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通过X射线荧光、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方法分析了延庆硅化木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2个不同植物种属但在同一埋藏地形成硅化木标本成因相似,其颜色与所含元素种类及含量密切相关.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不同颜色和植物种属的硅化木主要组成物相一致,为SiO2,其他矿物极其微量.2个硅化木标本的红外吸收谱带基本一致,均显示典型的...  相似文献   
182.
以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为例,借助GIS软件及统计软件,初步选取17个对耕地质量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区位因素,采用指数和法及因子分析法进行五华区耕地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指数和法和因子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大体一致,昆明市五华区耕地质量等级为三级,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西翥街道办事处,区域耕地质量总体偏低,高质量的耕地少,约占区域耕地面积的25%,中低等质量耕地面积多,约占区域耕地面积的75%;区内耕地质量主要受坡度、距中心城镇及道路远近、土壤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别的耕地质量等级亦不同,水田、水浇地的质量等级高于旱地质量等级。  相似文献   
183.
通过对龙华新区2个监测站点2012年的PM2.5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新区PM2.5年均质量浓度值为0.043mg/m^3,全年总超标天数为30d,超标率为8.2%。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干季污染严重,雨季则较轻。新区常年盛行偏北风,处于东莞、惠州等污染严重区域的下风向,且风速偏小,是新区PM2.5来源及质量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利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AERMOD模型对新区PM2,污染质量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新区PM2.5主要来自本地污染源,贡献率为51.2%,外地污染源贡献率为48.8%。其中,PM2.5污染主要受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影响,贡献率为32.0%,其次是施工项目和裸露土地影响,贡献率为18.2%,工业污染源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184.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water–food nexus, especially the restrictive effect of water on food production in hot spots where irrigation stress is growing.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larger-scale implications of future irrigation shortfalls for global trade and economic welfare, as well as of the potential buffering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local impacts of irrigation shortage. In this paper, we utilize a recently developed model, GTAP-BIO-W, to study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changes in irrigation outlook for 126 river basins, globally by 2030. Projected irrigation availability is obtained from the IMPACT-WATER model, and imposed upon the present-day economy. Irrigation availability in 2030 is expected to drop by 30–60% in several key rivers basins, including: Hai He, Indus, Luni, and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basin, leading to significant output declines in China, South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We find that the regional production impacts of future irrigation water shortages are quite heterogeneous, 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shortfall, the irrigation intensity of crop production, the possibility of expanding rainfed areas, as well as the crop mix. These changes in regional output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of productivity caused by the irrigation constraint, an estimated 7.6 million hectares of cropland expansion is needed to meet the demand for food. In spite of the remarkable reduction of irrigation in some basins, the resulting welfare impact is relatively modest as a result of the buffering capacity of global markets. The global welfare loss amounts to $3.7 billion (2001 prices) and results from a combination of the reduction in irrigation availability as well as the interplay with agricultural support policies.  相似文献   
185.
廊道效应是交通网等产生的、由中心轴线向外随距离增大而逐步衰减的效应。目前,城市交通网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廊道效应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现有的对城市交通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和公路网络等方面,并没有考虑到人们出行越来越多采用的交通工具——地铁。因此,以广州市番禺区为研究区,运用GIS和RS分析了广州地铁对番禺区土地利用的廊道效应。先分别建立地铁线和地铁站点的缓冲区,再分别提取距地铁500 m,1 000 m和2 000 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信息,最后研究广州地铁沿线和沿站点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广州地铁线对番禺区的土地利用还没有明显的廊道效应,但广州地铁站点却对番禺区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86.
187.
宝鸡峡灌区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红艳 《水文》2011,31(5):92-96
选取宝鸡峡灌区降水、蒸发及径流资料,应用变差系数,累积距平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各要素的变化趋势,绘制灌区气象要素空间分异性等值线图,并探究灌区主要灌溉水源历史演变过程及规律。结果表明:灌区降水,蒸发,林家村水文站年径流量年内分配都不均匀。年蒸发量有增加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表现为减少的趋势;林家村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减少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8.
土壤、大气、水和农产品质量共同构成土地生态质量的内涵。通过慈溪市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项目,开展了高精度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产品、灌溉水、大气质量调查,建立了土地生态质量评估模型。以土壤地球化学质量评估为基础,进行了大气、水、农产品综合质量评估,以及慈溪市农用地土地生态质量评价。评价显示,慈溪市农用地土地生态质量绝大部分优良,只有局部如城市周边等地存在生态风险。试点成果为浙江省国土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并重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示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9.
我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演变与重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韩非  蔡建明 《地理研究》2011,30(7):1271-1284
在快速城市化的推动下,我国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正面临或经历空前的形态演变和现代转型。如何继承、保护与发展乡村文明,做好转型期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的规划设计与重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论述了半城市化地区乡村聚落的基本特征、形态演变和发展类型,探讨其发展机理和重建路径,并对北京市门头沟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半...  相似文献   
190.
在对临沧市临翔区1949~2009年城市建成区地图进行遥感和GIS技术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的边界维数模型对其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城市紧凑度和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作为辅助数据,探索了临翔区城市形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扩展特征。研究表明:临翔区城市形态具有分形特征,其演变过程经历了5个大的阶段:第一次快速扩展期、缓慢扩展期、恢复扩展期、第二次快速扩展期和稳定扩展期。扩展模式在外部扩展和内部填充之间不断"角力"。在整体的扩展方向上,以向北为主导。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以经济、政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为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