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以西安基准地震台为例,介绍利用地震台站现有设备资源和当前较为实用的网络接人方式,对地震速报网络进行备份和技术改造。结果表明,3种网络备份方案可以保证地震台站日常数据报送和大震速报工作对网络通信需求,降低大震速报时间延迟和网络不通次数,对其他地震观测台站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2.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速报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单台地震速报的要求,就如何提高地震速报质量进行了详细探讨,指出提高地震速报质量不仅需要有效的地震观测技术手段,而且要提高速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心理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地震速报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3.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编制、评审备案和汇交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矿产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山东省当前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及汇交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化改进建议;对提高目前地质成果质量,强化矿政管理做作出了有益的研讨。  相似文献   
174.
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思想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实践。旅游地理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将继续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传统优势,不断壮大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力量;另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5.
Rou Jie 《中国地震研究》2006,20(3):351-360
INTRODUCTIONSeismicintensity measurestheintensityof anearthquake exerts onthe groundina certainarea .Itrepresents the averaged 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of ground shakingin a certain scope and reflects theperception of peopleinearthquakes as well asthe areal andzonal distributions of earthquakeimpact onground buildings . The“Chinese Earthquake Intensity Scale”(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1980) describes one by one the correlative relations of huma…  相似文献   
176.
不同方向垂直风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但对热带气旋无维强度变化的影响却差异较小.研究发现不同方向垂直风切变对无维强度变化的影响的细微差异与热带气旋周围的高层西风槽,倒槽,低层季风槽等天气系统配置有关.这一结果表明,在研究不同方向切变对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时,除了下垫面热力作用外,还应考虑与切变相关的天气尺度系统的热,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7.
北京时间2022年6月1日17时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30.37°N,102.94°E)发生6.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9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岷山构造带、川滇构造带的交汇处;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逆冲型事件;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展布呈近NE向,与震中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2km2,Ⅷ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197km2,涉及四镇一乡。  相似文献   
178.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6.8级地震,中国地震预警网于震后6.1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3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震后11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基本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地震矩张量、余震精定位、地震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合上述应急产品,对本次地震进行了研究,初步刻画了地震的构造环境、震源特征、断层形态和受灾区域,并分析了地震成因。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是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雪门坎—磨西断裂上的一次倾角近直立的走滑型事件,自起始破裂点向南东破裂,破裂长度约20km,最大滑移点深度约6km。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呈NW—SE向展布,长度约50km,深度主要集中在3~14km,展布方向与震中区域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主震震中处断层倾角近乎垂直,与震源机制揭示的特征一致。烈度速报推测与地震烈度图显示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区域面积约280km2,Ⅷ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505km2,涉及17个乡镇。认为本次地震是青藏高原隆升和高原上地壳物质向南东挤出,导致鲜水河断裂南东段雪门坎—磨西断裂上积累的应力的一次快速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179.
基于历史震例数据,通过对不同烈度的人员死亡率的分析发现,人员死亡率与地震烈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人员死亡率随烈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烈度的人员死亡率有各自的分布区间范围,而通过对相邻烈度的人员死亡率的分析发现,相邻烈度人员死亡率存在着1个数量级的倍数关系,一般在10倍左右,在低烈度区域,倍数关系集中于偏向大于10倍的区间范围;在高烈度区域,倍数关系集中于小于10倍的区间范围。在此结果上,基于地震烈度、震级等因素构建了烈度人员死亡率模型,决定系数R2值为0.8667,拟合结果相对较好,能够为后续基于分烈度人员死亡率的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2010年1月,中国地震局启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立项建议书编制工作,2015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后获批,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于2018年启动项目建设,并计划2023年投入运行,开展试服务。随着项目的实施,在台站观测系统建设、中心建设与集成、定制化软件研发、服务系统建设与拓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结合预警工程的目标、主要内容、技术体系等情况,对预警工程进展进行了介绍,随着项目的建设,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外开展地震预警试服务工作,工程完成后将成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核心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