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91篇
  免费   7285篇
  国内免费   2711篇
测绘学   765篇
大气科学   449篇
地球物理   29343篇
地质学   9330篇
海洋学   1151篇
天文学   438篇
综合类   1599篇
自然地理   612篇
  2024年   219篇
  2023年   925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341篇
  2020年   931篇
  2019年   1081篇
  2018年   718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620篇
  2015年   1053篇
  2014年   1705篇
  2013年   1428篇
  2012年   1840篇
  2011年   1707篇
  2010年   1543篇
  2009年   1700篇
  2008年   1695篇
  2007年   1403篇
  2006年   1385篇
  2005年   1253篇
  2004年   1234篇
  2003年   1309篇
  2002年   1386篇
  2001年   1261篇
  2000年   1194篇
  1999年   1156篇
  1998年   1114篇
  1997年   1175篇
  1996年   1230篇
  1995年   1274篇
  1994年   1152篇
  1993年   1213篇
  1992年   1207篇
  1991年   1042篇
  1990年   935篇
  1989年   656篇
  1988年   119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42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8篇
  1974年   20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12.
提供一组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解析考核方案,供地震危险性分析程序编制者或持有者验证程序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地震地质》1994,16(4):373
对新编的华北地区历史有感地震目录(3(1/2)≤M<4(1/2))的精度和可信度进行了讨论。认为该地震目录从1484年后的记载率较高,它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的精度基本可以满足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的需要。它与中国地震目录(M≥4(3/4))比较,补充了相当数量的3(1/2)≤M≤4(1/2)的地震。利用历史有感地震目录分析了华北北部部分6级以上的历史地震,结果表明,这些地震在强震发生前具有明显的空区、条带、地震活动性增强、平静等前兆特征,同时,也显示了某些强*发生前的前震活动和主震之后起伏的强余震活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K—Na—Ca温度计是利用矿物包裹体成分中钾、钠、钙的摩尔浓度,使用已有公式计算成矿温度的一种方法。通过在一些矿床中的应用效果表明,用该温度计计算的温度与矿床产出地质条件相符,并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温度基本一致,可以代表成矿温度。此外该温度计与压力无关;不受矿物透明度和介质临界条件限制,其应用范围较其他测温方法的要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