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736篇
地球物理   452篇
地质学   229篇
海洋学   357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9 毫秒
991.
文章基于近岸海洋数值模式ADCIRC (a parallel 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 for oceanic, coastal and estuarine waters)和近海波浪数值模式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 建立雷州市高分辨率的风暴潮-海浪耦合漫滩数值模型, 并反演了对雷州市影响较为严重的1415号台风“海鸥”的风暴潮过程。经过对比分析得出, 波浪对雷州市沿海海域的风暴潮产生重要影响。然后以8007号台风路径为基础, 构造了7个不同等级共35组台风风暴潮案例, 计算分析出不同等级台风强度下雷州市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900hPa等级下, 雷州市淹没面积达到463.2km2。文章还构造了60组可能最大风暴潮事件集, 计算得到雷州市可能最大台风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分布。在可能最大台风影响下, 大量海水将漫过海堤, 造成极其严重的淹没灾害, 雷州市总的淹没面积可达602.0km2, 其中465.8km2的淹没面积达到了危险性等级 Ⅰ 级, 淹没水深大于3m。雷州市东岸的淹没灾害大于西岸。  相似文献   
992.
Shang Gao  Zheng N. Fang 《水文研究》2019,33(21):2729-2744
A synthetic storm generator—Dynamic Moving Storm (DMS)—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o represent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of rainfall and storm movement in synthetic storms. Using an urban watershed as the testbed,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hydrologic responses to the DMS parameter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mplex nature of rainfall–run‐off processes, previously simplified assumptions are relaxed in this study regarding (a)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rainfall intensity and (b) time‐invariant flow velocity in channel routing.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storm moving velocity to the variation of peak discharge based on a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Furthermore, a pairwise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elucidate not only the patterns in individual contributions from parameters to hydrologic responses but also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storm moving velocity. The intricacies of peak discharges resulting from sensitivity analyses are then dissected into independent hydrologic metrics, that is, run‐off volum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run‐off timings, for deeper insights. It is confirmed that peak discharge is increased when storms travel downstream along the main channel at the speed that corresponds to a temporal superposition of run‐off.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catchment rainfall is found to be a critical linkage through which 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storms affect peak discharges. In addition, altering peak timing of rainfall intensity in conjunction with storm movement results in varied storm core locations in the channel network, which further changes the flow attenuation effects from channel routing. For future directions, the DMS generator will be embedded in a stochastic modelling framework and applied in rainfall/flow frequency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3.
柴达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璠  肖建设  祁栋林  李林 《中国沙漠》2019,39(2):144-150
以柴达木盆地9个地面气象站点1961-2016年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的关系,对比沙尘暴发生日与未发生日的气象因子和地表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柴达木盆地沙尘暴日数与风速、大风日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气温与沙尘暴日数存在正相关性,但各地区有差异;相对湿度和降水对沙尘暴日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日照时数与沙尘暴日数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②植被对沙尘暴有抑制作用,但对柴达木盆地北部沙尘暴日数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冻土深度对沙尘暴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时间为2-3月。③沙尘暴发生时日最低气温偏高,相对湿度偏大,降水偏多,风速明显偏大,日照时数偏小,气温(地温)差偏小;日照时数小是沙尘暴发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94.
风沙活动强度的常用判断指标及其应用评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风沙活动是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被吹蚀、搬运和再沉积的过程, 其强度主要决定于风力和下垫面状况两个因素。对风沙活动强度的判断在防沙和治沙研究中长期应用,近年来也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指标之一,尤其是对气候变化和干旱化、沙漠化等研究。列举了国内外常见的18种风沙活动强度的判断指标,对各自的原理、应用方法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认为沙漠化面积和湖泊沉积记录可能并不适合作为判断指标,并且各指标之间缺乏可比性,重新建立一种可适用于不同时空尺度的判断指标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这将对反映风沙活动的演变历史、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指示中国黄土高原的形成环境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中国50a来沙尘暴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基于"中国强沙尘暴序列及其支撑数据集",对中国50a(1958—2007年)来沙尘暴时间和区域变化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沙尘暴时间和区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沙尘暴站时变化总体呈明显振动减少趋势,经历了两次迅速减少、两次大幅震动和两次和缓减少6个时期,每个时期约为8a,1983—2007年平均值比1958—1982年平均值减少58.4%。沙尘暴的站次平均持续时间年际变化不大,季节变化相差1倍以上,频发日期有延迟趋势,后25a比前25a平均延迟了7d左右。沙尘暴的区域分布呈现两多、两少和两个中心的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区域表现差异大,新疆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两个频发中心春季的沙尘暴强度和范围呈相反顺序演变,新疆沙尘暴6月频发。在总体站时减少的情况下,浑善达克沙地西北部和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地区却有增加趋势。沙尘暴终止的年份线向北推移明显,在90°E以东的地区北移,最为明显的华北地区北移大约5个纬度,其范围的缩小和频次的减少共同决定了总体站时减少。  相似文献   
996.
