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前快速逼近方法都必须在已知主动段弹道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计算,这对于弹道导弹的机动发射(指随时的打击目标的改变)重力场保障带来困难.这里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对某种标准弹道的弹道导弹主动段全射向扰动引力快速逼近方法.试验表明:在3×10-5ms-2的精度要求下,在该实验区域只需要建立6组分频多项式模型就可以实现弹道导弹主动段全射向扰动引力的快速逼近.  相似文献   
32.
目前人们在进行地震动相干函数模型参数的拟合时,选取的频段范围存在很大差异,而确定有效的频段范围对相干函数模型拟合结果的合理性很重要。本文利用AR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自回归模型)计算地震动的功率谱,提出了根据功率谱"信噪比(SNR)"确定相干函数有效频段范围的方法。本文的信噪比中的"噪",专指AR模型中的激励白噪声,用于衡量AR模型中某一频率地震动功率谱与激励白噪声功率谱之间的比例。定义信噪比SNR=0时对应的频率为有效频段的最高频率,大于最高频率的频率成分,被当作是地震波中的随机成分,可以不考虑地震动的相关性。采用这一方法,对SMART-1第45次地震记录的不同台站间距下的地震波进行了功率谱估计,根据信噪比确定出了有效频段范围,并计算了相应的相干函数,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
对同址观测的地震计所记录的安静时段背景噪声、天然地方震、远震事件分别进行MISFIT分析,并参考MISFIT-GOODNESS的结果,给出两台地震计记录一致性的评价,对基于不同目的波形分析给出使用记录波形的合理频段范围,提高数据应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4.
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四川及其邻区地磁台站数据进行垂直强度极化方法计算,使用5~100 s周期发现震前地磁极化计算结果存在如下的显著异常特征:①2017年3月震中附近地磁台站同步存在极化超阈值异常,时间上显示为短期异常;②同步异常台站出现最大幅度的时间较一致;③九寨沟地震发生在异常阈值线附近,对该方...  相似文献   
35.
利用DEMETER卫星数据分析强震前后的电离层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观测的离子温度(Ti)、 VLF电磁场单频点频谱数据探索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 2010年1月12日海地MS7.3和2010年2月27日智利MS8.8等3次强震前后与地震有关的电离层异常现象. 结果发现, 汶川地震前3天(5月9日)震中北偏西方向离子温度明显升高, 震前4天(5月8日)VLF磁场低于200 Hz的频段范围频谱在震中2°以内有明显突升; 智利地震前9天(2月18日)震中北东方向离子温度有剧烈扰动, 震前4天(2月23日)VLF磁场100—160 Hz频段范围内出现突升; 海地地震震前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异常现象, 但地震发生当天(震后约4—5小时)的Ti, 40—160 Hz频段电场频谱, 以及120—480 Hz磁场频谱均有明显突升, 应为地震发生后能量释放所引起. 分析认为, 不同地震由于发震机制等各种情况的不同, 其地震前后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本文研究的异常变化是由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引起的, 但在数据处理中已尽可能排除了太阳、 地磁等因素的影响, 并且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经验吻合, 因此本文发现的异常可能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36.
诸多卫星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后电离层会出现宽频带电场扰动,而背景场时频段的合理选取是电离层电场扰动提取的基础.本研究遴选了地磁活动平静期(Dst>-30 nT,Kp<3)飞越中国中东部地区(29°N—39°N,107°E-117°E)长达6年共计1527轨DEMETER卫星数据,在电离层低频电场随频率和时间的变化特征分...  相似文献   
37.
在塔河油田近地表微测井数据中普遍存在一段频率低、能量强、波形胖的低频段记录,一般出现在高速层顶界附近。那么,这一特殊的低频段是如何产生的,对激发井深的选择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该地区地震采集时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往认为该低频段是由岩性变化引起,并且在井深设计方面是选择避开低频段。笔者通过实际资料、理论分析、井深试验的结果分析,认为该低频段是由虚反射引起,在低频段中激发并不改变单炮质量;并对低频段的表现特征、产生机理及对激发井深选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激发井深设计中可以不考虑低频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Galieo系统频率和信号设计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alileo系统频率和信号设计方案。对Galileo系统选用的信号频段、各频段的中心频率、码率等主要参数、Galileo系统服务与信号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Galileo系统和GPS系统的兼容性和协同工作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9.
大地测量和地震观测都是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手段。大地测量是一种物理意义十分明确的观测方法,它不仅能够监测大区域、大幅度的地壳变化,而且能够监视地球的微小变化,甚至能观测到慢地震。地震观测与大地测量之间目前还存在着观测频段空间,应尽力缝合两者之间的频段空间,以推动地震预报研究。该文提出了缝合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0.
763长周期地震仪及其地震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763长周期地震仪的原理特性,并着重分析讨论了长周期仪器在地震观测记录中显示出来的典型特性。指出763长周期资料的应用,能明显提高地震台站的监测能力和单台定位精度。地震记录震相清晰,特别是对记录“影区”地震和极远震有独到之处。763资料的应用,对于地震学的研究与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