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9篇
  免费   376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732篇
地质学   1131篇
海洋学   251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51.
多级循环荷载下饱和岩石的弹塑性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运平  王思敬 《岩土力学》2010,31(4):1030-1034
根据流体饱和的大理岩和砂岩的多级循环荷载试验,利用内时理论模型,分析了流体饱和岩石的弹塑性响应。在多级循环荷载过程中,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尖叶状的滞后回线,滞后回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向应变增大的方向移动,并不断地产生弹塑性应变。分析表明,多级循环荷载过程中,塑性应变相对于弹性应变而言是比较小的,而且随着循环数的增加,产生的塑性应变占整个应变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小。黏弹性和微塑性分量分别通过时间和振幅因素影响了岩石的刚度,在中等应变范围内微塑性分量的存在使得饱和大理岩和砂岩的滞后模量随着应变振幅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孔隙流体的类型对岩石的滞后模量有影响。石油饱和岩石的滞后模量比水饱和岩石的滞后模量要大,这可能与孔隙流体的黏滞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2.
轨道交通振动下南京片状细砂的有效应力路径及破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雪珠  陈国兴 《岩土力学》2010,31(3):719-726
以南京片状结构细砂为研究对象,采用英国WFI动静多功能三轴仪,研究了饱和南京片状结构细砂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静偏应力水平、循环应力比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把振动孔压的发展与应力路径相联系,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下不同阶段南京片状结构细砂所处的初始压密状态、压缩状态和膨胀状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根据静偏应力与循环偏应力的大小,视有无偏应力反向,南京片状结构细砂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循环活动性和塑性应变累积破坏,并对其循环活动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3.
刘方成  尚守平  王海东 《岩土力学》2010,31(5):1437-1444
对一种粉质黏土进行了不同固结压力下的循环单剪试验,得到了相应各固结压力下的动剪模量和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幅值非线性变化的 曲线和 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归一化。试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归一化以后的动力特性曲线,仍然因固结压力不同而出现差异;固结压力越大, 曲线衰减越慢,而 曲线增加也越缓。通过建立最大动剪模量、最大阻尼比和参考剪应变与固结压力之间的试验关系式,建议了一种实用的固结压力相关的黏土动力特性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表明,场地土体动力特性随固结压力而变化的特征不但会影响场地地震反应的幅值,而且将影响其频谱特性,且场地覆盖层厚度越大,影响越强烈。  相似文献   
954.
通过构建水汽影响模型,并以武汉超导重力观测台站为例,根据1998年武汉地区每日两次的无线电探空数据,精确计算水汽对重力观测的影响数值。解算结果表明,水汽对武汉重力观测站的影响可达1.6×10 -8 ms -2,由此可见,精密重力观测中不能忽视水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5.
针对胶合木梁-柱节点抗弯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隅撑的胶合木梁-双肢柱框架结构节点,以提高节点的转动刚度,改善梁柱结构框架的抗侧性能.对3组6个足尺胶合木梁-双肢柱框架结构节点进行了单调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研究节点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无隅撑节点类似于铰接,抗弯承载力很小,增设隅撑后显著提高了节点的转动刚度和抗弯承载...  相似文献   
956.
针对常规方法如f k,Radon变换不能很好解决的消除低信噪比地震勘探资料的多次波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聚束滤波方法,采用具有静态权的自适应聚束滤波器,并调整聚束滤波器设计的约束准则,去除低信噪比复杂实际资料中的多次波.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优化聚束滤波方法改善了最小方差无偏聚束滤波方法不能较好地处理低覆盖低信噪资料处理的局限性,在实际处理中计算量增加不大.  相似文献   
957.
A single-room, single-storey full-scale brick masonry building with precast RC roofing system was tested thric eunder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lateral cyclic loading,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asic repair and seismic strengthening techniques. Initially, the virgin building specimen was loaded laterally to failure,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damaged building was repaired by stitching across the cracks, and tested under the same lateral loading. In the third stage, the twice-damaged structure was repaired once more by stitching and strengthened by twin lintel belt in steel and vertical corner reinforcement,and re-tested. The building strengthened by twin lintel belt in steel showed about 28% higher strength under lateral loading than the virgin building.  相似文献   
958.
低地应力区碎裂结构围岩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某市引水工程地下洞室围岩为例 ,采取试验样品若干件 ,分别做了围岩的平均化学成分与百分含量衍射以及电镜扫描分析 ,并得到了相应的结果。在此基础上 ,从成分和微观结构两方面入手 ,总结出低地应力区碎裂结构围岩组成与显微结构方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初步探讨了低地应力区碎裂结构围岩微观变形特征 ,这为进一步研究低地应力区围岩宏观变形破坏及其稳定性等方面 ,将会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9.
This paper describes low cyclic loading testing of nine angle-steel concrete column (ASCC) specimens. In the tests, the influence of the shear-span ratio,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and shear steel plate ratio on the hysteretic behavior, energy dissipation, strength degradation, stiffness degradation, skeleton curve and ductility of the ASCCs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some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The P-A and sectional M -φ hysteretic models for the ASCCs are presented in a companion paper (Zheng and Ji, 2008).  相似文献   
960.
用空间光滑方法评估弱地震活动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长江中游地震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地震活动比较弱,发震构造不清晰,但人口、经济分布集中,中小地震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自有记载以来,共记录到122次Ms≥4.7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为1631年常德63/4级地震,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依据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潜源划分的方法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其危险性,本文试图先在研究区内划分活动水平相当的等b值区域,然后利用空间光滑法计算各区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年平均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年发生率分布图与现代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为潜源区划分提供了一种量化的空间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