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380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742篇
地质学   1374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通过注浆加固工程实例的介绍,阐述了注浆加固法在盐渍土地区已建成建筑物回填土发生沉降处理中的应用,总结了注浆加固法的设计内容、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分析了该技术在设计、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2.
根据对钓口三角洲叶瓣体的钻孔、浅地层剖面调查资料,研究了钓口叶瓣体垂向地层结构特点,分析了因其所导致的潜在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面沉降以及不均匀沉降、土体液化、软弱层及底辟、滑坡、差异冲刷,总结了其特征、成因模式及危害。因钓口叶瓣的地层结构特点与现代黄河三角洲整体地层结构特点相似,其所导致的不良地质现象也普遍存在于现代黄河三角洲。该区为埕岛油田所在地,在该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对这些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23.
针对沙捞越盆地盆地类型的不同观点,通过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沉降曲线的分析以及构造地质事件的恢复,得到以下认识:①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晚白垩世—晚始新世,拉让洋壳向婆罗洲基底俯冲,并在婆罗洲中部形成火山岛弧的俯冲增生期;渐新世—早中新世,拉让洋壳俯冲消减完毕,路科尼亚地块与婆罗洲碰撞,并俯冲于婆罗洲基底之下,形成周缘前陆盆地的前陆盆地期;中中新世至今,南中国海开启、婆罗洲碰撞抬升引起盆地稳定沉降的被动边缘期3个阶段。②盆地所选井的构造沉降曲线具有早期缓慢沉降、晚期快速沉降这一前陆盆地的典型特征。③盆地构造地质事件复原图表明,盆地晚期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由此,认为沙捞越盆地为复合型盆地,即早期为前陆盆地,晚期则转化为大陆边缘型盆地。  相似文献   
924.
时间序列分析在地铁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  田林亚 《测绘工程》2014,23(10):63-66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已获取的地铁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得到合理的沉降预测模型,不仅可以预测出短时间内地铁区段的沉降量,并可了解地铁区段短时间内的沉降趋势。实验证明,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短期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25.
冷信风  赖祖龙  熊思桥 《东北测绘》2014,(2):180-182,186
结合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MATLAB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图形拟合能力,采用了小波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与MATLAB中自带的拟合工具箱来进行沉降数据的拟合,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黄冈市某大桥软土路基沉降监测的预测工作中。然后,对两种拟合方法进行了预测效果对比。从所得的结果表明:小波处理后的模型具有抗差干扰和粗差探测、剔除的优点,同时使用曲线拟合工具箱的拟合模型比常规模型更方便快捷且预测的效果也很高,两种模型结合使用会较大地增加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6.
根据区域沉降地区工程沉降监测特点,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区域沉降的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变形信息引入遗传BP神经网络工程沉降预测分析中,研究出一种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叠加区域沉降的工程沉降分析与预测方法.工程实例建模分析表明,其沉降预测值拟合精度较传统方法得到较大提高,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927.
合理地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是准确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基础。本文分析变形观测站设计方法,对该方法做了详尽剖析。结合淮南矿区的地质以及地表综合条件,设计适合淮南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计的算法模式,并采用VB和MapObjects进行了实现。最后,以淮南市潘北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采用软件设计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能够有效反映沉陷区特征,且具有高效、可视化特点。  相似文献   
928.
Although the TRMM-based Flood Detection System (FDS) has been in operation in near real-time since 2006, the flood ‘detection’ capability has been validated mostly against qualitative reports in news papers and other types of media. In this study, a more quantitative validation of the FDS over Bangladesh against in situ measurements is presented. Using measured stream flow and rainfall data, the study analyzed the flood detection capability from space for three very distinct river systems in Bangladesh: (1) Ganges– a snowmelt-fed river regulated by upstream India, (2) Brahmaputra – a snow-fed river that is braided, and (3) Meghna – a rain-fed and relatively flashier river.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MM-based FDS can vary as a function of season and drainage basin characteristics. Overall,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TRMM-based FDS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flood prone countries like Bangladesh that are faced with tremendous hurdles in transboundary flood management. The system had a high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overall, but produced increased false alarms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and in regulated basins (Ganges), undermining the credibility of the FDS flood warnings for these situations. For this reason, FDS users are cautioned to verify FDS estimates during the monsoon period and for regulated rivers before implementing flood management practices. Planned improvements by FDS developers involving physically-based hydrologic modeling should transform the system into a more accurate tool for near real-time decision making on flood management for ungauged river basin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929.
王守峰  陈涛 《北京测绘》2011,(4):34-36,42
以亳州煤业首采面注浆减沉工程为例,介绍通过地面打孔,对单煤层开采的采空离层带和冒落带进行注浆充填从而减少地表沉降的新型充填开采工艺,并对该项目应用实际效果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为实现矿山绿色开采的可能途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0.
以高铁沉降监测为应用背景,研究了一种强跟踪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并将其与其他几种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滤波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