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348篇
地质学   435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8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1979年5月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和青藏高原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杨辉  宋正山  朱抱真 《大气科学》1998,22(6):858-866
东南亚夏季风开始于5月,它是大气环流向夏季环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用FGGE-IIIb全球网格点资料,分析1979年4月26日到5月25日,大范围(40°S~50°N,30~160°E)温度、湿度和风场变化特征,计算了垂直速度、辐散风场、热源和水汽汇收支,研究了东南亚夏季风的性质和来源,其中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与东南亚夏季风建立的关系。东南亚夏季风建立的主要因素是中纬度的环流形势,来自热带海洋的西南气流和青藏高原的作用。东南亚夏季风开始时,高空大气环流发生调整,青藏高原上空为波脊,两侧为波槽。低空东南亚夏季风区的辐合气流有四个来源:1)同经度范围的偏南辐散风,2)高原南侧的偏西辐散风,3)高原东侧的偏北辐散风,4)西太平洋上的偏东辐散风。分析表明,东南亚夏季风降水受高原西南侧的中纬度西风带波动影响。低空西南气流来源于80~120°E的南半球热带地区,西南气流输送水汽并且加强低空辐合。主要的热源位于东南亚,主要是潜热释放形成的,它是驱动东南亚夏季风环流的主要机制。整个分析期,青藏高原是一热源,抬升的感热加热和动力作用形成和维持了高原上空的高压脊和两侧的波槽,从而有助于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  相似文献   
982.
以典型纳污坑塘(污水库)周边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在对区内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区内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污染来源识别结果表明:纳污坑塘周边第Ⅰ、第Ⅱ含水层地下水污染严重,其污染源主要为坑塘内堆放的工业污水以及工业废渣.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8号坑附近第Ⅰ含水层中砷浓度以及北库南侧第Ⅱ含水层中1,2-二氯乙烷总致癌风险分别为10-2、10-3数量级,远超可接受风险水平10-6.不同含水层中污染物平均致癌风险大小关系为,第Ⅰ含水层:砷>1,2-二氯乙烷;第Ⅱ含水层:1,2-二氯乙烷>砷>1,1,2-三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4种潜在暴露途径的平均致癌风险大小关系表现为:饮用地下水>皮肤接触地下水>经室外吸入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经室内吸入空气气态污染物.相对于敏感用地,非敏感用地污染物的总致癌风险以及危害商较低.  相似文献   
983.
1 INTRODUCTION Watershed restoration efforts have been accelerated in recent years by mandates in the Clean Water Act, the Endangered Species Act, and increasing pressure from environmental groups (Wagner and Roberts, 1998). To address these mandates, water-quality management plans and Total Maximum Daily Loads (TMDL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surface waters, such as streams placed on the 303(d) list because of beneficial use impairment. Commonly, much of the degradation of surface…  相似文献   
984.
研究了河北怀来3井的水氡正常年变特征,分析了距井孔40m远的热水井抽水与怀来3井水温、流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95年以后水氡年变化转变为夏高冬低型,其原因主要是受热水井抽水影响。抽水导致流量减小、水温降低和氡值下降;停止抽水后,流量、水温和氡值回升。  相似文献   
985.
986.
本文简要介绍了豫北某地较为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及其氯化物升高的趋势,通过对制碱废渣的静溶和淋溶试验,分析了碱渣淋滤液的产生过程,同时分析了碱渣堆放场与该市岩溶水中氯离子浓度升高的关系,这将对渣场以后的废渣处理及周围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7.
988.
海洋溶解有机物质参与海洋中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对认识海洋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海洋溶解有机物中的荧光组分即荧光溶解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分布变化及其地球化学行为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海洋中其可能的来源包括陆源输入,浮游植物生长、代谢及分解产物,沉积物释放,降雨等。其主要的去除途径则是光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989.
The distributions, sources and atmospheric fluxes of nitrous oxide (N2O) in the seawater of Jiaozhou Bay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four surveys in 2003 to evaluate this area as a source of N2O to the atmosphere. N2O concentrations in both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s of Jiaozhou Bay showed obvious variability with both seasons and tidal cycles. Atmospheric fluxes of N2O in Jiaozhou Bay showed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occurring in summer and the lowest in winter. The annual emission of N2O from the bay was estimated to be 1.09 × 106–2.23 × 106 mol yr−1. N2O in the water column of Jiaozhou Bay was found to come from several external sources including riverine water, sewag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nput, among which the riverine input was dominant while the groundwater input was rather limited.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distribution and atmospheric fluxes of N2O in Jiaozhou Bay was influenced by the input of polluted river waters and sewage effluent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which highlights the effects of human impacts on N2O emission rates.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