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衔山北缘断裂为兰州市区南侧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总体走向N60°W,长约115 km.该断裂大致可划分为4条次级断裂段,自东向西分别为内官营段、马衔山段、七道梁段和雾宿山段.其中,内官营段为晚更新世活动段,雾宿山段为全新世活动段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裂,而中间的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以往研究所获得的新活动证据不多,认识不统一.近期经过详细的追踪考察,获得了马衔山段和七道梁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结合该区多次历史地震的活动特征,表明其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具左旋走滑兼倾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122.
兰州地震台阵监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兰州地震台阵与兰州地震台数字化近两年的资料,对地震震相特征和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震记录震相特征基本相同,台阵有压低干扰背景和突出地震波信号的功能,说明台阵对记录较微弱地震有优势;在震中距小于1 000 km的范围内,兰州台阵的监测能力较明显高于兰州台,而震中距大于1 000 km时,兰州地震台阵与兰州地震台的监测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123.
本文试用平台式扫描仪和GetData Graph Digitizer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于兰州盆地渐新统二维形态的化石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叶片进行数字化,获得其叶相的主要基本参数数据。然后用Golden Software Grapher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重建的化石形态与原叶片宏观特征吻合程度很好。这表明:对于二维形态的叶化石,利用相关软件获取图形数据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这也可为叶片化石形态定量化分析和重建3D化石图像用于博物馆展览和科普宣传提供基础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4.
高晖  张永军  刘武 《甘肃地质》2013,22(1):61-64
甘肃省地矿局2012年度成果汇报会于2013年1月21日至24日在兰州召开,梁育才副局长、张新虎副巡视员兼总工程师、局机关相关处室、各院总工和主要项目负责人共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2012年度地质勘查成果,交流地质找矿经验。各院总工汇报了全年地质勘查工作,局对各院找矿成果进行验收和考核。2012年度全局共承担各类  相似文献   
125.
依据甘肃兰州市1955-2010年沙尘暴、 浮尘天气事件年变化资料, 划分年强度分级, 应用Markov模型对其不同强度发生概率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预测和检验了2011年兰州沙尘暴浮尘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显示: 2011年沙尘暴发生的特强年、 强烈年、 强发生年、 一般发生年和少发年的概率为,而事实上2011年发生沙尘暴0次,属于少发年, 符合预测结果; 2011年浮尘天气发生的特强年、 强烈年、 强发生年、 一般发生年和少发年的概率为,而事实上2011年发生浮尘9次,介于平常年和少发年范围, 符合预测结果.随着时间序列的延长, Markov模型可成为短期沙尘暴浮尘天气变化预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6.
基于信息熵的兰州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兰州市建成区1959-2004年城市用地结构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熵原理,揭示了兰州市建成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特征,阐述了影响建成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自然、政策、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等驱动力,最后利用主成分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该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经济社会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该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信息熵H经历了三个阶段:1959-1979年持续下降阶段与1979-2001年剧烈上升后缓慢增长阶段,以及2001-2004年急速回落阶段;均衡度在持续下降,稳定上升之后,在后期有所回落,优势度相反;用地结构无序化的剧烈变化期位于1979-1989年间,之后至2001年,无序化进程缓慢;影响兰州市建成区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经济社会驱动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城市建设投资规模、人口增长及就业状况和产业结构比例、城市建设水平等等,其中前两者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7.
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经济联系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城镇密集区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节点区域.文章首先用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对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从城镇的中心职能强度、城镇间经济联系强度和城镇经济辐射的空间范围三方面,对密集区33个主要城镇的经济联系状况进行测算.主要结论有:城镇中心地位的高低与其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相关;中小城镇竖向联系强,横向联系弱,城镇间经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地域临近性;城镇经济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其中地位的高低相对应,经济影响区界线存在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28.
根据兰州市1995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2001年1:4 000彩红外航片、2005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1:5万DEM和2001-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等数据资料,结合GID和DUEM模型,设计了两种不同情景模拟分析了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增长集中在城关区雁滩、七里河区马滩和崔家大滩、安宁区安宁堡乡、沙井驿乡、崔家庄和迎门滩等地区;且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深受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影响.同时也发现DUEM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9.
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评价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韦海东  赵有益  陈英 《中国沙漠》2009,29(3):571-576
利用兰州市及其郊区(永登、榆中、皋兰3县)1958—2004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热岛强度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75年以后,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呈上升趋势,但热岛强度整体保持在3.0 ℃以下;1981—1998年平均热岛强度为3.30 ℃,1990年以后城郊热岛强度增加到3.6 ℃以上;1996年达到最高为4.25 ℃;根据兰州市社会发展状况及前人的研究结果,分别分析了兰州市城市热岛强度在1971—1980年、1990—1995年和1997—2003年3个时段的季节变化规律,未来兰州夏季热岛效应将会排在第一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因子群进行了贡献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为热释放是造成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因素;风速、总云量是影响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气象因子。最后通过改进GM(1,1)模型的拟合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一致性,表明兰州市城市热岛效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0.
对兰州市刘家堡断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兰州市的地学界和工程学界普遍认为兰州市存在一条自安宁到桑园峡纵贯兰州市区的刘家堡断层(亦称孔家崖断层),是一条隐伏的规模较大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因而对市区工程建设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钻探资料及对兰州市安宁区文华嘉苑场地大探槽的开挖证实,所谓"刘家堡断层"其实为一不同岩性的接触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