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6篇
  免费   1062篇
  国内免费   848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725篇
地质学   4114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7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评价和认识秦南地区有重大勘探突破的陡坡带和该区的勘探潜力,利用该地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分析资料、伴生原油的油源对比以及油气运移模拟,定量刻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秦南地区天然气成因和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凸起带天然气为新近系溶解气且以干气为主,陡坡带天然气为古近系凝析气且为湿气;陡坡带天然气主要为...  相似文献   
992.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是进行矿床水文地质勘查重要环节,是做好和优化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根据我国煤炭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大规模开采,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现行规范划分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不基础上,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提出了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的新方案:类分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岩溶充水矿床、老空水充水矿床、地表水充水矿床和复合式充水矿床6个;亚类分顶板充水、底板充分水、周边充水和组合式充水4个;型分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个。  相似文献   
993.
三维地震勘探取得可靠数据的前提是获得最佳的的激发参数,即激发井深和激发药量。双井微测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确定激发参数的方法。以某区25m双井微测井为例,介绍了通过不同激发井深的接收排列图及频谱分析图确定潜水面位置及最佳激发深度的方法;在确定的最佳激发层位上进行不同药量试验,结合目的层有效波时窗频谱图,综合考虑有效信号、地震子波频谱及信噪比等因素选择最佳激发药量。通过双井微测井工作,最终确定潜水面位置为6m,最佳激发深度为11m,激发药量为2kg。  相似文献   
994.
马田矿区位于郴耒煤田中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主采煤层为61和62煤。马田推覆断裂F1对马田矿区的含煤地层起着控制、改造和破坏作用。通过对以往地质资料的分析,认为F1断层向区内深部延展,下盘仍保留有龙潭组上段的主要可采煤层61和62煤,在矿区西部庙嘴岭背斜南端寿福寺附近,煤层埋深相对较浅,可作为资源勘查的重点区域;勘查手段宜先采用地震勘查,寻找煤层埋藏较浅区段,再用钻探验证。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国有地勘单位在改革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职工观念滞后、冗员较多、员工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等问题。以总局管理下的某地勘单位为例,对国有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提出了在当前环境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及建议: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营造适宜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用人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实施人力资源综合发展战略,设计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深入体制改革,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96.
迈陈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是北部湾盆地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从迈陈凹陷石油地质条件与各构造单元特征入手,详细讨论了迈陈凹陷断裂演化特征以及构造样式和构造带展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迈陈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有利区带、层系。指出了迈陈凹陷可分为四个次级洼陷,其中东1洼流二段烃源岩发育情况最好,其斜坡带发育有大量的构造圈闭,与迈陈凹陷成藏匹配关系良好,是迈陈凹陷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东北缘贵德坳陷发育一套烃源岩,长期以来,其时代归属不统一,其生烃能力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坳陷油气资源勘探的进程.本文通过野外踏勘、露头剖面实测和样品分析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测量结果得出以下认识:①根据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定了该套地层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沉积环境为浅湖—半深湖;②借助野外实测剖面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确定了该套烃源岩的发育规模;③通过对剖面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热演化程度等实验分析,对该套烃源岩的油气勘探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套烃源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可以作为贵德坳陷的有效烃源岩,提升了贵德坳陷油气勘探潜力;④利用野外调查结果及连续电磁剖面(CEMP)资料对贵德坳陷生储盖组合进行综合分析,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98.
新疆红海块状硫化物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勘探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岳 《地质与勘探》2013,49(1):179-184
三维地质模型集成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及钻孔数据,不仅具有直观可视化以及人工交互功能,而且能够反应地下深部构造信息,为矿产勘查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本文结合新疆哈密红海VMS型铜(锌)矿床,利用实测数据和解译数据在Gocad平台创建了三维地质模型.三维结构模型说明了收集的数据、建模的方法及流程,反应了矿体形态及地质体之间的主体关系,三维栅格模型具有的多信息属性显示了矿体中Cu品位的分布变化情况,Kriging法计算了黄土坡块段矿体资源量,并为勘探圈定了一个新的靶区.  相似文献   
999.
廖友常 《地质与勘探》2013,49(2):274-279
以黔北铝土矿为例,对沉积型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勘查评价中的4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1)将勘查类型按普查、详查、勘探阶段分别用初定、暂定、确定来进行定性;(2)用"菱形孔"而非"矩形孔"的布置方法来解决勘查类型的变更与工程控制间距非整倍数的问题;(3)"地表工程间距加密一倍"的适用范围是:露采且处于"剥蚀区"内的矿体。地表露头线呈线状展布且上覆有岩层或虽也强风化,但仍保存原岩层层理迹象的范围,则可与勘查类型和勘查阶段同距同网;(4)普查、详查阶段中工程矿体边界A/S的取值可在1.8~2.6之间,以保证块段矿体中的A/S值达到工业要求即可。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Potentially mineralised Paleozoic basement rocks in the southern Thomson Orogen region of southern Queensland and northern New South Wales are covered by varying thicknesses of Mesozoic to Cenozoic sediments. To assess cover thicknes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depth to basement, we collected new airborne electromagnetic (AEM), seismic refraction, seismic reflection and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data and combined these with new depth to magnetic basement models from airborne magnetic line data and ground gravity data along selected transects. The results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over two borehole sites, GSQ Eulo 1 and GSQ Eulo 2, show that cover thickness can be reliably assessed to within the confidence limits of the various techniques, but that caveats exist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each of the disciplines. These techniques are part of a rapid-deployment explorers’ toolbox of geophysical techniques that have been tested at two sites in Australia, the Stavely region of western Victoria, and now the southern Thomson Orogen in northern New South Wales and southern Queensland. The results shown here demonstrate that AEM and ground geophysic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depth to magnetic source modelling, can produce reliable results when applied to the common exploration problem of determining cover thicknes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ortable seismic systems, designed for geotechnical site investigations, are capable of imaging basement below 300 m of unlithified Eromanga Basin cover as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data. The results of all methods provide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basement–cover interface and basement at borehole sites in the southern Thomson Orogen, in that the basement is usually weathered, the interface has paleotopography, and it can be recognised by its density, natural gamma,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contra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