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25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71.
172.
173.
Centrifuge modeling of PGD response of buried pip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 new centrifuge bas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ponse of continuous buried pipe to PGD is presente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PI‘s 100 g-ton geotechnical centrifuge and the current lifeline experiment split-box are described: The split-box contains the model pipeline and surrounding soil and is manufactured such that half can be offset, in flight, simulating PGD. In addition, governing similitude relations which allow one to determin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diameter, wall thickness and material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the model pipeline are presented. Finally, recorded strains induced in two buried pipes with prototype diameters of 0.63 m and 0.95 m (24 and 36 inch) subject to 0.6 and 2.0 meters (2 and 6 feet) of full scale fault offsets and presented and compared to corresponding FE results.  相似文献   
174.
Som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re distinct owing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of the places affected. It is less clear, however, when more than one earthquake is amalgamated into a single event and their combined effects are attributed to a major event. In order to avoid gross overestimation of the siz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th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stituent earthquakes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As an example we show how the tendency of early and modern writers to amalgamate or duplicate earthquakes in Syria and Palestine can lead to the creation of major earthquakes,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eismic hazard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75.
GPS观测研究青藏东北缘的水平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利用位移场计算主应变、面膨胀、最大剪应变的公式,通过2次重复GPS观测结果,计算了新青藏高原东北缘在1999~2001年间的水平主应变、面膨胀、最大剪应变等水平变形特征量的分布,并分析了在观测后发生的德令哈6.6级地震活动与变形场特征量之间的分布关系。采用力学理论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运动、局部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6.
177.
正地震预测面临着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和大地震"非频发性"的问题,是极具挑战性且尚待解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之一(陈运泰,2009)。地震活动是断裂活动的直接体现,精定位的震源深度客观反映了断裂深部发生地震滑动变形的起始位置。断裂深部发生的慢滑动和重复地震等对揭示断裂深部行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Harris,2017)。在同一构造部位重复发生并具有高度相似波形的重复地震可作为天然的"地下蠕变计",具有地质地貌和大地测量等浅表观测难得的"原位观测"优势,为探测断裂深部变形信息提供了有效途径(陈棋福等,2018)。  相似文献   
178.
为研究地震过程中的频率非平稳特性,对近年来龙门山断层发生的两次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和芦山大地震的近断层地震记录进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芦山地震有较大走向滑动分量的汶川地震,大多数位于汶川地震断层滑动前方的台站接收到更高的频率成分,位于断层滑动后方的台站接收到的地震波频率较低;尽管芦山地震断层相对汶川地震有较小的走向滑动分量,但仍然可以得出与汶川地震相同的结论,不同的是虽然芦山地震沿断层面向上方向分量大,但是其同一台站东西、南北、竖直三方向分量记录幅值相当。把芦山地震三分量记录变换到走向和沿断层面向上方向,证实了沿断层面向上方向高频成分更丰富。在断层滑动前方接收到的地震波频率较高,在断层滑动后方接收到的频率较低,这正是多普勒效应影响的结果。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客观存在,其对频率非平稳特性的影响与震源、传播路径和场地效应一样具有普遍性;所以,工程场地接收到的地震波的频率不仅取决于震源、传播路径、场地效应,还取决于断层滑动速度(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79.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统计了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和22年周期与华北地区(E108°~124°,N34°~42°)1815年~2002年187年6级以上强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华北地区的强震自1815年第4高潮以来,有84.6%的强震集中在太阳黑子11年变化周期的峰年段(±1年)和谷年段(±1年)内发生;其中尤以双周峰年段、单周谷年段较为集中;而单周下降时段却从未有过强震发生。目前正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第23周单周峰年之后的下降时段,该统计区内强震发生的概率极低。  相似文献   
180.
基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利用ALOS-2、Sentinel-1卫星升降轨雷达影像,获得2019-10~12发生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4次MW>6.0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以此形变结果为约束,反演得到4次地震的断层运动模型。综合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序列由3条断裂的破裂引起,其中2019-10-16和2019-10-31的2次地震为同一发震断裂,2019-10-31地震断层破裂区域位于2019-10-16地震断层破裂的东北延伸段,最大滑动量约为1.1 m,约为2019-10-16地震最大滑动量的2倍。2019-10-29地震由一条独立断层破裂引起,断层最大滑动量约为2.0 m。2019-12-15地震由一条东北向倾斜断层破裂引起,断层最大滑动量约为3.0 m。此外,2019-10-16地震引起2019-10-29地震显著滑动区明显的正向库仑应力传输;而2019-10-29地震显著增加了2019-10-31地震震源区域的库仑应力;前3次地震对2019-12-15地震孕震断层的库仑应力传输总和为负值,说明静态库仑应力传输可能不是此次地震触发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