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17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摘要:地震地表破裂是强地震活动中沿发震断层在地表形成的位移,它是包括震源因素、传播途径因素、场地地质条件因素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产物。地震地表破裂可以定量地加以描述。在假定基岩介质具有各项均匀刚性的前提下,对于一般的场地,地震地表破裂的危险性(概率P)大致可以确定为场地地震危险性(P1)、断层(P2)、场地第四系覆盖层(P3)的函数,即P=3Пi=1Pi.Pi值的确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本文在Pi值的确定过程中,以场地所在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Mu)为指标,P1=1.5874(Mu-6)-1;P2表示为断层发育状况、活动程度和断层最新活动性质的概率指数,P2=3Пi=1P2i.P3=nПi=1kiwi,wi为分解的第i均质土层(i=1,2,…,n)对地震破裂的衰减系数,ki为破裂通过第i均质土层(i=1,2,…,n)与其下土层临界面的破裂传播折射损耗率。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得到一般场地条件下地震地表破裂的危险性估计,这一估计是相对保守的估计。  相似文献   
802.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a classical spectrum analysis of seismic waveforms recorded at far field stations of the great MW7.9 Wenchuan earthquake to observe the shifts of the corner frequency with azimuth due to the Doppler effect.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is damaging great earthquake had a dominating rupture propagation direction of 64.0°. The equivalent radius of the fault rupture surface was estimated to be 33 km, yielding the rupture area of about 3 500 km2. Thus the length of the rupture fault surface is about 230 km if the depth (or width) extent is 15 km. The computer program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can quickly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ource of a future large (damaging) earthquake, which could be very useful for predicting aftershocks and planning the rescue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803.
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北京时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发生Ms6.6级地震.震中位于亚东-谷露近南北向裂谷带北段,是该活动构造带近年来发生的一次较大地震.我们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和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所(IRIS)提供的宽频带地震记录资料,基于点源和有限断层模型,通过波形拟合反演了该地震的震源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走向为183.3°,倾角为49.5°,滑动角约为-115°,最大滑动量达130 cm,地震震源的深度为9.6 km,地震的标量地震矩为2.85×1018 N·m,破裂持续时间约10 s.根据地震破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推测该地震主要发生在亚东-谷露南北向裂谷活动构造带内的一个高角度西倾断层上,是一个以拉张为主且有一定的右旋分量的破裂事件,这与青藏高原现今GPS测量所揭示的该地区地壳运动特征基本一致,暗示了青藏高原南部从西向东地表运动从北北东向到南东东向的运动学转变所导致的地壳在近东西方向上的拉张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804.
玛多—甘德断裂甘德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玛多—甘德断裂是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一条活动断裂。 通过野外调查发现, 在玛多-甘德断裂的甘德段保留有一条较好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破裂带整体走向NW向, 长约为50 km。 野外获得的最大左旋水平位移7.6 m, 最大垂直位移4 m。 沿破裂带有大量地震活动的遗迹, 地表破裂类型十分丰富。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认为该破裂带形成时代较新。 断裂带在地貌上发育有线性排列的垭口、 断层三角面、 断层陡坎、 断层泉、 断错水系、 山脊扭错、 断塞塘、 鼓包等现象。 根据野外考察并结合现有资料分析, 该破裂带可能是该区域内历史上一次较为强烈地震的产物。 据此推断, 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的玛多—甘德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可能有过强烈的活动并至今活跃。  相似文献   
805.
采用美国南加州地震委员会(SCEC)Steven Day博士提供的三维有限差分断层瞬态破裂动力学模型(3D-FDM),以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为例,从简化的断层双侧破裂模式出发,对该地震发震断层的动态破裂过程及近断层地表运动特征进行了仿真模拟和计算.研究区域为围绕发震断层200 km×140 km×40 km(深度)的长方形块体组成,模拟计算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200 m和0.012 s,形成的空间网格节点数为1051×701×201.在DELL小型上作站上,我们实现了对源程序的移植和并行计算.同时,通过引进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对模拟数据进行了3D/4D解释分析.另外,在对源程序修改过程中,实现了对京津唐地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嵌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地震波传播以及地面运动模拟的真实性,并讨论了地震破裂的方向性对近断层地表运动的影响.最后根据初步研究结果结合京津唐地区活动断层构造特征,对唐山M_S7.8级主震后随之而来的1976滦县M_S7.1级余震及宁河M_S6.9级余震的动态触发机制提出了新的解释.由于受主震破裂方向性作用的影响,使得主震对后续两个较大余震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的峰值在断层的走滑方向上较大,为2~3 MPa,在逆冲方向上较小,为0.1~0.2 MPa.即唐山主震的发生使得其周边的应力场有一个瞬态的应力调整,唐山主震对后续余震的发生有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806.
Based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fault plane strength,the macro rupture process of a fault plane can be treated as the rupture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local micro-elements in the fault surface.Assuming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local micro-elements follows the Weibul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the macro-fault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plete load-deformation process is derived from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viewpoint.Applying a one-dimensional earthquake mechanics model and using far-field displacement a as the control variable,the problem of earthquake instability is investigated by employing the stability theor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stiffness ratio(stiffness ratio of fault to surroun-ding rock) β is the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affects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Earthquake instability occurs only when β < 1,and the sudden stress jump appears at the displacement turning point of the equilibrium path curve.The expression of three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earthquakes(fault half-dislocation distance after earthquake,earthquake stress drop and elastic energy release) is also given.When β≥1,the earthquake does not occur and the fault only slips slowly without 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807.
玉树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地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玉树地震序列自2010年4月11日至9月15日由台网记录到的1 832个地震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1 670个地震重新定位的震源参数。重新定位后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5 km以内。重新定位后的Ms 7.1级主震发生在无地表破裂段,余震活动向两侧破裂扩展。余震沿地表破裂带基本呈线性分布,剖面上显示为近垂直的结构面,在北西端无地表破裂出露处,出现近垂直于断裂方向较宽的北东向地震密集带。震源机制解显示的主压应力方向斜交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与震源破裂都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错动性质,而在北西端主压应力方向偏转为近垂直于断裂带的方向,此处较宽的北东向地震密集带可能由近东西与南北两个方向的共轭破裂所组成。余震的后期活动与发展并不局限于主震形成的破裂带内,更多的受局部应力调整被触发而产生新的破裂。  相似文献   
808.
RT模式下刚性挡墙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慈  魏纲  徐日庆 《岩土力学》2006,27(9):1588-1592
针对绕墙顶向外转动的刚性挡土墙,提出一种土压力计算方法。根据土体渐进破坏机理,考虑土拱效应,建立了填土内摩擦角及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的发挥与土体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并根据初始应力条件确定初始内摩擦角。采用改进的水平层分析法计算各转角下的土压力分布,并得到土压力合力大小及其作用点的计算公式。通过比较,不同转角下土压力强度、合力大小以及作用点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实测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809.
三维地震断层动力破裂的显式并行有限元解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近场波动有限元的基础上,根据断层动力破裂的摩擦模型,详细地推导出了断层面节点在破裂的不同时刻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一种模拟断层动力破裂的显式并行有限元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模拟断层的破裂过程、地表破裂及由此产生的地面运动。  相似文献   
810.
In seismological study, most of the earthquake source rupture processes are inverted via matching the waveforms. The hypocenter location and fault parameters (such as strike direction, dip angle, etc.) are assumed firstly, and the fault is divided into 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