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6篇
  免费   1132篇
  国内免费   1199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1573篇
地球物理   1628篇
地质学   1101篇
海洋学   970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314篇
自然地理   81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若尔盖45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已成为若尔盖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若尔盖地区1957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若尔盖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的变化趋势,以每10年约0.23℃的倾向率增高,各季节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9~11月)和冬季(12~莅年2月)气温上升更加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呈略有减少之势,降水倾向率为每10年减少1.75mm。其中,春季(3~5月)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秋季降水减少的趋势更明显一些,而夏季(6~8月)和冬季降水量却表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受气候变暖趋干的影响,该区冻土环境和植被发生变化,土地沙化、草地严重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42.
滦县ML5.0地震前重力异常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析研究了2004年1月20日河北省滦县ML5.0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是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反映;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非均匀态一发震的演化过程;滦县地区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形态支持了孕震体震前膨胀的理论。  相似文献   
943.
承德地震台数字化地磁资料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承德地震台数字化地磁F、H、D资料,分析了各分量的日变化及对磁暴的响应,且与模拟资料进行了对比,给出了一些变化特征,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44.
1961~2007年青藏高原四季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60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度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47年来四季开始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四季开始日期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季和夏季的提前趋势,秋季和冬季的推后趋势,其中春季、冬季的变化显著,夏季、秋季的变化相对春季、冬季变化较小,四季开始日期的这种变化在增温明显的1990年代和21世纪初最为明显,并且春季和冬季开始日期的年代变化较大,而夏季和秋季开始日期的年际变化较大.这种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有所差异,春季和冬季开始日期变化的空间分布相似,春季和冬季开始日期的变化在空间上有相当的同步性而且都属于“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状态,夏季和秋季开始日期变化的空间分布相似.此外,春季丌始日期在1990年代之前整体相对平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提早趋势,从1990年代开始变得较明显;夏季开始日期的提早变化相对平稳但年际变化较大;秋季开始日期的推迟相对平稳但是年际变化较大,1990年代有较明显的推迟趋势;冬季在1990年代表现出推迟趋势但是并不明显,但是到21世纪初表现出强烈的推迟.  相似文献   
945.
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南半球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1~2008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夏季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南半球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在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南极涛动(AAO)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南半球环流发生了年代际变化,东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副高减弱,而马斯克林高压(南印度洋副高)增强,绕南极低压带加深.在此背景下,AAO由负位相转变为正位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春季AAO偏强的情况下,1976年之前,长江以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偏多,江淮流域降水偏少;而在1976年之后,从华南沿海一直到江淮流域降水都偏多,华北到东北地区降水偏少.这说明AAO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与年代际背景有关,1976年之后,AAO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增强,影响范围更加偏北.在当前海温预报因子作用减弱的情况下,AAO有可能成为中国夏季降水预测的一个重要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946.
Abstract: The Early Holocene paleoclimate in Bosten Lak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arim Basin, southern Xinjiang, is reconstructe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a 953 cm long core (BSTC2000) taken from Bosten Lake. Multiple proxies of this core, including the mineral components of carbonate, carbonate content,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arbonate, Ca/Sr, TOC and C/N and C/S of organic matter,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climatic change since 8500 a B.P. The chronology model is made by nine AMS 14C ages of leaves, seeds and organic matter contained in two parallel cores. The climate was cold and wet during 8500 to 8100 a B.P.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8100 to 6400 a B.P.,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humid, and the lake expanded. The lake level was highest during this stage. Then from 6400 to 5100 a B.P., the climate became cold and the lake level decreased slightly. During the late mid-Holocene, the climate was hot and dry from 5100 to 3100 a B.P., but there was a short cold period during 4400 to 3800 a B.P. At this temporal interval, a mass of ice and snow melting water supplied the lake at the early time and made the lake level rise. The second highest lake level stage occurred during 5200 to 3800 a B.P. The climate was cool and wet during 3100 to 2200 a B.P., when the lake expanded with decreasing evaporation. The lake had the last short-term high level during 3100 to 2800 a B.P. After this short high lake level period, the lake shrank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lower temperature and reduced water supply. From 2200 to 1200 a B.P., the climate was hot and dry, and the lake shrank greatly. Although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somewhat from 1200 a B.P. to the present,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dry. The lake level began to rise a little again, but it did not reach the river bed altitude of the Konqi River, an outflow river of the Bosten Lake.  相似文献   
947.
洞穴空气CO2浓度是影响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沉积和溶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对本溪水洞洞穴空气CO2浓度、温度和湿度连续两个昼夜的系统观测结果,结合洞外大气CO2浓度、温度和湿度数据,初步分析了本溪水洞洞穴空气CO2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和昼夜变化规律:(1)洞穴空气CO2浓度自洞口开始快速增高至一定深度后趋于稳定,这个快速升高的距离与不同季节洞穴交换能力有关,秋季大约是370 m。洞穴CO2浓度稳定区的空间差异可能主要与洞穴结构和裂隙发育情况有关,在洞体变小的倚天长剑景点附近出现峰值,而在洞体变大的石瀑布景点和游客无法进入的源头区出现低谷。(2)观测期间,洞穴空气CO2浓度总体上呈递降趋势,基本上与游客数量有关。(3)在洞穴空气CO2浓度急剧上升的近洞口段,洞穴空气CO2浓度每个昼夜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对应正午12时和午夜前后。本溪水洞洞穴空气CO2浓度的这种变化特点,受游客与工作人员的呼吸排放和洞穴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作用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48.
文章以弹性波横波速度为参数,利用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快速标量传递算法进行正演模拟计算,系统研究软弱层速度对瑞利面波基阶模频散曲线的影响,分析和总结了频率与相速度(f-c)、频率与波数(f-k)、深度与相速度(h—c)等瑞利面波基阶模曲线随软弱层速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49.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CHO­G海气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东部过去近1000年的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得到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主要空间型态: 华北和华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即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多(少)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多)。对31年滑动平均后3种空间分布型的时间系数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发现,3个地区均存在准60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均存在准200年的百年际振荡周期,华南地区还存在120年和80年的变化周期。全球海温场与3个地区夏季降水31年滑动平均后的相关分析表明,在40°~70°S,170°~60°W海域海温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负相关,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正相关除该区外的南北半球(30°~60°)中高纬海域海温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正相关、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负相关,说明在年代际和百年际时间尺度上,中高纬海域海温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反相的主要因子之一。最后通过对太阳常数、火山活动等外强迫因子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功率谱分析发现: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与百年际变化周期大都与外强迫因子的变化周期一致,说明外强迫因子,尤其是太阳常数和火山活动的变化是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和百年际振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0.
采用1991~2010 年小时降水数据对中国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1991~2010年中国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的年累计值在波动中呈明显增加趋势。在空间上,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国黑龙江漠河—云南腾冲一线的东部地区,该界线以西则是低值地区,其中小时暴雨变化最为显著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中国白昼和夜晚的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在空间分布上也有类似的规律。在日变化的时间尺度上,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呈现出双峰现象,最高值均出现在17:00(北京时间,下同),而最低值出现在12:00。同时选择表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夜晚灯光指数、黑炭气溶胶、低能见度日数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4 个因子,分别与小时暴雨雨量和雨时做空间相关分析。在全国平均水平上,4 个空间相关系数均在波动中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中国气候变化区划一级分区上,空间相关系数均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最为明显的是II 分区和III 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