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3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832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932篇
地球物理   691篇
地质学   1784篇
海洋学   331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He  Ze  Chong  Zhaohui  Yang  Yu  Zhou  Yannan  Liu  Yi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11):1849-1870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Central Asia is emerging as an important pole of glob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thanks to its unique location at the heart of Eurasia and its abundance in...  相似文献   
982.
为确定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下水深埋区毛管上升水的最大上升高度,对划分固沙植物水分来源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年3月~2018年11月,采用中子仪法对试验地0~10 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观测,分析沙丘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并利用最大分子持水量与土壤含水量曲线交会法确定试验地毛管水的最大上升高度。结果表明:沙丘不同坡位0~1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受外界气象因素影响较大,随季节变化规律明显;130 cm土层以下至570~760 cm土层为土壤含水量较为稳定的干沙层;而570~76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地下水水位波动和毛管上升水的影响,其含水量变化上界可看作是毛管水的最大上升高度。试验地的最大分子持水量为0.026 1 cm3·cm-3,且沙丘不同坡位毛管水的最大上升高度分布在250~290 cm之间。  相似文献   
983.
利用福建中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重力布格异常资料,通过地震与重力3维联合反演所分离的不同层面间的重力异常信息,采用基于单层位理论和球近似条件下的简便公式,解算并分析研究不同壳层间的密度变化分布图像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圈层的密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4.
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和重点管控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溯源一直是产业监管的难点和技术重点。基于指纹溯源技术理论, 采用室内模拟3种产毒藻暴露紫贻贝后风险形成过程, 开发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鉴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区域特征的指纹溯源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体积比为1︰1︰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 C8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质荷比(m/z) 100~600和Amide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m/z 600~1 500作为色谱质谱检测条件下, 提取的化合物数量较多且稳定性良好, 覆盖了40.4%指纹信息; 紫贻贝与产毒藻中的共检出11种毒素成分, 且具有高度相关性。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如C类)和膝沟藻毒素(GTX类)在暴露期发生了显著的代谢转化; 将摄食3种产毒藻后紫贻贝的差异化合物与特征毒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共筛选出13种复合指纹物质。构建6种特征物质的Fisher判别模型, 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8.9%, 可实现产毒藻种溯源。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紫贻贝特征指纹溯源技术, 初步实现了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到肇事藻种的逆向溯源,可应用于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985.
冻结黏土空心圆柱试样制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空心圆柱仪是室内研究冻土在车辆荷载等复杂应力路径下力学特性的主要仪器,试验中为实现主应力轴方向在垂直于径向平面内连续旋转,其试样多采用薄壁空心圆柱试样,但由于空心圆柱试样薄壁的特点,增加了制样的困难,成为制约冻土空心圆柱试验研究进展的主要阻碍。为此,借鉴冻土三轴试验的制样方法,基于实验室现有的制样条件,设计了一套重塑冻结黏土空心圆柱试样的制样装置,可提高制样效率,减小制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随后,基于该制样装置,提出了一种冻结黏土空心圆柱试样的制样方法,给出了制备重塑冻结黏土的制样步骤。最后,通过对所制备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发现采用该制样方法可以制备含水率及干密度均匀、力学性质稳定的重塑冻结黏土试样;同时对两个平行制备的冻结黏土试样的不同主应力轴方向的定向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所提出的制样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且所得的冻土力学特性与已有研究成果吻合较好,可用于进一步系统研究复杂条件下冻结黏土的静、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86.
在精准温控动三轴试验系统上开展了不同温度及不同升温路径饱和黏土剪切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对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剪切特性的影响,分析不同升温固结方式对饱和软黏土孔压发展、体变、强度以及模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在4~76 ℃试验研究范围内,环境温度升高导致饱和软黏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有所减少,但温度升高对土体模量增加影响明显,温度T和模量ET关系可用ET = 2.69T 0.3表达;升温变化时正常固结黏土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并随着温度增大而增大,升温热固结后土的剪切强度将明显提高,且排水状态下升温固结对土剪切强度增长小于升温完成后再固结情况;土体从26 ℃分别升高20、40 ℃时,升温引起的超孔压比分别为0.41、0.61,剪切峰值强度分别增加8.23%、22.37%。研究表明:升温幅值增大会使土体热固结程度越大,升温分级越多,热固结也越充分,其对应的体变、强度增长率则越大;同时最终温度及热固结路径对其剪切相转换特征存在影响,升温越高、热固结路径越多其剪胀性越明显,但温度变化范围、固结分级、热固结路径总体上对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基本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87.
