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0篇
  免费   891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698篇
地质学   2120篇
海洋学   13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The power-law exponent (n) in the equation: D=cL n , with D = maximum displacement and L = fault length, would be affected by deviations of fault trace length. (1) Assuming n=1,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effect of sampling and linkage on fault length and length–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are done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uniform relative deviations, which means all faults within a dataset have the same relative deviation, do not affect the value of n; (b) deviations of the fault length due to unresolved fault tip decrease the values of n and the deviations of 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length deviations; (c) fault linkage and observed dimensions either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value of n depe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deviations within a dataset; (d) mixed deviations of the fault lengths are either negative or positive and cause the values of n to either decrease or increase; (e) a dataset combined from two or more datasets with different values of c and orders of magnitude also cause the values of n to deviate. (2) Data including 19 datasets and spanning more than eight orders of fault length magnitudes (10−2–105 m) collected from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indicate that the values of n range from 0.55 to 1.5, the average value being 1.0813, and the peak value of n d (double regression) is 1.0–1.1. Based on above results from the simulations and published data, we propos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and fault length in a single tectonic environment with uniform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linear, and the value of n deviated from 1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sampling and linkage effects.  相似文献   
53.
针对依比例街区的图形特征,介绍了一种实现街区自动合并的有效算法,即利用数学形态学和模式识别对栅格数据进行追踪,然后提取街区轮廓线,编辑后就得到最终合并的街区。  相似文献   
54.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别山南部和扬子地块前陆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140 km)揭示出大别山造山带前陆地壳的精细结构。总体北倾的地壳内部结构与向北缓倾的叠瓦状莫霍面反射揭示出扬子陆块向北俯冲的行迹。莫霍面向北插入大别山造山带下与南大别山地壳内南倾反射震相叠置,构成交叉反射图像,刻画出扬子前陆与大别山造山带的碰撞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55.
王铨宇  杨树元 《云南地质》2005,24(3):298-302
异常形态、分布严格受推覆断裂控制,范围大、浓集中心明显,浓度变化及因子载荷表明。区内找Ag、Pb有利,而Sb又为其最佳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56.
南海西南部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回剥法和局部均衡模式研究曾母盆地早中新世以来的沉降史,并探讨了该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曾母盆地自早中新世以来经历了17.5-11.6Ma、11.6-5.5Ma、5.5-3.0Ma和3.0-0Ma的4次快速沉降作用,其构造演化受控于曾母地块与南沙地块及婆罗洲地块的碰撞和盆地两侧的万安-卢帕尔断裂与廷贾走滑断裂的综合作用,可划分为南北双向挤压(晚始新世-早中新世)、走滑改造(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区域沉降(上新世-第四纪)3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7.
肖龙  许继峰 《岩石学报》2005,21(6):1539-1545
川西北松潘-甘孜地块内二叠世大石包组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通过与典型峨眉山玄武岩之地球化学组成的对比研究,认为大石包玄武岩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高钛类玄武岩性质相同,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的成因,即都是峨眉山地幔柱活动的产物。由此推测峨眉山玄武岩不仅分布在扬子地块内部,向西还有一定的延伸,同时暗示了峨眉山地幔柱头部可能具有比现在所认识的更大的规模。  相似文献   
58.
武当地块基性岩席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侵位于武当地块内部的大量的板状为基性侵入体近年来一直被认为是800Ma左右发生的扬子古大陆裂解的重要依据。然而作者在武当地块北缘与西南部所做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与武当地块顺层伸展滑脱构造主滑脱面之顺层韧性一韧性变形带有密切的空间关系,是被褶皱了的岩席群。最新获得的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01-407Ma,结合已有的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并考虑到邻区同时代碱性岩浆的侵位,作者认为,这套基性岩群代表了泥盆纪时南秦岭地区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上地幔岩浆的底侵作用,并因此导致南秦岭上部地壳的伸展减薄。  相似文献   
59.
论滑坡分类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在广泛查阅和总结国内外滑坡分类基础上 ,以滑坡监测预报与防治为目的 ,遵从滑坡活动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分类体系的完备性需要 ,理清了已有各种滑坡分类的性质及其彼此间的关系 ,并对之进行了科学归纳、取舍和补充 ,建立了具有层次系统性的综合性滑坡分类体系。为建立滑坡监测预报地质模型体系奠定了基础 ,并有助于对滑坡活动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60.
尚南断块位于山东省胜利油田东营凹陷尚店油田西南部。该区的古近系东营组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发育了较好的湖侵三角洲相沉积。基于100余口钻井、地震资料,70多张单井剖面柱状图编制及14条剖面的对比,进行了东营组精细沉积相研究,编制出30余幅沉积微相投点图和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东营 沉积时期气候潮湿、雨水丰沛、河流纵横、湖泊扩大、湖水变深等为处于斜坡地区的尚南地区发育湖侵期三角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控制该区沉积和地层发育的区域性物源来自埕宁隆起和鲁西隆起,但来自滨县凸起和林樊家突起的局部物源也有很大影响。东营期岩相古地理经历了早、中、晚期的演化,早期发育了以三角洲平原为主的沉积环境,中期形成了大范围的破坏性三角洲环境,晚期以前三角洲环境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