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1篇
  免费   78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223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4131篇
地质学   643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id-small earthquakes in Italy and its surroundings from January 1 to April 5,2009 shows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foreshocks before the moderate L'Aquila earthquake of April 6,2009.The enhancement of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small earthquakes and their concentrating tendency to the future main shock have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case for digging methods of earthquake forecasting with foreshocks.  相似文献   
852.
李莹甄  唐兰兰 《内陆地震》2010,24(4):307-314
系统分析了1970~2007年间新疆境内70个5级以上地震序列的余震持续时间和余震区长轴与主震震级的统计关系,以及主震破裂方式对余震时空特征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及分区地震带余震持续时间和余震区长轴分别与主震震级弱相关,主震震级较低时两者关系离散,震级较高时则呈线性增强。不同的地震带这种线性关系存在差异,对于相同的主震震级,天山地震带余震持续时间一般大于西昆仑地震带,而余震区长轴前者小于后者。新疆地区主震破裂方式对余震的持续时间影响不大,但对余震区长轴影响较大,走滑型主震余震区长轴一般大于逆断型地震。  相似文献   
853.
基于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对城市承受地震灾害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其薄弱环节是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已有的防震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数据项,提出一个简化的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快速评估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854.
张敏  陈万明 《华南地震》2010,30(2):54-60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产生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用。在汶川8.0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人才聚集效应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无数的生命被及时挽救,巨大的灾情得到有效的缓解。综合"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角度,从人才规模、人才配置和激励因素等方面,就我国抗震救灾中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进行了研究,为人才聚集效应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55.
基于层次分析的辽宁地区震情指标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及邻区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特点,结合1970年以来该区中强震震例,分辽南和辽蒙交界两个小区分别提炼了中强震预警判据。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辽宁地区基于时间尺度的地震震情指标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856.
紫坪铺水库地震监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坪铺水库微震台网已经运行逾6年,强震台网已经运行逾3年,水库蓄水逾4年。2006年10月水磨突发ML1.4级微小地震群,库区及附近和库坝区地震活跃,依据监测研究较准确预测了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的水磨ML2.5级地震群。研究认为ML2.5级地震群是蓄水初期诱发的一些浅表卸荷型或岩溶塌陷型小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天然地震发生在微震台网监测范围内,水库微震台网和强震台阵的运行正常,为政府抗震救灾有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稳定社会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57.
本文简要回顾了以往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经验教训,讨论了新一代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实施策略。汲取汶川地震的经验启示,本文提出"地震博弈"策略,即考虑中长期地震预测的可用性与不确定性,在监测与实验系统设计中考虑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相依的区域模型。对于特定的活动断裂或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潜在强震段落,设置适应多种孕震模型的"想定地震破裂",针对地震孕育的"想定模式"设计观测项目和监测系统。这一系统以地震成因和孕震模型的有效约束、"预期"前兆的有效监测、预测/预报效能的有效检验为导向。从技术角度,本文提出将地震预报实验场作为一个"大科学工程",强调复杂的多层次、多组分技术系统性能的稳健性,以及为确保与地震有效的"近距离接触"的系统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58.
基于地震作用和场地影响确定广东省设计地震动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CECS 160:2004)》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广东地区的场地和地震作用特点,确定出了广东省甲、乙、丙类建筑不同设防水准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广东省91个城镇的特征周期分区值,为广东省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859.
Four results of the rupture process of 14 April 2010 Yushu, Qinghai, earthquake, obtained by inverting the broadband seismic data of Global Seismographic Network (GSN) based on the inversion method of earthquake rupture proces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Yushu earthquake has several basic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s: ① There exist two principal sub-events which correspond to two slip-concentrated patches being located near the hypocenter and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The rupture of the slip-concentrated patch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broke though the ground surface; ② The peak slip and peak slip-rate are about 2.1 m and 1.1 m/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Yushu earthquake is an event with large slip-rate on the fault plane; ③ Overall the Yushu earthquake is a unilateral rupture event with the rupture mainly propagating southeastward. The strong focusing of the seismic energy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epicenter due to the "seismic Doppler effect" reasonably accounts for the tremendous damage in the Yushu city.  相似文献   
860.
玉树地震地表变形InSAR观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两期PALSAR雷达数据(震前2010年1月15日, 震后4月17日)进行了“两轨+DEM”的InSAR处理, 获得了高质量的差分干涉雷达条纹图像和同震变形场。参考该区的基本构造格局, 根据干涉图像的变形范围、变形量和变形梯度可以初步判断:(1)玉树地震诱发了总体上NWW走向, 全长约70km地表陡变带, 陡变带南段位错及陡变梯度较大, 会在地表产生地表破裂;而西北部4段位错及陡变梯度较小, 不易在地表诱发破裂, 但可能在地下一定层位产生了隐伏破裂带;(2)陡变带两侧的雷达视线向运动方向预示发震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3)宏观震中位于玉树县城西北约16km的地表陡变带上。D-InSAR解译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震源机制解、野外发震断裂调查结果及地貌特征吻合较好, 证明了干涉雷达解译成果的可靠性, 可以为准确定位玉树地震发震断裂地表行迹和快速评定震害损失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