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279篇
地质学   269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丘陵山区低空急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为锋  王庆安 《气象科学》1996,16(3):256-263
利用丘陵区边界层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8-9月份低空急流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从测站所处的地理环境,山凰 地形的力差异以及适中的风平流作用等,探讨了测站上空逆温的形成及其对低空急流的形成和维持作用,根据地形热力差所导致的气压斜压性,研究了低空急流的生消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2.
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波速比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苍山5.2级地震前,鲁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5.2级地震前,该区波速比的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时间分布的异常形态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空间分布则为近似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显示地震平静。苍山5.2级地震前,我们曾根据该区的波速比异常变化,对鲁南地区提出了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63.
东亚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及与韵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庆云  陈烈庭 《大气科学》1992,16(3):333-338
本文根据北半球500hPa高度场30年(1951—1980)平均的逐候格点资料,对气候平均的东亚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的年内变化进行了谐波分析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存在着三种主要的大气低频波:年波、半年波和30—50天的季内波;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以年波振荡为主,低纬度的大气环流以半年波振荡为主;30—50天的季内波是北半球各纬度上都存在的一种波,但它对总方差的贡献在低纬比中、高纬度大.此外,还讨论了年波和半年波这两种大气低频波与我国长期预报中常用的各种韵律指标特别是隔季相关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An equatorial β-plane model which includes realistic non-uniform land-sea contrast and the underlying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30-60 day oscillation (LFO) processes in tropical atmosphere, with emphasis on its longitude-dependent evolution and convective seesaw between Indian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s.The model simulated the twice-amplification of the disturbances over Indian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s while they are travelling eastward. It reproduced the dipole structure caused by the out-of-phase oscillation of the active centres in these two areas and the periodical transition between the phases of LFO.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vective seesaw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of the internal dynamics of tropical atmosphere with the zonally non-uniform thermal forcing from underlying surface.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are suppressed over Indonesia mari-time continents whilst they are favoured over the Indian Ocean and western Pacific warm waters, so there formed two active oscillation centres. The feedback of convection with large-scale flow slows down the propagation of disturb-ances when they are intensifying over these two areas, therefore they manifest a kind of quasi-stationary component to favor the ‘dipole’ structure. Whereas the disturbances weaken and speed up over the eastern Pacific cold water re-gion due to the interaction of sensible heating and evaporation with perturbational wind. Therefore the two major centers just show out-of-phase oscillation during onecycle around the latitudinal beltBy introducing the SST anomalies in El Ni?o and La Ni?a years into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e also show that they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LFO processes. In an anomalously warm year, the LFO disturbances dissipate more slowly over the central-eastern Pacific region and can travel farther eastward; whilst in an anomalously cold year, the opposite is true.  相似文献   
65.
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提出了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决策方法,该决策方法以结构初始造价分析和地震损失分析为基础。建立了结构初始造价与设计烈度的关系,并提出了地震损失的估计方法。使用该决策方法导出了最佳设计烈度和重现周期的解析表达式,从而得出了对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6.
"98.7"特大暴雨低涡的螺旋度和动能诊断分析   总被引:49,自引:26,他引:23  
“98.7”特大暴雨过程与700hPa低涡切变线的强烈发展以及丰沛的水汽和强垂直运动密切相关。螺旋度的诊断结果揭示,与强暴雨区和切变线低涡相应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紧邻的螺旋度带。它们的垂直结构是一对符号相反而又互伴的螺旋度柱;螺旋度及其诸分量的量级是相同的。这表明,垂直运动的水平切变和水平速度的垂直切变以及水平速度的水平切变对螺旋度有相同大小的员献,也意味着强垂直运动和低空急流对暴雨的发生和发展极其重要。动能的诊断结果显示。强动能区与暴雨区和低涡切变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中、低空的强动能中心也正是强降雨中心;动能最强的700hPa也是低涡切变线发展最强的层面。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区和强螺旋度区基本一致。表明强动能及其强梯度对螺旋度变率及其通量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7.
一种中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的快速搜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动态规划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用于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道路搜索算法,利用线段代价最小规则进行道路线段跟踪,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相对简单、快速有效、抗噪性能好。  相似文献   
68.
改进的Prim算法在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数字常平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中构建一个低造价通信网的问题,建立了网络模型和相应的存储结构,采用优化的Prim算法实现了这颗最小生成树。  相似文献   
69.
2005年3月22日华南飑线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罗建英  廖胜石  梁岱云  马艺  寿绍文 《气象》2006,32(10):70-75
2005年3月22日华南地区发生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CEP1°×1°的逐6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物理量场等多角度综合诊断分析了该飑线过程。结果表明:该过程具有低层增温、增湿,中高层降温、低湿的特征。飑线发生在快速东移的高空槽前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区域,华南地区700hPa低空急流的爆发及低层急流核向东传输对不稳定能量的突然释放有很大的触发作用。飑线系统在低空增温、增湿与对流层中层干侵入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产生大范围的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70.
郑峰 《气象科学》2006,26(3):323-327
利用NCEP 1x1再分析资料诊断2001年8月3~4日发生在浙南闽北的东风波及其诱生中尺度低涡的暴雨过程。根据螺旋度(Helicity)分析了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雁荡山脉[1]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同时,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5V2对该东风波诱生中尺度低涡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螺旋度大值中心和锋区的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移动。螺旋度的时空演变对暴雨发生有很好的预示意义,高、低层螺旋度的低层正值辐合与高层负值辐散的配置是引起降水的重要机制;螺旋度计算较中尺度模式诱生低涡的初生位置、路径预报准确率高,两者集成可以提高诱生低涡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