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490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310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近4万年以来,相应于两次高太阳辐射暖湿期渤海西岸曾经两次海水泛陆事件,即40~28kaB.P.与10~4kaB.P.海侵事件。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 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中全新世存在高海面,海面高度为2~3m的结论大致吻合,前者则与全球气候尚处在间冰阶,冰川部分消融,世界洋面处在-50m的大背景不协调。而辽东与山东半岛沿海众多钻孔揭示,40~28kaB.P.渤海地区并没有高于-50~-20m海面存在的证据。通过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40~28kaB.P.渤海西岸的海侵,是早玉木冰期持续4~5万年之久的冰期低海面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使现代渤海西岸的大部分区域远离沉积环境,成为冲刷侵蚀区,这种效应叠加在冰期边缘海式构造下沉与弧后盆地性质的构造下沉背景之上造成区域性异常地面低洼;渤海西岸异常地面低洼在间冰阶全球趋暖,冰川型海侵的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强烈"视"海侵(指示当时海侵时海水深度很大,而不是海水的陆泛范围大)。  相似文献   
182.
The stability of kinetic Alfven waves is discussed for a partially ionized plasma with a flux of ionizing electrons which balance the plasma particle losses. Accidental electromagnetic perturbations are shown to be unstable due to the energy change of ionizing electrons.  相似文献   
183.
介绍了使用CG-5相对重力仪对宝坻重力仪动态精度检定场进行标定的情况,并对观测成果精度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对检定场的成功标定。  相似文献   
184.
主要介绍在CorelDRAW X5中通过VBA的程序开发环境下实现线渐变的方法,通过开发出河流渐变工具,以单线河流渐变为例,解决了通过CorelDRAW X5进行地图制图过程中遇到的单线河流渐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5.
BCC_CSM1.1对10年尺度全球及区域温度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高峰  辛晓歌  吴统文 《大气科学》2012,36(6):1165-1179
近期10~30年时间尺度的年代际预测是第五次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CMIP5)重要内容之一。按照CMIP5试验要求, 国家气候中心利用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1.1完成并提交了年代际试验结果。本文评估了该模式年代际试验对10年尺度全球及区域地表温度的预测能力, 并通过与20世纪历史气候模拟试验的对比分析, 研究模式模拟对海洋初始观测状态的依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在有、无海洋初始化条件下, 模式均能模拟出1960~2005年间全球10年平均实测地表温度的变暖趋势, 但在有海洋初始化条件下, 可以明显减小BCC_CSM1.1模式模拟的全球升温趋势, 使得年代际试验比历史试验的结果更接近观测值。这一特点在观测资料相对丰富的南北纬50°以内地区更为显著。(2)在年代际试验预测前期, 通过Nudging方法, 利用SODA再分析海洋温度资料对模式进行初始化, 经过前期8~12月的协调后, 模式预测的第1年南北纬50°范围海洋、陆面的平均地表气温接近于观测值(CRUTEM3, HadSST2)。由于模式初值SODA再分析SST资料与HadSST2观测值存在明显的全球大洋系统暖偏差以及模式本身系统偏差的影响, 年代际试验模拟的地表气温在2~7年之内, 从观测SST状态逐渐恢复到模式系统本身状态。在同组Decadal试验中, 陆面和海洋恢复调整的时间长度几乎一致。(3) 从10年平均气候异常在区域尺度上的预报技巧来看, 有、无海洋初始同化对预测结果影响不大, 高预测技巧区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印度洋中高纬度、热带西太平洋以及热带大西洋区域。(4)SST变化与下垫面热通量密切相关,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区域, 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是影响10年时间尺度SST变化较大的物理量, 在中高纬度海洋, 洋面温度变化主要受潜热通量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86.
介绍基于LPS的正射影像处理流程,以图文的形式描述区域网平差处理Spot-5卫星影像的具体过程,最后得到正射纠正影像,用于1∶50 000DOM生产。  相似文献   
187.
采用小波IHS变换、小波PCA变换、EHLERS变换等五种不同融合技术对SPOT5的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进行融合,并从均值、标准差等方面对融合结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EHLERS融合后影像有很好的整体视觉效果,但在细节表达方面有所缺陷;改进后的IHS融合后影像清晰度较低;PCA变换融合容易导致影像失真;而小波IHS和小波PCA融合技术以数据保留量大、失真程度小、视觉效果好、影像层次分明等特点证明了小波分解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8.
方铮  葛洁  王勇 《测绘工程》2012,21(3):58-62
结合"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项目遥感监测任务"项目,提出SPOT5卫星遥感数据的正射影像(DOM)处理流程,重点对影像配准、影像融合、镶嵌线勾绘及影像镶嵌方法进行介绍,并用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9.
台风“卡努”的数值模拟与非对称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受到浅海区大陆架和海岸地形的影响,其结构将发生突变.本文用MM5模式模拟了0515号台风"卡努"登陆浙江的过程,表明MM5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台风路径及其主要雨带.在结构上,登陆后主要完成了从基本对称的垂直分布到东西非对称分布的转换.在热力场方面,登陆后的相当位温、相对湿度、水汽通量散度都比登陆前更加有利于暴雨的发生,登陆后的东西两侧也演变为不对称的分布,东侧的水汽比西侧更充沛,同时东侧的大气层结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0.
两种初始场MM5模式预报效果对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南  侯瑞钦 《气象科技》2009,37(2):129-134
为了解本地MM5模式的预报性能,根据其预报结果,检验了基于NCEP和T213两种初始场MM5模式在河北以及京津地区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的降水、日极值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MM5晴雨(雪)预报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对于降水的分级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可用性逐渐降低,但整体来看基于NCEP初始场的预报均比T213初始场预报效果明显;在日极值温度预报中,最低温度效果优于最高温度,T213初始场的预报对日最高温度预报的准确率较高,NCEP初始场的预报则在日最低温度预报中略胜一筹;对08:00相对湿度的预报,两者的预报效果基本相同,绝对误差都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