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四川省广安市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展典型地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分析是认识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现状的重要途径。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建立广安市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广安市2000-2007年间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动态度变化和转移变化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初始状态矩阵...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171,自引:9,他引:171  
刘彦随  陈百明 《地理研究》2002,21(3):324-330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LUCC)研究 ,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前沿的核心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多地少、生态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 ,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开展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系统研究 ,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战略意义。本文重点对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的关系 ,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问题的LUCC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etwork is a central issue in landscape ecology.Road networks with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landscape dynamics.In this study,we compared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road,provincial road,county road and rural road in the Three Parallel Rivers Region(TPRR)in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and estimated the effect of roads(and other factors)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In addition,we analyzed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1989–2005 along a buffer zone of the primary traffic corridor,national road G214.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unty and rural roads had much higher percentage of length extending into more natural habitats at higher elevation and steeper slope,compared with the higher level roads in this region.While the distributions of natural land cover types were domina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human land use types i.e.,building land and farmland 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roads,linking more closely with lower level roads.The LUCC dynamics(1989–2005)of the G214 buffer zone showed a general trend of land transformation from conifer forests and valley arid shrubs to building land and farmland,and from ice and snow to alpine shrubs and forests.With the length of G214 unchanged during the time,the overall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d little in the buffer zone,but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area decrease had occurred for the natural vegetation types,in contrast to patch mergence and expansion of human land use types,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was intensified above 2500 m a.s.l.but declined below the elev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dynamics of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patch type level distribution in spite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all landscape pattern,and implied the potential role of roads,especially the low level roads on landscape changes.  相似文献   
94.
为了加强兰州市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本文在ENVI和ArcGIS平台上,基于最大似然分类法,利用Landsat TM和ETM+卫星遥感影像实现了兰州市的土地利用分类,然后据此生成地物类别转移矩阵。最后对1999~2011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从范围和转变的类型进行了时空上的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95.
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崔佳  臧淑英 《地理研究》2013,32(5):848-856
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1990年、2000年、2005年3期TM影像,获取15年来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两种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数,定量对比分析七个市县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15年来,哈大齐工业走廊耕地、建设用地增加,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减少。②整体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差异显著;空间格局呈中心城区高周边农牧区低;大庆、杜蒙、泰来因草地、湿地“三化”等原因,破碎化加剧、多样性锐减、环境质量恶化最为显著,建议加强生态保护。③两种评价指数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相似的区域差异特征。两方法结合分析实现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效果,以期为区域综合定量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欧空局300m土地覆盖数据集为基础,参考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2期蒙古高原遥感影像,建立20世纪70年代、2005年2期土地利用及动态数据库,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量模型,分析了蒙古国与内蒙古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对比分析蒙古国和内蒙古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各地类间的转移变化,揭示2个区域的LUCC分异规律,并对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自然条件及人类扰动共同作用下,蒙古国及内蒙古均表现出草地面积逐年减少,草地退化趋势明显;裸地面积不断增加,沙漠化现象严重;农田及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水域面积呈现衰减;未利用地是其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增加的主要来源;由于人类扰动差异,蒙古国林地面积略有减少,内蒙古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气候干暖化、人口增长,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是驱动蒙古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88年、2006年的LandSat-TM遥感数据及气候因子数据,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青海省巴音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18 a来的变化趋势及其气候驱动,并定性分析了社会驱动。结果表明,1980-2007年间年降水量以12.9 mm/10a的幅度波动增加;日照时数以83.3 h/10a的幅度减少;年平均气温、地温分别以0.6 ℃/10a和0.8 ℃/10a的幅度波动升高。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未利用土地分布最广,占面积的71.43%。1988年至2006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为城镇用地、农业用地和天然草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也增加,其中裸岩、荒地、盐碱地、沙地面积明显增加,分别增加6.28 km2·a-1、5.82 km2·a-1 、2.76 km2·a-1 和0.21 km2·a-1;而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面积呈退缩趋势,其中冰川、湖泊、苇地、沼泽、河流的面积退缩明显,分别减少12.13 km2·a-1、0.43 km2·a-1、0.41 km2·a-1、0.27 km2·a-1和0.21 km2·a-1。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日照时数和降水与各类型生态面积的关联度变化大,分别在0.667~0.997和0.668~0.986之间,气温次之,关联度在0.669~0.835之间,地温最小,在0.667~0.856之间。大部分类型的生态面积变化其驱动因素主要为降水,其次为日照时数,气温和地温影响较小。不合理的社会用水促进了土地的荒漠化。  相似文献   
98.
 利用1976年、1989年、2005年三期遥感影像,运用GIS和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对玛纳斯河流域近30 a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破碎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在过去30 a间发生了普遍的变化。耕地、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而草地、林地、水域、盐碱地不断减少。耕地主要是在草地上开垦出来的。②绿洲内部的耕地趋于集聚状态,破碎性降低,而绿洲边缘的耕地,破碎性增强。草地面积大减,破碎性增强,退化严重。沙地、水域破碎性也不断增强,林地、未利用土地的破碎化于1989年增强,2005年减缓。③驱动力分析表明,流域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口的快速增长、政策环境的变化和自然环境变化如干旱等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9.
利用SiB2 模型对中国东北地区农田、草地和森林3 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展开研究,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物地球物理参数(反照率和粗糙度)、能量平衡(净辐射、潜热和显热)和气候(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模型模拟的地表能量平衡与实测数据的年变化动态相似(R2>0.42),差值保持在±30 W/m2,温度在±4 ℃。②利用相同气象数据模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通过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气候的影响,发现森林吸收的净辐射最高且主要用于潜热分配,农田的净辐射最低且主要用于显热分配,草地净辐射和能量分配居中。③生态系统获得的净辐射主要受反照率的影响,净辐射分配受叶面积指数的调节。④冠层温度(℃)受反照率和净辐射在潜热和显热间分配的相对重要性的影响:年平均值为森林(7.7)>农田(7.64)>草地(6.67)。⑤降水对模拟结果有显著影响,是森林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降水增加土壤水分,净辐射更多分配到潜热,较少分配到显热,降低冠层温度。  相似文献   
100.
新疆且末绿洲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旱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机制与驱动力又是干旱地区相关问题研究的核心。新疆且末绿洲特殊的MODS背景,制约着LUCC的一系列过程及其规律。LUCC是各种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驱动力类型与特征受绿洲时空特征的制约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区域尺度上,且末绿洲LUCC的自然驱动力,包括了相关区域地壳运动、冰川变化、风沙活动等自然作用过程,热量、降水、温度变化等的气候过程以及地表径流、冰川进退等引起的水文过程的作用。在特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了LUCC的演变过程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