2007年春季沙尘暴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大气降尘量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PM2.5、 PM1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7年春季发生于我国北方的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尘天气使各城市大气降尘量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明显增高,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在3月31日和5月7日的两次沙尘暴过程中,城市群的大气降尘量比当月日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2.5倍,各城市PM10的日均质量浓度比沙尘出现前一日分别增加了0.2~2.6倍和1.5~3.8倍。3月31日除铁岭和鞍山空气质量状况为良外,均达到轻微污染程度;5月7日鞍山达严重污染程度;沈阳、辽阳、本溪、铁岭和抚顺的空气质量均为中度污染或中度重污染。沙尘暴期间1.0~10.0 μm的粗粒子为影响辽宁中部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成分,其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最大时是沙尘出现前的10~30倍。  相似文献   
997.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8.6级地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3月28日苏门答腊发生8.6级地震,通过分析处在地磁活动平静期的震前15天的数据,发现3月20、22、23和28日在赤道区域多个参量上出现电离层扰动,如电场和等离子体参量,认为这些电离层扰动可能与本次强震有关.震前电子密度异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原来的峰值变化区电子密度单调增加,幅度超过1σ,如3月20日和28日的异常;另外一种是改变了原来在赤道区的单峰变化形态,而呈现了双峰值和赤道谷值的变化形态,如3月22日和23日的扰动.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形态的电子密度扰动都分布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经度上跨越100°,纬度范围30°,显示了比较长的异常持续时间和全球变化特性.VLF频段电场频谱的数据分析表明双峰形态的扰动不是磁共轭效应.同时低频电场扰动相对电子密度而言集中在一个相对小范围内,当Ne单调上升时,电场扰动却只出现在离震中最近的轨道上.分析认为震源产生的电场信号直接传播进入电离层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它可以通过岩石层-大气层-电离层圈层耦合机制造成电离层扰动.结合离子成分及其变化形态的分析,震前氧离子变化形态与氢、氦离子的形态相反,这与其他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扰动形态是类似的.综合分析认为,对于与地震相关的电离层异常的识别需要结合多个观测参量的联合分析.  相似文献   
998.
This work analyses a storm that occurred in the Canary Islands early in November 1826. Through a study based on historical climate data, some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storm are described and some of the possible causes are discussed. The main goal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an approximate reconstruction of this historical event which will allow us to compare it to a recent meteorological event that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archipelago: “Tropical Storm Delta”, in November 2005. Studying and reviewing the origin of the 1826 storm verifies the hypothesis that extremely violent perturbations have not only occurred in the Canaries on other occasions, but that these past events were also more intense and had more serious consequences than Delta. Therefore, the idea that other tropical perturbations have occurred in the region of the Canary Islands before Delta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石河子C波段Doppler雷达资料,对2008年8月26日下午至傍晚发生在天山北坡带中部石河子垦区全区性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这次全区性的强对流天气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这个超级单体南边出现明显的出流边界,并位于弧形回波带的南部.组合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图上呈现出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有界弱回波区左侧的回波墙,最大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其值达到65 dBZ、位于回波墙中上部.在中低层径向速度图上,弧形回波带的北部出现辐合区,其东南部呈现出一个中尺度气旋,旋转速度达到20 m/s,风暴顶为强烈辐散,正负速度差值达52m/s,其中3 000~6 000 m之间表现最为典型;与中气旋对应的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以及垂直液态含水量都在暴雨中心附近达到最大.50dBz的回波顶高达9.8 km、宽度约10 km,60 dBz的回波顶高达到8.7 km、宽度约7 km,65 dBz的回波顶高达到8.0 km、宽度约2 km,垂直液态含水量从16:16的8 kg/m跃增到17:34的70 kg/m,该超级单体的移动方向在盛行风向的右侧约30°,属于右移风暴.  相似文献   
1000.
地电场观测中地电暴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利用吉林省地震局6个地电场台站的数据,对观测中常见的地电暴干扰的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地电暴有别于雷电干扰和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