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3篇
  免费   658篇
  国内免费   807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579篇
地球物理   771篇
地质学   2043篇
海洋学   80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131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特性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可分为土体表面存在水分供给的入渗过程和水分供给结束后水分在土体中的再分布过程两个阶段。指流作为一种优先流,区别于大孔隙流和漏斗流。国外已有研究指出,指流可以在充分供水结束后的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出现。然而,目前国内对指流的研究极少,对其认识和理解也相当缺乏。由此,本文采用石英砂介质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的特性;同时探讨了前期供水量、实验土箱尺寸、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其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均匀砂质土体中易于出现指流;前期供水量的多少对随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发育的最终形态影响不大,但能够对指流发育进程产生明显的影响;实验土箱较小时,可使原来指流发生比较明显的土体系统呈现出稳定形态;增大单一溶液的浓度对指流发育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指流现象较采用自来水的处理为弱。  相似文献   
952.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采集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有机质组分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各组分含量中胡敏素>富里酸>胡敏酸,HA/FA一般<0.4,为富里酸土壤,与同水平地带土壤一致.(2)石漠化过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土壤中胡敏素、富里酸与胡敏酸表现出未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的趋势.(3)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组分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剖面层次上各有机质组分胡敏素、富里酸与胡敏酸均表现出表土层>底土层,山区不同部位上表现以山坡中下部有机质含量最高,而以山顶最低,且FA/HA表现出从山顶到山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4)喀斯特地区土壤土壤有机碳、酸碱度、碳酸钙、容重、非晶形氧化铝、颗粒组成、有效磷与土壤有机碳组分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和质地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3.
湖泊自生碳酸盐碳同位素在环境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泊自生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δ13Cc)在区域气候与环境变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成果显著,保存在各类湖泊沉积物柱芯中的δ13Cc记录揭示了湖表水体与大气CO2的交换程度、暖季降水量的多少、流域C3和C4植被变化情况、水生生物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强弱、湖泊生产力大小、湖泊水体化学特征、湖水不同深度层的有机质变化过程等重要的气候和环境信息;对此进行归纳和述评。  相似文献   
954.
研究了Ag-DDC分光光度法测复杂体系砷过程中,试液中氮氧化物、醋酸铅脱脂棉湿润度、吸收液温度等因素对砷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g-DDC分光光度测砷,在试液中加硝酸消解时,氮氧化物极难赶尽,对砷的测定有负干扰;半干燥的醋酸铅脱脂棉对硫化氢的吸收更加充分;吸收液温度对测量有一定的影响,吸收液的吸光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基于模糊数学中多级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专家调查打分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结合茶园沟泥石流灾害的具体特点、成因和机理,选取典型的评判因子,建立二级评判模型,对茶园沟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956.
张敏  陈万明 《华南地震》2010,30(2):54-60
人才聚集效应是人才聚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产生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用。在汶川8.0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的抗震救灾过程中,人才聚集效应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无数的生命被及时挽救,巨大的灾情得到有效的缓解。综合"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角度,从人才规模、人才配置和激励因素等方面,就我国抗震救灾中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进行了研究,为人才聚集效应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7.
山西省土地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山西省20世纪80年代到2005年的土地覆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土地覆盖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监测表明,山西省土地覆盖时空变化特征:(1)变化数量: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聚落面积增加显著,草地有所增加;旱地和水浇地减少明显,森林和河湖滩地略有减少。(2)变化速度:城镇建设用地增速迅猛,沼泽和农村聚落面积增速较快;河湖滩地减少速度最快,其次,是旱地和水浇地减少速度较快。(3)空间转换:以农田和聚落之间的转换为主,另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包括其扩展融入的农村聚落等;典型草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旱地;灌丛减少主要是转变成典型草地,其次是转变成灌丛草地;河湖滩地减少主要是变为内陆水体,再是转变成水浇地。驱动力分析表明,区域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较小,人口、经济、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交通等是山西省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山西省土地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其工业化、城市化演变的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8.
轴压下两体力学模型的转化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成  朱红光  王洪涛  刘征  潘宏 《岩土力学》2011,32(5):1297-1302
接触界面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接触面两侧介质的实际受力状态,采用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与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加以描述。通过一体和两体模型试件的轴压破坏试验,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力学响应的差异,并认为: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在符合一定条件情况下可以转变为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此外,还对影响两种力学模型性能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一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参量是低强度介质与高强度介质的静载极限强度比k以及两种介质之间的黏结力c;对两体两介质力学模型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参量除了k之外,尚有两种介质的断裂韧度比? 、体积比? 以及界面的粗糙程度  相似文献   
959.
近20年来松嫩平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湿地退化加剧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利用1986年(TM)和2001年(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湿地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5年中,松嫩平原湿地面积减少了658 042 hm2,减少了38.81%.平均每年减少43 869 hm2,年均减少速率2.59%.其中地表水体减少127 429 hm2,减少了22.81%;沼泽减少530 612 hm2,减少了46.67%.降水减少,蒸发加大,水资源开发过大以及过度放牧、围垦湿地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0.
Geomorphology could recor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tectonic movement and quantify it by relevant parameters.But because the influences of other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and lithology,how to use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morphology and tectonics is a research hot spot.In this paper,we utilize the variogram method and the cellular fractal model to estimat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fractal dimension (D) and ordinate intercept (γ) from the SRTM3 DEM using a moving window operation.We compar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climate and litholog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lithology or climate is very poor.The fractal dimension (D) reveals a very good correlation with tectonics,which is low in tectonically inactive areas and high in active areas.It implies that fractal dimension (D) may be a new method for research of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