的资料,探讨了障碍体止裂尺度与地震破裂的关系及其分段意义。统计分析表明,走滑活动断裂带上地震的震级与障碍体的阶距、阶距与次级段长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障碍体的阶距可以作为判定地震破裂止裂尺度的极重要标志,是进行破裂分段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34.
江在雄 《中国地震》1998,14(3):70-74
本文就明代四川西昌两次强震的震害作了记述,并对震后的对策措施进行综合研究和归纳,认为其震后的一些对策措施对防震减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35.
一种利用贝叶斯最小判别准则估计未来地震危险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和贝叶斯最小判别准则的新预测方法,它的长处在于对样本数无特殊要求,所以,对低地震活动地区,此模型也能得到与时间有关的稳定的未来强震危险估计。最后,以华北地区为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6.
用准周期(PP)方法预测地震序列中早期强余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震序列的准周期性,提出了预测早期强余震发生时间的准周期方法及其定量预报指标,同时进行了回溯性预报检验,R值评分为0.45。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937.
元代及其前历史强震目录增补与讨论(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处理元代及其前地震震后救灾,减灾措施及社会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对缺乏震害描述的地震进行了参数厘定,并对部分疑难地震进行了讨论,弥补了这一时期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938.
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和南华造山带褶皱过程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郭福祥 《地质学报》1998,72(1):22-23
笔者阐述了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是陆上三向造山带,是在陆上无海侵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特提斯,北西太平洋和昆仑-秦岭三大构造域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NW、NE、WNW三向优徒选大地构造线的造山带 ,是由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辍  相似文献   
939.
Caldear Volcanic Group (CVG), a stratigraphically well defined, calc-alkaline rock complex within Sa de Gata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Alpine Betic mountain chain, S Spain, consists of three distinct formations: Hernández pyroxene andesites, Bujo hornblende-bearing pyroxene andesites and Viuda hornblende-bearing pyroxene dacites–rhyolites. The letter rock formation may have developed through crystal fractionation of mainly plagioclase and pyroxenes, however there is no direct relation between two formations. CVG has a domainal structure with a northeastern domain where Hernández formation is overlain by Bujo formation while Viuda formation is absent, and a southwestern domain where Viuda formation forms the only fractionate after Hernández formation. Hernández parent magma is thought generated through crustal anatexis by dehydration melting of a predominantly amphibolitic source rock complex which was formed by metamorphism from c. 500 Ma volcano-sedimentary parent material. The domainal structure of CVG is explained by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within this protogenetic complex. Single crystal U–Pb ages of c. 500 Ma to 1800 Ma for inherited zircon support the presence of clastic material of Proterozoic derivation within the original volcano-sedimentary complex. Regional study of syn-collisional rock formations (Alpine nappe complexes) indicate that the collisional tectonic stage in the Betic-Rif orogenic belt took place rather early (25–30 Ma?) and was followed by a stage of rapid regional rock uplift, fast cooling (c. 500°C/my) and extensional tectonics in the period 22–17 Ma. This later tectonic stage was set into motion by slab break-off which set the stage for a high temperature regime in the overlying lithosphere, providing the framework for the crustal melting and magma produc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calc-alkaline rocks of Alborán volcanic province. Miocene zircon with ages ranging from c. 17 to 11 Ma indicate a rather protracted magmatic development prior to eruption at c. 11 Ma. Post-collisional character of Caldear Volcanic Group thus seems well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940.
“三江”哀牢山带蛇绿岩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哀牢山带蛇绿岩由变质橄榄岩、堆晶杂岩和基性熔岩组成。其中二辉橄榄岩近似原始地幔岩,方辉橄榄岩为残留地幔岩。辉长岩-辉绿岩-辉石玄武岩系列及辉石岩-辉长闪长岩-钠长玄武岩-苦橄玄武岩系列分别为原始二辉橄榄岩经部分熔融产生的拉斑玄武岩浆及苦橄玄武岩浆结晶或结晶分异演化而成;前者具有洋脊玄武岩特征,后者具有准洋脊玄武岩特征,它们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其形成时代不晚于早石炭世(C1),侵位在晚三叠世一碗水组(T3y)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