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1年   1篇
  1919年   1篇
  1915年   1篇
  1905年   3篇
  1900年   3篇
  1897年   7篇
  1882年   2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7篇
  18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电离层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国外学者对电离层赤道异常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未考虑到大气行星波对潮汐发电机电场的调制效应,因而不能解释赤道异常峰值的逐日变化.本文结果表明二日波对F_2区电子浓度的输运有很大影响.这一方法可以推广到赤道异常各种长周期行星波振荡的数值研究. 本文从非定常等离子体连续方程出发,建立包含行星波振荡对E×B漂移的调制效应的方程,并给出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及可与实际观测进行比较的结果.文中取二日波漂移振幅为U_p=0 m/s、5m/s、10m/s,而初位相分别为φ=0°、90°共四种情形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二日波的调制可使赤道异常的时空分布以及异常峰值产生明显的逐日变化.在所选取的模型中,取U_p=5m/s,φ=0°所得到的f_0F_2t的二日分布特征与观测较吻合.而u_p约5m/s的变化能引起异常峰值f_0F_2约1-2MHz的起伏,而二天之内f_0F_2的二个峰值表现出约2-4MHz的起伏.  相似文献   
32.
云南蒙自五里冲水库区F1,F2断层新活动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珠 《地震研究》1991,14(4):347-357
五里冲水库地处侵蚀山区,缺乏第四纪地层作为研究断层新活动年代的对比标志。本文以F_1、F_2断层带内发育的多期方解石脉和断层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构造分析,热释光(TL)测年法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石英溶蚀速率测年法,对库区F_1、F_2断层新活动的年代进行综合判定。确认:F_1、F_2断层最后一次明显活动的年代分别为(2.93±0.31)×10~5年和(2.33±0.26)×10~5年以前,为评估五里冲水库构造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33.
In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s of the Congo during the dry season, from June to September 1987, carboxylic acid partial pressures (P gas) in the air above the canopy, at ground level, and at the boundary layer, were estimated from water samples such as fog and rainwat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acids were also measured in the sap of tree leaves. Tree leaves act as a sink or as a source if the acid P gas is greater of lower than the acid concentrations in molecular form in sap. For each of these soluble gases, there is a value of P gas where the exchange is nul. This is called the compensation point. Values of the compensation point for some tree leave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Henry's law. Henry's law coefficients at ppm levels were redetermined for formic (HCOOH), acetic (CH3COOH), propionic (CH3CH2COOH), and isobutyric (CH3CH(CH3)COOH) acids.By comparison of P gas and compensation poi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orest wa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these acids. The soil-or the litter-acts a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a carboxylic acid of C3 or C4 atoms in the aliphatic chain. This carboxylic acid, not yet fully characterized,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in acidity in forested zones of the equatorial areas.The direct emission of these carboxylic acids by vegetation was the main source in the boundary layer above the forest. The average emissions were 3.1×109, 7.8×109, and 8.4×109 molecules cm-2 s-1 for HCOOH, CH3COOH, and CH3CH2COOH, respectively. The savanna is an exogenous source of HCOOH and CH3CH2COOH during moderately rainy days for 30% of the time. The ozonolysis of isoprene seems to be a small source of HCOOH.  相似文献   
34.
本文首次探讨了数字成象系统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方法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不仅合理可行,而且强有力地证明了MTF的应用价值。即不仅用于象质的评价,而且为成象系统的检定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5.
1986年和1987年秋季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的辐射状况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姚兰昌  袁福茂 《高原气象》1989,8(4):331-344
本文利用1986和1987年秋季在西太平洋赤道海域取得的短期辐射资料,分析了这一特定海域的辐射状况。揭示了所在海域太阳辐射的一些特征。这对了解该海域海气界面上的热状况以及它对所在海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无疑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36.
对大气重力波触发的赤道电离层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重力波能在F区底部触发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这种等离子体不稳定扰动穿过F峰,到达F区顶部,形成等离子体泡结构.等离子体泡出现向西倾斜和分岔等特征.当夜F区较高时,产生等离子体泡的时间仅1900s.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重力波触发.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理论,解释了大量电离层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37.
赵鸣 《气象学报》1995,53(1):10-18
在气压随纬度的不同分布条件下,数值求解了二维赤道带大气边界层非线性运动方程组,得到了不同气压分布下赤道带边界层运动特征,显示了平流的重要作用。在赤道带存在低压槽或气压单调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情况下,都得出在赤道附近某纬度有一相应于赤道辐合带(ITCZ)的垂直运动大值集中区域存在,克服了前人用临界纬度机制解释边界层大抽吸速度时略去重要的非线性项的处理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38.
Tropical airglow work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is reviewed. Airglow instrumentation is becoming more complex. Some of these sophisticated airglow experiments giv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upper atmosphere such as ionospheric F region electron density, height of maximum electron density, dynamics of and irregularities in the F region, mesospheric neutral temperature and its variation, dynamics of mesospheric, etc. are mentioned. At the end some problems which could be tackled in near future with airglow techniques have been suggested. Invited Review paper, Commission 21, IAU, Patras, Greece, August, 1982.  相似文献   
39.
460铀-钼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沈光银 《矿产与地质》2007,21(5):509-514
460矿床是上世纪80年代在冀北沽源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西部发现的大型铀-钼矿床。在对该矿床野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详查和矿床专题科研报告的综合分析,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受NE向断裂(F45)和火山构造的联合控制;火山活动晚期沿断裂和中心式火山机构侵入的次流纹斑岩体是矿床定位的决定性因素;铀-钼矿化主要产于次流纹斑岩体产状变异部位或接触带附近;容矿构造为次流纹斑岩体接触带构造、隐爆角砾岩和J3z^3-5川层流纹岩中的层间裂隙带。研究认为,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火山机构、岩浆活动、热液蚀变等作用的复合控制,其中火山口-火山通道相的次流纹斑岩体是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40.
中国煤中的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氟是煤中所含微量元素中丰度较高的少数几种元素之一。对我国581个煤样分析数据的统计表明,多数样品氟含量处于20~300mg/kg,平均40mg/kg,个别超过1000mg/kg。氟在煤中赋存状态有:①独立的氟矿物;②以类质同象存在于矿物晶格内;③被矿物吸附;④以F-离子形式溶于水中。在煤中所含微量元素中,氟是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面最大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