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206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82.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宇  何金有  卫巍  徐备 《岩石学报》2010,26(8):2519-2528
通过阿克苏地区尤尔美那克村、尤尔美那克村西、阿克苏水泥厂实测剖面研究,将该地区南华系晚期和震旦系地层由下向上划分为:冰成相、浅海陆棚相、潮坪相、滨岸相、浅海相以及碳酸盐台地相。这些地层可分为两个层序(Sq1和Sq2),Sq1层序由尤尔美那克组地层和苏盖特布拉克组下亚组组成,包括冰成相、浅海陆棚相、潮坪相和滨岸相,属典型的冰期地层层序。Sq2层序由苏盖特布拉克组上亚组和奇格布拉克组组成,包括滨岸相,浅海相和碳酸盐台地相,属于潮汐作用为主的滨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层序。根据年龄、碳同位素和冰期沉积特征综合对比,阿克苏地区晚元古代Sq1和Sq2层序应分别对比于鲁克塔格地区的第4和第5层序,说明尤尔美那克冰期相当于特瑞艾肯冰期,并揭示阿克苏地区在晚元古代早期应有较长阶段的缺失或剥蚀。  相似文献   
83.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对应嘉一—嘉二、嘉三—嘉五两大地质时期。根据岩心和测井解释进一步识别出了6个四级层序和15个五级层序。这两个三级层序都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沉积相都经历了由开阔环境向局限环境的转变。因此嘉陵江组含开阔台地和半局限—局限台地两大沉积相,同时可识别出6种亚相及20种微相。四级、五级层序在广大的台地区具有可比性,纵向上滩体位置变化不明显。嘉二1和嘉四1这两个时期处于特殊的海平面升降旋回阶段,台内滩相较发育;嘉一到嘉二期和嘉三、嘉四到嘉五期,经历了由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沉积到局限台地相的膏岩、白云岩沉积两次大的相变,构成两轮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84.
Based on the data of first motion of 11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L ≥ 3.0 recorded by the Telemetric Seismic Network of Shanxi since the 1980s, the first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arthquake sequence were studied. It is known that earthquake sequ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have different consistency characteristics of focal mechanism. The decrease and increase of the first motion contradictory sign ratios could be taken as an index to judge whether there would still be a larger earthquake to come after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相似文献   
85.
新丰江水库6.1级地震前震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裂纹由初始的亚临界扩展到发生非线性动力学失稳这一整个物理过程呈加速释放征兆;加速是失稳的一个必要条件。若以方程dΩ/dt=C/(tf-t)n表征这一加速过程,则可将该过程简要地概括为地震释放速率比例于失稳破裂前剩余时间的负幂。根据这一原理,对1962年3月19日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6.1级地震的前震序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推算出库区于3月下旬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与实测主震相比,发震时间有所推迟,震级也偏高,但却能提前20多天发出警报,有利于防震减突对策的布署。  相似文献   
86.
蔡静观  雷素华 《地震研究》1995,18(2):117-124
本文通过对双震型地震序列的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识别双震中第二主震前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双震第一主震发生后,序列地震的P波垂直分量初动一致时,可依据波形来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而初动不一致时有三种情况:1、两组初动中有一组P、S波振幅比仍保持为过原点的直线而另一组离散,2、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分别为过原点的直线;3、两组初动的振幅比共同组成过原点的直线,对前两种情况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最后一种情况难以识别。总体达60-70%的可识别率。  相似文献   
87.
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平湖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始新统平湖组可划分为四个层序。通过分析钻井地层、测井曲线及地层中出现的有孔虫、沟鞭藻化石,对各层序进行了体系域划分。并指出在斜坡带不同部位、不同时期,沉积环境存在着差异,即第Ⅰ层序~第Ⅱ层序平中地区为海湾沉积环境、平北地区为淡化海湾沉积环境;第Ⅲ层序均为期坪~沼泽沉积,但受海侵的程度存在差异;第Ⅳ层序均已演化为河控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88.
从地震现场早期地震趋势判断工作需要出发,本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个Ms≥6.0级地震序列的次大地震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序列的次大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分布,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其与主震(或最大地震)震级无关,而与序列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9.
赵翠萍 《内陆地震》1994,8(3):267-274
回顾总结疏附6.0级地震之前的预测预报以及大震现场监视预报情况,同时利用喀什单台资料对6.0级地震及5.6级强余震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另外还介绍了疏附6.0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及测震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90.
桂林泥盆纪碳酸盐台地礁组合的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林的泥盆系以发育碳酸盐台地和礁组合沉积为特征,岩相多样,地层对比和时代确定的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特征,研究桂林泥盆系露头的相结构及碳酸盐台地礁组合不同亚相的9个剖面中的不整合界面,识别出该区中、晚泥盆世地层的5个层序界面:(1)牙形刺下varcus亚带和中varcus亚带之间;(2)牙形刺hermmani-cristatus带和disparilis带之间;(3)牙形刺下rhenane亚带和上rhenane亚带之间;(4)牙形刺expansa带内部;(5)牙形刺praesulcata带和sulcata带之间。这些层序界面在岩石学上的特征为具有生物铸模溶孔的白云岩和不同规模的暴露溶蚀面。比较明显的大的海泛面有2次:(1)牙形刺ensensis带和varcus带之间;(2)牙形刺linguiformis带和下triangular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