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572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617篇
地质学   1832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42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东天山中段金铜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构造动力学体制、成矿机理和含矿建造等为原则,将东天山中段铜金成矿系统划分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板块碰撞体制下的大南湖—头苏泉岩浆热液金铜、早石炭世板内伸展体制下的阿齐山—雅满苏火山热液铜铁和早二叠世陆内造山体制下的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铜金三个成矿系统。以成矿系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为指导,阐述了各成矿系统的地质背景、成矿系统的时空特征、控制因素、成矿系统要素、典型矿床的剖析或成矿系统内各矿床特征的对比,建立了各成矿系统模型,并总结了成矿系统的演化过程和演化谱系。  相似文献   
992.
华北古大陆克拉通解体、岩石圈减薄的深部过程,对于建立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模型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因而"华北克拉通破坏"也就成了当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为了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首先需要给出较准确的华北岩石圈结构,这必须依靠包括超宽频带高精度大地电磁深探测在内的现代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2001和2005年在华北地区东部布置了应县—商河(HB-MT01)、文水—日照(HB-MT02)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东部沿地壳-上地幔探测剖面可划分为4个电性区,区内发现有下地壳高导带和上地幔高导层存在。文中依据研究区壳-幔电性结构特征,推断华北地区东部地壳和上地幔之间发生过大规模构造运动,导致壳-幔之间存在解耦现象。研究结果还发现,华北东部确实存在岩石圈减薄区,其岩石圈厚度约50~80km厚。岩石圈明显减薄的区域包括北太行山隆起、华北裂谷带北部和鲁西断隆,其范围比原先认识到的要复杂,并非以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为界划分东、西两区,简单地认为东区即是减薄区。此外,在华北地区东部的现代高精度大地电磁探测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地球物理观测对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强调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与地震剖面解释、地震相干切片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等方法,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所发育的断裂几何形态、盆地演化过程和走滑构造平面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区域板块构造活动背景,分析其对郯庐断裂带新生代时期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为伸展和走滑两期构造变形叠加的产物,是具有"下断上坳"双层结构的裂谷型盆地.盆地演化过程经历了强烈断陷期(Es3)、区域隆升期(Es2)、断坳转化期(初始走滑期)(Es1)、坳陷沉降期(强烈走滑期)(Ed)和构造反转期(Ng-现今)5个演化阶段.研究区主要发育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正断层和走滑逆断层4种断层类型,经伸展间歇期和后期区域挤压作用,发育两期正反转构造.盆地经历的走滑运动过程可细化为初始走滑(Es1),强烈走滑(Ed)和衰减走滑(Ng)3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4.
珠江三角洲东部低层大气流动与中尺度扩散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拉格朗日随机粒子扩散模式和三维风场诊断模式及实际气象观测资料,模拟分析以大亚湾核电厂厂址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低层大气流动和气载污染物的中尺度扩散情况。结果表明:(1)该区域低层大气流动受盛行风背景、天气系统、海陆风局地环流以及当地地形扰动的共同作用,季节变化明显。(2)冬-春-秋季,核电厂扩散的可能影响区域总体分布在偏北内陆方向和西南方的珠江出海口及外海地区,夏季总体分布于北方内陆地区。(3)污染物扩散输送出200km×200 km模拟区域的平均时间约12~20 h;污染物在模拟区域内滞留24 h以上的情况,冬-春-秋季三季的出现频率为1/5左右,夏季出现较少,约占1/20的比例。  相似文献   
995.
湖泊、河流等内陆水体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的“长程碳环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排放源,在调节陆地、海洋间的碳迁移转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自然水体,城市水体因面积小、水深浅且受监测方法限制,水-气界面碳通量经常被忽略。为探讨我国亚热带城市水体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典型城市水体,包括洋湖、西湖、松雅湖、月湖4个湖泊和湘江长沙段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2年4和10月采用光化学反馈-腔增强吸收光谱法(OF-CEAS)和扩散模型法对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长沙城市湖泊与河流春季为CO2排放源,秋季为吸收汇,河流水-气界面CO2通量呈显著季节差异。河湖之间CO2通量在春季表现为显著差异,秋季差异不显著。CO2通量与水体溶解氧、水体总氮浓度等呈显著正相关。2种方法的CO2通量对比测定在湖泊上显著相关,但对河流而言相关性不显著。研究揭示的城市湖泊与河流CO2气体的排放特征有利于深入探究城市水体碳的迁移转化,可对全面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过程和河湖湿地温室气体减排和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96.
