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5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1918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248篇
地球物理   2652篇
地质学   6293篇
海洋学   111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07篇
自然地理   98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26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952.
湖北西部恩施断裂活动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华斌  吴树仁 《地震地质》1998,20(3):22-218
通过分析恩施断裂的变形结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新活动和几何分形结构特征,结合断裂的活动时间测定,对湖北西部恩施断裂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恩施断裂变形分段特征明显,活动具有多期次,且新构造期曾有活动,但现今活动极其微弱。同时,确定恩施断裂的活动时间上限为20万a以上,重复活动的周期较长,对附近水电工程建设不会产生重大危害  相似文献   
953.
小江断裂带中段晚新生代构造盆地演化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军  俞维贤 《地震研究》1998,21(1):58-64
小江断裂带中段的盆地可以划分三个阶段,即N2-Q1,Q2末-Q3初和Q3-Q4。这些盆地受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954.
思普地区地震活动和地质构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樊耀新 《地震研究》1998,21(1):65-70
红河断裂是云南主要的区域大断裂,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强烈,但其南段长期无中强地震发生,而离它仅100km的滇西南思普地区地震活动却异常强烈,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滇西南地区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用人工地震测探等方面的实际资料进一步证实了思普地区存在地较大规模的北东向断层,并提出北东向断层的思普地区地震活动中起重要控制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5.
红河断裂北段土壤中断层气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作者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区进行的土壤中断层气研究结果.沿红河断裂带断层气组分H2,CO2,Hg和Rn含量很高.沿该断裂洱源测线断层气H2,CO2和Rn含量最低,向南H2,CO2含量逐渐升高,其中以定西岭测线的H2,CO2含量最高.表明在该段断裂活动强烈,而洱源一带断裂活动较弱.  相似文献   
956.
滇西怒江断裂带新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京昌 《地震地质》1998,20(4):25-320
怒江断裂带从走向上可以分为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其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变形以右行剪切为主导。右行剪切的变形历史可以分为早期压剪变形和晚期张剪变形两个大的阶段。这两期变形各自在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之,怒江断裂带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7.
张北6.2级地震发生在小震条带上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分布格局,发现张北地震前存在小地震条带。条带由20余年持续发生的小震组成,与华北地壳应力场最大剪切应力方向相同,是燕山-渤海地震构造带的西延段落。6.2级强震发生在条的东端。文中讨论了张北地震地点预测失误的原因,提出采用地震学和地震地质学交叉,融合的思路,分析观今小地震活动图象、震源机制资料,从构造学,运动学,动力学角度,研究地壳深部地震构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8.
Preseismic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at a subduction zone can be modelled as dip-slip dislocation on an inclined fault or as flexure of a thin plate. Both these models predict a region of positive topography known as forebulge or outer rise. By matching the loca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forebulge, we derive useful relations between the dip-slip fault parameters and the plate parameters. In particular, we determine the width of a long dip-slip fault of given dip corresponding to a semi-infinite plate of given thickness. The displacement profiles of the two models are also compared.  相似文献   
959.
东天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基本特征与金矿预测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东天山大型韧性剪切带即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规模宏大,东西长逾600km,宽5~20km。变形标志明显,分四期变形。应变测量、岩组分析、剪切位移量计算、同位素测年等定量分析表明:①以平面单剪应变为主,稍晚向伸长应变转化;②存在逆冲剪切和脆-韧性变形转换;③剪切位移量在75km以上;④变形时代在300~250Ma之间,高峰期在285~265Ma,属海西中晚期。它是康-黄断裂带的重要组成体,控制着康古尔塔格金矿带的空间展布。据现有大中型金矿研究建立了区域脆-韧性变形转换带结构模式和金矿预测模式,可有效指导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960.
甘孜生康剪切混杂岩带,它初始发育在陆棚与大陆基之间,是“再生”小洋盆关闭、俯冲-碰撞乃至斜冲剪切、左行走滑综合作用的产物。带内由不同岩性,不同层位,不同时代的构造岩块与遭受强烈剪切变形的粉砂岩、板岩“基质”组合而成。宏观上,无层无序,块体内有序,是造山带特有的非史密斯地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