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0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625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724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201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107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从自然条件、管理制度构建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评价中,首先定性分析区域内具体指标对农业、建设等不同功能的限制性,对生态极重要或极敏感区、水域等禁止性指标"一票否决",然后设定不同的指标等级分值、权重,进行综合打分,限制性指标以分值(0~100,分数越高,表示限制性越低,适宜性越高)和权重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限制。结合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以GIS技术为基础,比较同一地块生态、农业、建设适宜性等级,按三者中等级最高的确定空间类型,如果适宜性等级相同,则根据地块的具体资源环境属性、土地利用现状确定空间类型,结合生态系统完整性、农业现代化需求等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三类空间。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建设开发空间20.22%,农业开发空间30.3%,生态保护空间49.48%。  相似文献   
962.
本文在《中南铀矿地质志》、《中国矿产地质志·湖南卷铀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湖南铀矿勘查和科研成果,总结了湖南铀矿成矿规律。将湖南铀矿床划分为热液型、海相沉积型、陆相沉积型等3大类4类10个亚类。总结了铀矿时空分布特点,成矿地质背景和同位素年龄表明,控岩控盆控矿构造与岩浆、火山和热液活动集中发生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主成矿期为晚白垩世;重要铀矿床均分布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周边及盆地中,区域上铀成矿受铀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统一的区域构造演化特定时期陆内裂谷阶段或区域断陷盆地阶段的制约,反映了铀区域成矿作用内在的时空统一性。厘定了湖南省内以铀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共划分2个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8个成矿亚系列;衡阳盆地以铀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本次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揭示铀区域成矿作用内在的时空统一性;分析了铀成矿演化特征,构建了铀成矿谱系。近年来,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在重点铀成矿区开展找铀和关键矿产的综合找矿,取得重要找矿成果,建立了金银寨式、鹿井式等13个铀矿矿床式。提出在重点铀成矿区主攻热液型中大型铀矿床的同时,要重视大吨位岩体型铀矿(斑岩型、白岗岩型、花岗伟晶岩型)的找矿探索工作以及铀成矿区关键矿产的综合找矿和第二找矿空间的探索,在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可关注白岗岩型和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在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结合带可重点探索斑岩型铀矿和火山岩型铀矿。以上成果有利于深化对铀、关键矿产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今后铀矿勘查、综合找矿和科研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963.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荣 《地质与勘探》2020,56(5):1072-1079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施工、运营和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安全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现状和不同地下空间设施类型的安全事故类型及产生原因,对地下空间施工、运营和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不同施工工艺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因素诱发的工程事故,地下空间运营期间结构老化、外部地质环境变化引起的安全问题,地下空间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故,并提出从管理和技术层面、监管层面、法律层面等多维度的防治建议,即:需要完善地下空间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64.
基于尺度空间的角反射器车载SAR影像坐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角反射器(CR)在SAR影像中的高精度影像坐标是合成孔径雷达影像(SAR)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形变检测等研究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度空间的角反射器车载SAR影像坐标定位方法。通过对仿真数据和车载SAR影像数据的角反射器进行定位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与使用地面控制点几何纠正后的角反射器定位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满足子像素级定位精度的需要,且无需地面控制点。  相似文献   
965.
挖掘分析小微地震的时空演变模式,可为地震灾害的分析与预报提供辅助决策参考。本文以四川地区的地震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立方体融合地震点的空间、时间与属性数据,基于时空热点统计分析方法挖掘小微地震的时空冷热点分布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数据的时域内,四川地区小微地震的热点模式主要表现为连续热点、逐渐减少热点和振荡热点。冷点模式主要是连续冷点,且冷点覆盖范围比热点覆盖范围广。基于时空立方体的时空热点分析方法能够发挥时空统计学的优势,可有效挖掘分析小微地震的时空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66.
ASO-S中文专辑: 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批准立项的太阳空间探测卫星任务.本专辑共包含了14篇文章,着重介绍了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在研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方面和具体的细节.本中文专辑的14篇文章和ASO-S卫星英文专辑的13篇文章,构成了ASO-S卫星从科学到仪器乃至分析方法较为完整的系统性介绍.  相似文献   
967.
为验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西宁市城市地下空间测量中的适用性,探讨了其应用过程的流程和方法,用坐标对比法评定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精度。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平面精度达到0.032 m,符合城市测量规范要求,说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测量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8.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利于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推进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互,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建设工作。目前各类规划数据类型众多,但是存在规划数据体系不科学、数据间缺乏关联、不易融合,以及难以联动更新等问题。因此,本文首次提出了规划实体,以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公共设施专项规划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了规划实体编码体系、属性设计及关联关系构建等研究,并且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表明,基于规划实体形成的规划数据体系更加科学,能够有效实现数据间的关联融合及动态更新,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69.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规模的持续增长,不同项目重叠用海的问题开始凸显,海域立体分层使用模式得到广泛关注。海域立体分层使用以海域的立体性、多宜性等自然属性为基础,以协调竖向空间的用海活动为目的,是未来海洋空间管理制度体系变革的方向之一。现行的海域空间“平面化”管理思路,使海域立体分层使用面临竖向空间边界不清、二维海籍管理模式不适用、缺少立体空间规划及利益相关者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借鉴土地立体分层使用的经验,结合海域空间自然特征与开发利用特点,分别从海域分层方法、三维海籍信息表达方式、海域立体空间规划、设立海域役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海域空间立体分层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0.
In Singapore, owners of private housing estates reaping windfalls through collective sales have been subject to the news media's sensational coverage of the topic. While collective sales will give rise to new developments that regenerate the country's landscape to reflect the image and identity of an entrepreneurial city, efforts to resist this wealth generating urbanism are subject to erasure. Instances of minority owners disinterested in profit-making using the courts to save their homes from the collective sale juggernaut are certainly emblematic of the inherent tension between one's home as housing and home as investment repository. Drawing upon ethnographical experiences from a housing estate built for public officials in Singapore, this article's use of the Lefebvrian theory of spatial production sheds light on how minority owners unmotivated by monetary windfalls (re)produce spaces of their homes that are overtly inimical to the impulses of majority owners to monetize their homes at high premiu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