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保存了大量与古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扩张、洋-陆俯冲、洋盆闭合和陆-陆碰撞等地质过程相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的重要信息,是研究碰撞造山作用和板块构造的重要视窗。本文主要基于对藏东贡觉—白玉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年代学测试等结果,对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精细厘定。藏东贡觉—白玉地区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主要由一系列规模不等、岩性不一和变形程度不同的构造岩块及强变形的基质组成;各岩块之间由诸多近平行于构造带走向的韧性-脆韧性断层呈网结状连接,表现出局部有序、整体无序的构造混杂岩特征。构造岩块主要包括:超基性岩-基性岩、大理岩、大理岩+变质基性岩、榴闪岩或榴辉岩、变质硅-灰-泥质岩等。基质物质主要包括含石榴子石片岩和不含石榴子石片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揭示出基性岩岩块原岩具有富集型洋中脊或正常型洋中脊基性岩(E-MORB、N-MORB)的特征;洋岛-海山岩块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OIB);榴辉岩的原岩具有洋岛型玄武岩(OIB)或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N-MORB)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精细划分出金沙江古特提斯构造带经历了裂(陷)谷盆地(D)、洋盆扩张(C1—P1)、洋壳俯冲消减(P2—P3)和弧陆碰撞造山(T1—T2)、上叠火山裂谷盆地阶段(T22—T31)5个主要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7.
1INTRODUCTIONWater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an eco-sys-tem.It sustains life on the earth.A community de-pends on water for its domestic,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s needs.According to Ackefors,et al.(1994),the term water quality'in the context ofaqua…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土壤磁学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前沿课题之一——提高化肥利用率问题。125组土壤磁化率、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碳含量数据来自杭嘉湖平原的平湖地区,分布在560 km2面积内的36个深度剖面。分析这批数据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发现非耕作层的土壤磁化率与钾、氮、磷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较差,说明决定土壤磁性的矿物具有保持营养元素的能力。耕作层的土壤磁化率与有机碳、磷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氮、钾含量相关性较差。耕作层的土壤磁化率以及氮、磷和有机碳含量高于非耕作层的土壤磁化率以及氮、磷和有机碳含量,钾含量则相反。从非耕作层至耕作层,土壤磁化率增幅为23.8%,远低于氮增幅55.3%、磷增幅36.6%和钾减幅95.8%,说明该区存在化肥施用不均衡现象,导致土壤磁化率与营养元素含量关系的失衡。提高磁肥或磁化肥的施用量,是提高肥效的持久性与利用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9.
我国东南沿海滨海断裂带是1条活动强烈的地震构造带,位于珠江口盆地北缘的粤东滨海断裂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确定该断裂带的几何展布位置与最新活动特征对科学评价华南沿海地区地震危险性、地震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科学意义.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南海东北部海域地质地貌、地震反射剖面、深部探测、地震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粤东滨海...  相似文献   
1000.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释磷的通量估算--以南京玄武湖为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条件下5℃、10℃、15℃、25℃、35℃玄武湖底泥释磷室内实验计算玄武湖释磷速率,得出底泥释磷速率与上覆水温度的关系,进而算出玄武湖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815 t,东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 1.013t,西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266t.玄武湖每年底泥释磷总量为2.094 t.根据费克定理,建立了间隙水扩散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玄武湖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799 t,东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983 t,西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232 t.玄武湖每年底泥释磷总量为2.014t.在不考虑外源污染的情况下,由底泥磷释放造成的内源污染使玄武湖磷浓度年均维持在 0.101 mg/L,超过湖泊富营养化磷标准,因此,在切断外源污染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治理磷的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