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5篇
  免费   1794篇
  国内免费   1183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3302篇
地质学   4251篇
海洋学   21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05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324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滨海附近地区GPS和断层形变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环勃海及华北部分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的分析结果,同时介绍了1992年至1995年首都圈两期GPS测量资料处理分析的初步结果。通过比较,二者所显示的地壳活动趋势存在性质上的差异,主要是因观测时段的不一致而引起;在同时段资料的对比分析中,因测点和断层空间分布差异的存在,有44.8%的流动资料难以判定其与GPS资料的一致性,但在可判定的33项资料中,有89%是一致的,证明二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近  相似文献   
992.
大同—阳高震区深部构造背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通过本区的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对大同-阳高震区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对应其深部,根据波组特征,壳内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和低速异常体的边界等推测了地壳深断裂带,区内最明显的上地壳低速体位于大同-阳原附近,其南界存在地壳断裂,大同-阳高地震群与该低速异常体和深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从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角度,对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和潍坊—嘉山段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两段的地震构造环境具有明显不同,地震活动明显属于不同模式。其中下辽河—莱州湾段属群集型地震活动类型;潍坊—嘉山段属特征型地震活动类型。对于下辽河—莱州湾段,未来应注意在新的活跃期或活跃幕到来时群集型强震、中强震的连续发生;对于潍坊—嘉山段,则应注意断层分段本身所控制的地震复发重现规律  相似文献   
994.
新疆伽师地震的近场观测和对它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8年5月~7月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在伽师震区布置了一个40×50km2的三维地震观测台网,布置了19台轻便地震仪,在二个月的时间里接收到近700个地震事件,并接收了十一个炮点的人工地震资料.对天然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确定位,震级大于26的地震计算了震源机制解,并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伽师10次6级以上地震的震中位置及能量的释放过程以及与坷坪断裂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5.
阐述了通过走滑活动断裂断错冲沟形成变形角研究冲沟形成年代,进而探讨断裂活动特征的方法。并以天桥沟-黄羊川断裂东段为例,对变形角大小和冲沟形成年代及冲沟水平断错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关系密切。最后论述了变形角用于走滑活动断裂研究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以新疆西准噶尔安齐成矿断裂带的生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为例,详细研究了生物地球化学找金法的样品选取,采集和分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的实际找金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野薤、等是金的敏感载体植物,它们可以带来地下70m深处的地球化学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生物,可以有效地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997.
浅层地震在复杂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拟建中的潍河特大桥地处沂沭大断裂边缘。区内断裂发育,构造复杂,直接会影响大桥基础的稳定性,因而查清区内断裂带的准确位置与分布是大桥工程的关键。探测应用浅层地震折射波方法和选用追逐与相遇观测系统和大小排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准确地查明了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和特征,与钻井资料对比,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998.
对比分析利用涡度距平法提出的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 MS6.9 地震震前射出长波辐射(OLR)短期异常分布和震后InSAR技术提取的门源地震同震形变空间分布,结果显示,震前红外辐射增强区与InSAR同震破裂形变区的空间位置基本吻合,扩展形式基本相似(同震破裂形变区分布在红外辐射异常区内部)。在震前的全国范围OLR空间分布上,仅青海德令哈—西宁—甘肃武威一带出现了呈“哑铃”状近WE向展布的OLR热辐射增强区,空间可辨识度高,OLR异常时空演化过程遵循了岩石应力加载破裂过程中的热异常规律,显示热异常变化与应力变化存在关联; InSAR技术提取的同震形变同样位于肃南—祁连断裂(俄堡段)、托莱山断裂和冷龙岭断裂的交汇区。InSAR同震形变结果揭示了地表形变以水平方向为主,断层运动具有典型的走滑变形特征。InSAR同震形变结果为红外遥感反映地震形变提供可检验的地质实体监测证据,验证了门源地震前辐射增强异常是地震构造地应力强度变化的遥感物理参量反映。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小波分析的分频特性及C3相干数据体比常规振幅数据体具有更高的构造分辨能力的特点,将小波分析与C3相干体两种方法相结合,用来识别煤矿采区小尺度构造,特别是识别小断层.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小波分析与C3相干体可更加精细地揭示断层等构造信息,提高小断层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分布特征和地表附加重力影响,建立反映龙门山地区地表起伏和岩石圈分层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PS为约束重建研究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依次模拟龙门山地区1900年以来发生的5次M_S 7.0以上地震,从库仑应力和等效应力角度,分析应力场演化对强震的影响以及强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库仑应力角度,有3次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促进作用,其中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有触发作用;从等效应力角度,有4次地震对后续地震的发生具有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