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介绍2014年鲁甸MS6.5与景谷MS6.6地震灾区房屋概况,对两次地震灾区房屋的震害特征进行阐述,从房屋建筑材料、结构选型、场地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两次地震灾区的房屋抗震能力,进一步分析景谷灾区房屋抗震性能优于鲁甸灾区的原因,并强调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提出建议以供恢复重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用"静中动判据"和"周期性"方法回顾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的中期预测,并用异年倍九律(异年倍九法)对鲁甸地震的发震日期进行了回顾性反思。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的MS6.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空间分布、活动断裂组合样式和区域构造背景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1)根据主震及4级以上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空间分布、烈度长轴方向,判断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NW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2)根据地表GPS水平运动速率及水平缩短速率的差异性、断裂组合样式和历史余震深度,判断发震断裂具有薄皮-同向差异逆冲型捩断层的特征;(3)包谷垴—小河断裂活动可能主要受深部的"管道流"控制,"管道流"自NW向SE方向运动,在昭通断裂带处受到华南板块的差异阻挡,造成包谷垴—小河断裂西侧管道流运动速率大于东侧管道,从而驱动包谷垴—小河捩断层的左旋滑动,导致了鲁甸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双差(DD)定位后的地震目录,较之地震台网给出的常规目录在精准度上有了提高,但同时完整性也有一定的下降。DD目录能否用于统计地震学参数的计算?在统计地震学参数的计算中,目录完整性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文中针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后40天的余震序列,对比分析了台网常规定位目录和一个DD目录,比较了分别用2个目录得到的余震序列的b值,讨论了DD目录用于计算b值等统计地震学参数的可信程度。结果表明,对于地震序列,DD目录完整性的下降与地震丛集性质相关,在地震丛集的边缘完整性明显下降,但在丛集的内部下降程度较低。用DD定位后的序列分布,讨论了鲁甸地震震源性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5.
鲁甸M_S6.5地震地表破坏及其与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甸6.5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房屋损毁,是云南近年来典型的"小震"致大灾现象。鲁甸地震后,针对重灾区龙头山镇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查工作。调查涉及地震滑坡、地裂缝、断层剖面以及建(构)筑物震害等。调查发现,房屋损毁严重的龙头山镇政府所在地处在NW、NE向断裂交会部位;地震造成大量地质滑坡具有NE向优势分布特征,且与NE向展布的昭通-鲁甸断裂带关系密切;重灾区龙头山镇政府所在地地裂缝以NE向为主,龙头山镇南约6.5km的光明村大量地裂缝以NW向为主;同时,在光明村发现一系列NE、NW向断裂露头,疑似断层陡坎及槽谷,沿这些构造,在此次地震中均产生了裂缝或小位错。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余震序列分布及烈度等震线分布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由NW向包谷垴-小河断裂发震,同时大量NE向构造裂缝及滑坡等地质灾害显示不能完全排除NE向构造的作用。重要的是,地震地表裂缝和小位错与断裂的展布密切相关,有可能是地震同震地表破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6.
根据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弹性理论模型,四个分量的观测值 S1、S2、S3、S4之间存在“自洽方程”:S1+S3=S2+S4。“十五”期间新建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系统中已有一批台站,无论是几天的短期数据,还是6年以上的长期数据,两组面应变相关系数 k 值都超过了0.99。k 值不受降雨、河湖水位、机井抽水等外界干扰影响,具有稳定性。但姑咱台和昭通台,分别在汶川8.0级、鲁甸6.5级和康定6.3级地震前,观测到了 k 值发生明显变化即数据自洽性遭到破坏的现象。导出自洽方程的条件是安装应变仪钻孔附近岩石完整及应力源与观测点间介质的连续性要求,由此,作者认为,姑咱台和昭通台面应变相关系数发生变化可能由于台站附近发生的大地震的地震成核过程中震源区地层介质连续性逐渐受到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云南鲁甸MS6.5地震震后16天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位于27.11°N,103.35°E,震源深度约15 km;地震序列主要呈“L”形优势分布,分为SSE向和近EW向两支,并均呈现近垂直的震源分布特征,显示此次地震为走滑型,并存在两个不同方向的破裂面.虽然此次地震发生于NE向昭通断裂及其反冲断裂(龙树断裂、大岩洞断裂)附近,但这些断裂均为逆冲型断裂,被排除了作为发震断裂的可能性;鲁甸地震发生在呈放射性分布的多条断裂的交汇部位,SSE向破裂分支与包谷垴断裂的方向一致,近EW向破裂分支与小河断裂南端的走向一致. 鲁甸地震可能已将包谷垴断裂和小河断裂在深部贯通.  相似文献   
108.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跟踪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序列参数、历史地震活动类比、余震精定位、较大地震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分析等方面分析了鲁甸地震序列的序列类型及后续强余震预测问题.分析认为,鲁甸地震序列余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鲁甸地震序列M≥4.0地震时间间隔遵从线性关系、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呈共轭分布、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震源机制一致性程度较低、历史地震序列类比表明鲁甸地震序列与1974年大关7.1级地震序列活动特征类似,这些均表明鲁甸地震序列类型为主—余型.  相似文献   
109.
On Aug. 3rd, 2014, a MS6.5 earthquake struck Ludi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It is a typical left-lateral strike-slip event. With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Ludian earthquake, this paper firstly calculates the co-seismic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s of the mainshock with the employment of the finite dislocation source model inversed by other researchers and studies the triggering effect to the aftershocks within a month. We find that 82.43% of the aftershocks are located in the Coulomb stress increasing area(ΔCFS>0.01MPa), therefore, most of the aftershocks are triggered by the mainshock. Then, regarding the surrounding active faults as the receive faults,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f the mainshock are calculat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n the faults nearby. The result shows that only the northeast end of the west branch and northeast part of the east branch of Zhaotong-Ludian faults have been brought to failure. However, the other faults such as Daliangshan Fault, Lianfeng Fault, Zemuhe Fault, Xiaojiang Fault and Mabian-Yanjin Fault are unloaded after the Luidian event, so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earthquake is decreased around these faults. Besides, when the optimal failure plane is chosen as the receive fault of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the Ludian earthquake always has good triggering effect to the aftershocks no matter which source models and effective friction coefficients are chosen.  相似文献   
110.
分析了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发生背景及震害特征,介绍了ShakeMap_CNST震动图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原理及地震动参数的校正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鲁甸6.5级地震的震动图预测中,进一步分析了震区场地条件对局部震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震动图预测的地震动特征与现场宏观调查的结果总体上是相适应的,最后对震动图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