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89篇
  免费   8409篇
  国内免费   10822篇
测绘学   6486篇
大气科学   6885篇
地球物理   11940篇
地质学   23370篇
海洋学   5900篇
天文学   480篇
综合类   3409篇
自然地理   7450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668篇
  2022年   1611篇
  2021年   1971篇
  2020年   2128篇
  2019年   2333篇
  2018年   2018篇
  2017年   2351篇
  2016年   2452篇
  2015年   2612篇
  2014年   3044篇
  2013年   3194篇
  2012年   3190篇
  2011年   3281篇
  2010年   2730篇
  2009年   2897篇
  2008年   2925篇
  2007年   3226篇
  2006年   3053篇
  2005年   2631篇
  2004年   2376篇
  2003年   2095篇
  2002年   1778篇
  2001年   1567篇
  2000年   1459篇
  1999年   1303篇
  1998年   1237篇
  1997年   1031篇
  1996年   897篇
  1995年   766篇
  1994年   717篇
  1993年   587篇
  1992年   456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山区公路软基病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规模的扩大,山区公路所面临的路基病害特别是软土路基病害问题也逐渐增多。结合对陕南勉(县)一宁(强)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分析,对山区软土成因及其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山区软土属以坡洪积、湖积和冲积为主的软土,也有少量是由坡残积物堆积而形成。山区软土的特殊性表现在成分的复杂性、分布的不均匀性、隐蔽性和物理力学性质的特殊性。根据其特性以及中国山区公路软基普遍存在的病害问题,总结了山区公路软基的主要病害类型为剪切拉裂破坏、浸水沉陷破坏、剥蚀坍塌破坏、推挤滑动破坏。还提出了相应的软基处理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82.
依据岩性组合、古生物特征及地震事件层研究,对胶辽鲁西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可作如下多重划分对比:鲁西黑山官组、二青山组分别与辽东的钓鱼台组,南芬组相当,胶东豹山口组可与南芬组对比,它们同属青白口系。辽东南关岭组下部、鲁西石旺庄组下部、苏皖北部贾园组、淮南九里桥组皆为一套砂灰岩组合,都发育第一期地震事件层,并开始含有后生动物化石,为等时地层单位,与其以上各前寒武岩石地层单位同属灯影峡阶,鲁西的佟家庄组、浮来山组可分别与辽东桥头组、长岭子组、胶东辅子夼组、南庄组、苏皖北部兰陵组一城山组、淮南伍山组一四十里长山组对比,归属《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新划分的陡山陀阶。  相似文献   
83.
本文简述了沙柳河南区有色金属矿床的基本特征。通过对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的来源与性质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火山沉积—接触交代改造叠加型,进而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4.
在建立斑节对虾实验室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对野外采集的有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病典型症状的斑节对虾初步纯化其病毒,并进行WSSV的PCR检测,得到WSSV的感染用样品。对健康斑节对虾分别进行浸浴感染,投喂感染和注射感染。对感染死亡个体进行WSSA的PCR检测和细菌检测,证实WSSV感染性和致死性。浸浴感染、投喂感染和注射感染的感染量分别为4mL/L、0.2g/10g虾体、1/2稀释液0.05mL/10g虾体,死亡开始时间分别为16d、42h、28h,三种感染模式最终死亡率100%,从开始死亡到全部死亡延续时间分别为15d、82h、44h。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应用了最新取得的“五统一”区域重力成果,并经过对浅表松散槽(如下辽河断陷,大岩体等)的密度亏损进行补偿改正后,求取了全省的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计算了莫氏面等深度图。在分析区域重力场及其垂向二次导数异常特征和莫氏面起伏特征的基础上,划分出辽宁深部构造的基本格局。从平面上探讨了深部构造与地形地势、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的关系,从剖面上剖析了辽宁省地壳分层的宏观特征  相似文献   
87.
探讨用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考虑到控制系统稳健性的要求 ,用遗传算法寻找出控制系统最佳稳定域 ,实现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寻优。阐述了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的步骤和参数的取值 ,并用仿真实验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优化中 ,遗传算法具有其他算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8.
Corrosion behavior of steel in the juncture area of sea clay and sand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lvanic corrosion occurred between steel samples buried in sea clay and sand, and that the polarity of the galvanic cell reversed after some testing later. The cause of reversing of polarit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9.
当前,由于缺乏对气象服务投入量与产出量准确而完整的统计,要对气象服务的各种经济效益作出总体评价是困难的。然而,在专项气象服务中,却不乏原始、完整而准确的资料。作者从此出发,讨论了专项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并通过实地调查,以彭州市气象局几项专项气象服务为例探讨了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90.
The first World Atlas of the artificial night sky brightnes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e present the first World Atlas of the zenith artificial night sky brightness at sea level. Based on radiance-calibrated high-resolution DMSP satellite data and on accurate modelling of light propagation in the atmosphere, it provides a nearly global picture of how mankind is proceeding to envelop itself in a luminous fog. Comparing the Atla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population density data base, we determined the fraction of population who are living under a sky of given brightness. About two-thirds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and 99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excluding Alaska and Hawaii) and European Union live in areas where the night sky is above the threshold set for polluted status. Assuming average eye functionality, about one-fif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and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European Union population have already lost naked eye visibility of the Milky Way. Finally, about one-tenth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more than 40 per c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and one sixth of the European Union population no longer view the heavens with the eye adapted to night vision, because of the sky bright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