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基于MOD16产品的淮河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秀芹  王磊  王凯 《冰川冻土》2015,37(5):1343-1352
蒸散发是陆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联系着陆面水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对淮河流域实际蒸散量时空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气候过渡带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应用遥感技术对淮河流域MOD16_ET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并分析2000-2014年淮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OD16_ET产品在淮河流域内的精度总体上符合要求;淮河流域多年平均蒸散发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南高北低,季节蒸散量的空间分布与年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大体一致;近15 a淮河流域平均的实际蒸散量变化范围为531.7~634.0 mm,且存在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实际蒸散量的季节变化大致呈单峰型分布,且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257.2 mm) >春季(143.7 mm) >秋季(120.7 mm) >冬季(66.6 mm);淮河流域西北部,夏、秋、冬三季的季节蒸散量变化速率对年蒸散量变化速率的贡献较大;淮河流域东部,春季的蒸散量变化速率占年蒸散量变化速率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淮河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旱涝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2.
Based on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1922 to 2007,we analyzed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oscillation 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during the same period,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and generalized extreme distribution methods.Whereby,we studied the climate background of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EASM),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East Asia teleco...  相似文献   
153.
沿淮湖泊洼地区域暴雨洪涝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原理,从暴雨洪涝致灾因子危险性及承灾体易损性出发,以沿淮湖泊洼地区域为示范研究区,综合考虑降水量、径流量、地形与河网密度、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及经济数据等指标,利用GIS的数据处理功能,运用标准化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多源栅格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指标因子权重,采用ARCGIS9.2的ModelBuilder建模工具建立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代数功能及综合指数法,得出洪水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评价图;并利用2003年沿淮湖泊洼地区域暴雨洪涝淹没面积数据验证暴雨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洪涝淹没区有60.66%位于高风险区,33.29%位于中高风险区,6.05%位于中风险区;结果表明,沿淮湖泊洼地区域暴雨洪涝中高风险及高风险区的准确度达93.95%,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风险评估精度较高。模型的建立及风险区划图的制作,对暴雨洪涝灾害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4.
Based on th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west wall of the ABYT2004 at Yuhuicun Site in Bengbu,Anhui Province,the multi-environmental substitute indexes such as the grain-size,Rb/Sr,zircon crystal morphology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ere analyzed.The age of archaeological strata was determined by AMS14C dating.According to the results,combined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Longshan cultural archaeological strata,it can be concluded tha...  相似文献   
155.
淮河流域(江苏段)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淮河流域(江苏段)50年来所发生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区内发育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淮河流域(江苏段)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为人为活动,在其它适宜的条件如软弱层、构造、降雨等配合下形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科学评估、加强监督与宣传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6.
淮河流域水稻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俞芬  千怀遂  段海来 《地理科学》2008,28(4):537-542
淮河流域40个县(市)区水稻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分析淮河流域水稻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的区域差异,将淮河流域分为最适宜区、适宜性区、次适宜区。综合降水、日照、温度三因素,将淮河流域水稻气候适宜度分为分成淮北最适宜区、淮南最适宜区、淮河沿岸适宜区和西部山地次适宜区,分析各区水稻适宜度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区的水稻气候适宜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7.
淮河具有行蓄洪区河系洪水预报水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淮河流域河系特点,建立淮河具有行蓄洪区河系洪水预报模型.干流河道洪水演进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钐岗分流量利用分流曲线法推求,利用虚拟线性水库法解决大洪水时支流洪水受干流顶托作用,临淮岗闸作为水力学模型的内边界条件进行处理,利用分流比法概化行洪过程,行洪区内只有蓄满时,才会有出流,行洪区内的洪水利用Muskingum...  相似文献   
158.
“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菜子湖水龄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菜子湖是"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输水通道,其水体输运和物质交换将因输水工程发生改变.本文基于环境流体水动力学模型(EFDC)建立了菜子湖水龄模型,在将模型与实测水文数据验证满足精度的前提下,设计14种方案计算菜子湖在季风影响下的水龄,工程实施期间菜子湖在丰、平、枯季的水龄与流场,以及枯水季调水情景下同风速8种风向和强风向3种风速时的水龄.数值试验的模拟结果表明:菜子湖湖体水龄分布具有时空差异性,无风条件下,春、夏、秋、冬季的湖体的平均水龄分别为120.93、33.19、92.92、101.48 d,而在季风影响下,春、夏、秋、冬季平均水龄分别为75.23、32.45、81.80、66.16 d;西部L2湖水龄较长,东部L1湖和南部L3湖水龄较短;输水工程将改变L1和L3湖的流场,对L2湖流场几乎无影响;输水工程实施后,菜子湖水龄分布主要受风场及输水影响,不同风向对菜子湖各湖区影响不同,西南风有助于L1湖水体交换,北风有助于L2湖水体交换,东风有助于L3湖水体交换,而当风向为东北风时,3个湖区水龄均较小;枯水季调水有利于L1湖和L3湖水体交换,但对L2湖水体交换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9.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流域设计洪水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化环境下洪水序列的一致性遭到破坏,引发基于统计原理计算的设计洪水可靠性下降,亟需开展非一致性条件下的设计洪水修订研究.以淮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Pettitt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综合检测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突变点,在此基础上,采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变异前的洪峰与洪量序列进行还现,利用径流深的模拟结果修订设计洪水,并对修订后的洪水序列进行频率分析.结果表明:(1)淮河上游息县和淮滨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呈现不显著的减小趋势,王家坝站则表现出不显著增加趋势,1991年为各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的突变点;(2) 3个水文站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确定性系数(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均满足适用性要求,其中流域出口王家坝站率定期R2、NSE分别为0.77和0.79、验证期分别为0.72和0.74,模拟精度较高;(3)淮河上游流域洪水设计值较修订前略有减小,其中,洪峰流量减小幅度平均值在3.3%~6.1%之间,淮滨站的减小幅度最大;不同时段洪量的减小幅度平均值在1.4%~2.7%之间,整体修订幅度小于洪峰流量的修订幅度,并且洪量的时段越长,修订幅度越小;随着重现期的增大,各洪水指标的修订幅度逐渐减小.本研究对于变化环境下的淮河流域水利工程规划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0.
宋昊明  董琪  马娇娇  李奎 《地下水》2020,(1):143-146
行蓄洪区承担着分泄洪水,保护堤防的重任,历年以来行蓄洪区的科学调度运用都是困扰着水利部门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实施后的正阳关至峡山口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DHI MIKE系列软件建立规划河道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设置行洪区闸门不同开启次序,及该段行洪区开启时间和启用次序组合的不同调度运用工况,分析不同工况下行洪区行洪效果对淮河干流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正峡河段,先开启董峰湖行洪区,且适当的延后行洪区的开启时间和退洪闸的开启时间,更有利于发挥行洪效果。本文研究内容可为行洪区调度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