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6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682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431篇
地质学   1501篇
海洋学   751篇
天文学   282篇
综合类   157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从遇水作用后的结构状态稳定性角度,山东巨野煤田3煤顶底板软岩分为浸水碎解、泥化(Ⅰ类)、浸水裂解(Ⅱ类)和不崩解(Ⅲ类)3种水稳类型。应用X衍射和电镜扫描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类型软岩的全岩物质成分、所含粘土矿物种类及含量都比较接近,但在微结构形态却差异明显,反映出其水稳性主要受控于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942.
1 Introduction The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the Emeishan basalt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many scientists engaged in ore deposits in recent years, but their focus is more put on the deposits hos- ted in the high-Ti basalt …  相似文献   
943.
中国东部平原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是衡量和评价由人为扰动产生的微观地球化学效应的参比基准。在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以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等工作中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中国东部平原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实可行的试验研究方法,提出了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并提供了相应基准值的土壤物质组成信息。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物质组成特性在宏观上控制了基准值的区域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44.
生物成分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GSB系列生物标准物质包括大米、小麦、玉米、黄豆、圆白菜、菠菜、茶叶、奶粉、鸡肉和苹果等10种生物样品,用冷冻干燥等技术制备。由14个分析水平较高的实验室协作,采用等离子体质谱、等离子体光谱和仪器中子活化为主的10余种分析方法测试,共进行了22477次测定,取得了5136组平均值数据,定值元素59种,定标准值元素54种。  相似文献   
945.
中国活动火山区甲烷的碳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长白山天池、腾冲、五大连池等主要活动火山区逸出气体中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显示,腾冲、长白山(不包括天池火山口内湖滨)火山区岩浆来源气体中甲烷的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与国际上地热区甲烷大致相同,平均值分别为-19.0‰,-32.6‰;五大连池火山区与天池火山口内湖滨强气体释放带逸出甲烷的δ^13C值较低,平均值分别为-45.8‰和-47.9‰,类似于东非裂谷带基伍(Kivu)湖的甲烷。研究认为,这些低δ^13C值甲烷可能直接来自上地幔;岩浆来源甲烷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的动力学分馏导致了其δ^13C值的降低,岩浆源区越深,其δ^13C值越低;岩浆源区深度(d)与甲烷δ^13C值有如下关系:d(km)=0.0107(δ^13C1)^2+1.14。岩浆来源CO2和CH4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温度可指示气体最后源区的深度。  相似文献   
946.
冲绳海槽北、中段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朋  李安春蒋恒毅   《岩石学报》2006,22(6):1703-1712
为去除非火山物质对样品化学性质的影响,得到火山岩真实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数据,作者对采自冲绳海槽的酸性火山岩样品严格的前处理,其中海槽北段火山岩同位素数据以前还未见公开报道。根据所得U系同位素组成数据及其分布规律分辩混染物中俯冲板片的成分,结合Sr-Nd同位素组成,本文对海槽火山活动的岩石种类、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过程作了一些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冲绳海槽酸性火山岩分布广泛,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碱性弱(里特曼指数〈1.8);海槽岩浆主要源于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类似PREMA地幔,结晶分异作用是演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地质作用,但岩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受到上地壳与/或俯冲板片物质的混入;根据混合模拟结果将海槽火山岩大致分成以上地壳物质混染为主和上地壳-俯冲板片混染两类,且认为上地壳混染发生在岩浆演化的晚期,此时岩浆体系SiO2含量要高于混染物。  相似文献   
947.
加氢和TSR反应对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天然气形成过程中的加氢作用和 TSR 反应是有机-无机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相邻水体和深部来源的氢,是天然气形成的重要氢源,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甲烷氢同位素组成明显表现出不同沉积水体对甲烷氢同位素的控制作用,大宛105~25井和阿克1井具有深部流体加氢的特征;TSR 反应中硫同位素在不同反应阶段和反应过程具有不同的分馏特征,这种特征在四川盆地高舍硫天然气中具有很好的表现,TSR 反应硫同位素分馏一般小于20‰,而单体硫、黄铁矿和硫酸盐矿物等其它反应过程的产物硫同位素分馏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8.
GMS多通道资料综合判别可降水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文  边道相  张苏平 《气象》1998,24(2):24-26
利用1995年7~10月影响山东的12次降水天气过程370个时次的GMS-5卫星云图,以及对应时次全省95个雨量观测站自记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静止气象卫星各通道资料与降水概率的关系。探讨了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综合识别可降水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9.
Solar activity effects in the ionospheric D reg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ariations in the D-region electron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solar activity cycle are consider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conclusions of various authors, who have analyzed various sets of experimental data on [e], differ significantly. The most reliable seem to be the conclusion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e]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by the Faraday rotation method and on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on the D-region photochemistry. Possible QBO effects in the relation of [e] to solar activity are considered and an assumption is made that such effects may be the reason for the aforementioned disagreement in conclusions on the [e] relation to solar indic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IAGA/ICMA (IAMAS) Workshop on Solar Activity Forcing of the Middle Atmosphere, Prague, August 1997  相似文献   
950.
Many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 models use the classic Kessler parameterisation either as it is or in a modified form to model the process of cloud water autoconversion into precipitation. The Kessler scheme, being linear, is particularly useful and is computationally straightforward to implement. However, a major limitation with this scheme lies in its inability to predict different autoconversion rates for maritime and continental clouds. In contrast, the Berry formulation overcomes this difficulty, although it is cubic. Due to their different forms, it is difficult to match the two solutions to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we single out the processes of cloud conversion and accretion operating in a deep model cloud and neglect the advection terms for simplicity. This facilitates exact analytical integration and we are able to derive new expressions for the time of onset of precipitation using both the Kessler and Berry formulations. We then discuss the conditions when the two schemes are equivalent. Finally, we also critically examine the process of droplet evapor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lassic Kessler scheme. We improve the existing parameterisation with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diffusional mass transport of water vapour. We then demonstrate the overall robustness of our calculations by comparing our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f Beard and Pruppacher, and find excellent agre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