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821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黑河地区绿洲和戈壁小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3,他引:20  
左洪超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4,13(3):246-256
  相似文献   
93.
利用东亚地区11个有代表性测站(1979-1988年)连续10年的500hPa逐日位势高度时间序列,全面计算了它们的浑沌特征量。结果表明,各测站相应的关联维数都是分数;完整的Lyapunov指数谱中,不仅都有正值、零和负值,而且Lyapunov指数之和都小于零。因此,从整体来看,相应于东亚地区天气尺度的吸引子是由一个有限窨支撑起来的。东亚地区的天气吸引子所显示的系统平均Kolmogolov熵约为0  相似文献   
94.
本文研究了头部冠状位CT可调角度扫描架的制做和应用。为了解决临床工作中头部冠状位CT扫描技术中存在的摆位困难,病人体位不舒适而移动所产生的定位不准确、图像不清晰、伪影等问题,着重介绍头部冠状位CT可调角度扫描架的固定作用和可调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
Shear-wave splitting has been identified in many three-component seismograms from two separate field experiments on a section of the North Anatolian Fault in North-West Turkey.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shear-wave propagation through a zone of extensive-dilitancy anisotropy. A preliminary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confirm this interpretation by simultaneously inverting suites of arrival-times for hypocentral locations and for parameters describing an anisotropic halfspace. Although the inversion procedure is not globally convergent, it is possible to recognize the true solution by systematically varying the initial conditions. Applied to selected data sets, the inversion defines several anisotropic models that fit the data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a simple isotropic model, and display the anisotropy required by the shear-wave splitting. However, most of these anisotropic models are not superior when they are used to individually locate events in a much larger data set. However, for each experiment, there is a single model that produces clearly superior locations for the larger data sets than those of other anisotropic or simple isotropic models. Both models display similar velocity variations which are characteristic of propagation through distributions of biplanar cracks displaying orthorhombic symmetry. The principal axes of the two models are oriented in similar directions and are within 20° of the principal axis of regional stress derived from fault-plane solutions. The solutions indicate low velocities close to the tensional axis, as would be expected in extensive-dilatancy anisotropy.  相似文献   
96.
混沌系统的局域特征与可预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锦  纪立人 《气象学报》1995,53(3):271-280
讨论了混沌系统的时间和空间的局域特征。首先分析了研究时间和空间局域特征的必要性。接着引进了有限时间不稳定和局域时间不稳定的概念,并对有关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对Lorenz系统的具体计算表明,随着轨线在混沌吸引子上的演变,局域不稳定特征有很大的变化,相应误差增长也有很大的变化。相应于误差迅速增长的轨线部分局限于很有限的相空间范围内,而且同误差增长缓慢的轨线部分占据的相空间区域截然可分。每一个例的可预报性依赖于轨线在相空间中所处的区域。混沌系统的这种局域特征可以是导致个例业务预报技巧之间有很大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采用1976-1983年6-8月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台风影响期间区内各站逐日的强风暴和降水资料以及广泛站的探空资料,用相关对比度分析方法,对台风环流中的珠江三角洲局地强风暴和大暴雨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统计诊断,得出台风影响珠江三角洲时这两种强天气发生的有利的环境条件,并发现二者在气压、风速、层结稳定度和中下层位势不稳定等方面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8.
利用地震振动台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井式梁空间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两个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1)大跨预应力井式梁空间框架结构可以提供大的楼层平面内刚度;(2)对称大跨预应力井式梁空间框架结构,可以不考虑耦合地震反应;(3)大跨预应力井式梁空间框架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中心大而周边小;(4)在相同加速度但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99.
倾斜基岩上的土-框架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倾斜基岩上的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很少。本文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倾斜基岩上的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上下部相互作用分析。在研究中发现,考虑土一结相互作用后,结构的高阶振型在地震反应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可能在结构的地震反应傅里叶谱中形成双峰;并使地震反应沿结构高度的分布不再沿直线变化,而呈锯齿状分布。由于倾斜基岩将降低土层对地震波的放大作用,但基本不改变地基的卓越频率,因此倾斜基岩将会抑制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而倾斜基岩上结构的地震反应分布将比相应平坦基岩上结构的地震反应分布更接近直线形分布,但变化形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0.
填充墙与钢框架协同工作性能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ANSYS有限元中的接触单元建模,对加气混凝土填充墙钢框架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与纯钢框架结构在强度、刚度、以及延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填充墙与钢框架协同工作能够改善钢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震能力,这为钢结构及其围护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