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7篇
  免费   1137篇
  国内免费   929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891篇
地质学   4498篇
海洋学   26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45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为例,探讨了应用水平井和露头资料及标点过程(示性点过程)方法进行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研究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的定量结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坪桥水平井区三角洲分流河道单砂体宽度一般为40~100m左右。砂体结构呈两种模式,其一为“迷宫状”,砂体离散地分布于湖相泥岩中,其二为“拼合板状”,多个砂体在侧向上叠置而形成连片分布的砂体,但部分单砂体间可被泥质或钙质薄层侧积层所隔挡。应用水平井资料和露头资料,可有效地提取三维建模所必须的地质统计学参数。研究表明,采用标点过程方法,可建立符合地质实际的沉积微相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22.
平原水库饮用水水质净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表饮用水水源地蓄水后水质发生变化的情况,结合平原水库工程管理和水源保护工作的实践,分析了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产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阐述了生物净化水质的机理,提出了利用生物净化水质技术,通过对生物种群结构和生物量的科学调控,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既能充分利用营养资源,又可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的理想效果,为地表饮水水源地的水质净化找到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3.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②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③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124.
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的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论述了山东省东营凹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四大类:岩性型、地层型、裂隙型和复合型)的识别与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相干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和Stratamagic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隐蔽油气藏进行了预测、描述及油气综合评价,为勘探开发提供了井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5.
试论火山岩储层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胜利及辽河油田最新资料,提出了一种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分类方案,共分为火山熔岩型、火山碎屑岩型和潜火山岩型3种类型。其中火山碎屑岩型又可分为正常火山碎屑岩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型两种亚类型;潜火山岩型分为隐爆角砾岩型和蚀变岩型两种亚类型。文中结合实例对各种类型储层的成因机制、空间展布特点以及储集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6.
虽然层序地层学与含油气系统理论的各自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但由于层序地层学研究对象(沉积岩)是含油气系统研究对象(油气)的载体,二者可以由含油气盆地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层序地层分析包含了对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及成藏作用载体的分析,因而沉积层序的组成单元与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有必然的联系:在一个沉积盆地的数个沉积层序中,成熟烃源岩往往是地史中具一定埋深、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凝缩层,这个凝缩层往往是一个构造超层序的最大海(湖)泛面;储集岩往往是成熟烃源岩之上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或紧邻成熟烃源岩的高水位体系域;有效盖层为储集岩之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及凝缩层;成熟烃源岩之上的沉积层序为上覆岩层;低水位体系域储集岩有可能沿上倾方向尖灭,被层序界面及其上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岩性圈闭;除构造裂缝外,低水位体系域下切谷可作为油气向上运移通道;一个含油气系统往往跨越不同的沉积层序甚至构造超层序。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对三峡库区云阳新城一些高边坡的勘察成果进行了总结,目的在于了解云阳新城区近水平岩层条件下边坡变形破坏的型式、主要控制因素及支护要点。结果表明,云阳新城高边坡普遍存在表层剥落现象,含膨胀性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绿泥石)的泥质岩较快速风化作用是造成边坡表层剥落式渐进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沿卸荷裂隙与泥化夹层的崩滑是边坡失稳的主要型式,但边坡之间崩滑失稳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边坡存在相对较为强烈的卸荷及边坡失稳问题,主要归因于其存在与边坡近于平行的构造裂隙。认为及时进行护坡并在工程设计中考虑结构面的存在型式是边坡防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8.
Stochastic Structural Model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consistent stochastic model for faults and horizons is described. The faults are represented as a parametric invertible deformation operator. The faults may truncate each other. The horizons are modeled as correlated Gaussian fields and are represented in a grid. Petrophysical variables may be modeled in a reservoir before faulting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juxtaposition effect of the faulting. It is possible to condition the realization on petrophysics, horizons, and fault plane observations in wells in addition to seismic data. The transmissibility in the fault plane may also be included in the model. Four different methods to integrate the fault and horizon models in a common model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on an example from a real petroleum field with 18 interpreted faults that are handled stochastically.  相似文献   
129.
ABSTRACT A process‐based facies model for asymmetric wave‐influenced deltas predicts significant river‐borne muds with potentially lower quality reservoir facies in prodelta and downdrift areas, and better quality sand in updrift areas. Many ancient barrier‐lagoon systems and ‘offshore bars’ may be better reinterpreted as components of large‐scale asymmetric wave‐influenced deltaic systems. The proposed model is based on a re‐evaluation of several modern examples. An asymmetry index A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between the net longshore transport rate at the mouth (in m3 year?1) and river discharge (in 106 m3 month?1). Symmetry is favoured in deltas with an index below ≈ 200 (e.g. Tiber, lobes of the Godavari delta, Rosetta lobe of the Nile, Ebro), whereas deltas with a higher index are asymmetric (e.g. Danube – Sf. Gheorghe lobe, Brazos, Damietta lobe of the Nile). Periodic deflection of the river mouth for significant distances in the downdrift direction occurs in extreme cases of littoral drift dominance (e.g. Mahanadi),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randomly distributed, quasi‐parallel series of sand spits and channel fills. Asymmetric deltas show variable proportions of river‐, wave‐ and tide‐dominated facies both among and within their lobes. Bayhead deltas, lagoons and barrier islands form naturally in prograding asymmetric deltas and are not necessarily associated with transgressive systems. This complexity underlines the necessity of interpreting ancient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a larger palaeogeographic context.  相似文献   
130.
右江盆地流体运移过程中成矿与成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才富  胡建武 《地球学报》2003,24(5):423-428
右江盆地裂陷期和坳陷早期的沉积物提供研究区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与流体。成矿物质与烃类在盆地流体中沿以二叠纪生物礁为核心的断层、浊积岩及不整合面组成的三维输导体系向盆地边缘及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运移。由于烃类物质与盐水体系密度的差异,使烃类物质与成矿物质差异聚集于不同的圈闭中形成流体藏。流体矿藏的破坏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的直接原因。构造活动、风化剥蚀及流体压裂均可导致流体矿藏破坏,其中燕山构造运动是该区流体藏破坏的主要原因,因而亦是该区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本文从盆地流体运移、演化的角度证明,该区古油藏是盆地裂陷与坳陷阶段流体聚集的产物,而矿床则是盆地挤压抬升阶段流体藏破坏、流体散失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金矿与油气是同一盆地流体在其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这对在盆地中寻找相同类型的金属矿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