张俊然  赵鑫鑫  姜彤 《岩土力学》2022,43(8):2157-2164
针对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以往多采用水泥等灰色材料进行加固筑堤,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为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采用环境友好的生物聚合物对黄河流域典型粉土进行改良,通过WP4C仪测量生物聚合物改良粉土的持水特性,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生物聚合物改良粉土持水特性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良土相比,生物聚合物改良粉土饱和含水率增大,孔隙比增大,持水能力显著提高。黄原胶、结冷胶、瓜尔胶改良粉土的持水能力均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结冷胶改良的效果优于黄原胶、瓜尔胶。其机制为生物聚合物颗粒经过水合作用形成水凝胶,填充颗粒间孔隙,增加颗粒之间的黏结性。而且黄原胶、结冷胶改良粉土中形成类似蜂巢结构的孔隙空间,为其提供储水空间,进而提高改良土的持水特性。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聚合物安全、科学地应用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8.
李明玉  孙文静  黄强  孙德安 《岩土力学》2022,43(10):2717-2725
土−水特征曲线在研究非饱和土的水力与力学特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强吸附的特性。将生物炭改性土应用于垃圾填埋场上覆盖层,因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使其水力特性发生改变。为了研究全吸力范围内生物炭掺量对生物炭−黏土混合土保水特性的影响,利用蒸汽平衡法(吸力范围 3~368 MPa)、滤纸法(吸力范围 0 ~40 MPa)和压力板法(吸力范围 0~1.5 MPa)控制土样的吸力,测定吸力平衡后土样的含水率和饱和度,得到全吸力范围内生物炭−黏土混合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果表明:(1)3种吸力测试方法很好地表达了生物炭−黏土混合土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曲线。(2)生物炭能够影响黏土的保水性,但在一定的吸力范围内,生物炭−黏土混合土的保水性还与孔隙结构和孔隙中水的形态相关。(3)通过压力板法测得,试样的进气值随着生物炭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当吸力值小于进气值时,曲线出现水平段,土样始终处于饱和状态,生物炭掺量越大,试样的保水性越好。(4)由生物炭−黏土混合土微观孔隙结构以及生物炭在黏土中的分布形态来解释生物炭改性黏土的保水能力随生物炭掺量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89.
通过对安徽池州马头矿区含矿裂隙的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斑岩型钼矿的含矿裂隙规律,解决此类含矿裂隙发育复杂矿区的矿体对应连接问题,有效指导矿区找矿。通过野外统计、室内数据整理及综合分析,在马头矿区选取代表性钻孔6个、平硐1个及地表露头3个,进行含矿岩体及其围岩节理裂隙特征的统计分析,开展钼矿床含矿裂隙规律研究。对矿区岩体与围岩中的节理裂隙、石英脉、钾长石英脉、断裂破碎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矿区岩体与围岩中的节理裂隙特征基本一致,主要节理裂隙有5组,主要矿体含矿优势节理裂隙走向NNE,倾向SE,倾角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990.
匡俊  杨涛 《江苏地质》2022,46(3):285-290
在收集以往自然重砂测量、土壤测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1∶5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进行苏州西部土壤中汞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Hg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介于0.023~5.012 mg/kg之间,平均值高达0.386 mg/kg,远高于苏州地区表层土壤及太湖水网平原表层土壤Hg含量平均值,土壤汞污染比较严重。区内辰砂矿物与土壤中Hg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耦合性,与区内断裂构造、矿床分布有关,表明区内土壤中的汞、辰砂分布是多金属矿成生作用的产物,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