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渤海的特殊地形对冬季冷流降雪的贡献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丽娜  石少英  侯淑梅 《气象》2003,29(1):49-51
对2001年12月24日由干冷的东北冷涡南下导致山东境内沿渤海地区产生降雪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半封闭型的海域加强了冷涡的强度,提供了水汽,同时其海岸线及其周围的特殊地形对这次降雪也有很大的贡献,是一次典型的中尺度系统与局地小尺度系统叠加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2.
中尺度模式云降水物理方案介绍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大气模式中湿过程的饱和凝结、对流参数化和显式云物理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特点.中尺度大气模式的对流参数化和显式过程一般有多种方案,介绍了多种方案的主要处理方法、基本微物理过程、预报量和主要特点.对流云模式都采用显式过程,但不同模式的湿过程有一定的差别,有各自的微物理特点,对有代表性的云物理方案进行了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3.
提出了一种能很好适应电镀金刚石钻头要求的新型胎体材料即镍钴锰三元合金镀层,给出了新镀层的电镀液配方,对比测量了镍钴锰镀层与目前广为采用的镍钴和镍锰镀层的硬度与韧性,结果指出,镍钴锰三元合金镀层具有比镍钴或镍锰镀层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和低得多的钴含量,更适合于制造电镀金刚石钻头,在适当条件下,镍钴锰胎体钻头可以分别更好地适应于镍钴和镍锰胎体钻头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4.
SQ型双频道激电仪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根据双频道激电法的原理及其对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分析了自行研制的SQ型双频道激电仪的设计依据,简介了仪器硬件构成、软件编程及仪器特点。野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仪器性能可靠,地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5.
黄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对深入研究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和湿陷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颗分试验、X射线衍射技术、化学分析技术及扫描电镜测试技术,对阜新一朝阳高速公路沿线黄土的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易溶盐,以及原状黄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的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粉粒中又以粗粉粒为主;粘粒含量变化较大;②黄土中的碎屑矿物以石英和长石为主,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③黄土中的易溶盐和难溶盐较其他地区偏低;④浅层黄土结构较松散,为支架大孔微胶结结构和支架大孔-镶嵌微孔半胶结结构;深层黄土结构较为密实,多为絮凝状胶结结构和凝块状胶结结构。  相似文献   
116.
全球表层系统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00年前后,以徐士、阿尔冈、魏格纳、李四光等为代表的先驱们从不同视角开始了对地球表层的整体性研究。20世纪人造卫星的应用和板块理论的建立,推动了全球整体观思想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伴随社会全球化进程,地球整体观在科学前沿领域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这个思想引导下的广义地球系统科学是关于地球多圈层的整体研究,但由于涉及人类生存的资源、环境、灾害问题的紧迫性,在未来10至20年内地球系统科学的优先领域之一应是整体观指导下的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它涉及大气层、海洋、地壳、生物和人类。目前可列举出4个重大问题:(1)全球变暖引起的大范围灾害与环境变化;(2)以SARS和禽流感为代表的全球性生物病毒传播灾患;(3)影响人类生存的全球性水资源短缺;(4)导致严重损失和全球性影响的大地震的频繁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与地震的相关性,全球大地震十几年尺度的幕式活动与区域间交替变换,十几年尺度的大范围旱、涝交替变换,表明上述全球性异常变化都是地球表层系统整体性动力过程的表现。应从全球尺度研究包含气体、液体、固体的地球表层系统的微动态变化,分析它们与地、水、大气和生物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加深对地球表层相互联系的系统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7.
探讨康定县三碉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成矿流体的性质,有助于该区成矿条件的认识.通过使用显微冷热台检测该矿床流体包裹体样本的温度,得到该矿床的均一温度、冰点数据,分析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结果显示,样品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40~320℃之间,部分样品的均一温度接近500℃;盐度w(NaCl,eqv)集中于6.79%~3...  相似文献   
118.
谢捷生 《现代地质》1997,11(1):73-77
摘 要  以测量激发极化二次场时域谱为基础‚研制开发出以单片微型计算机为中央处理单 元 (CPU) 的新型激电仪。实现了双系列激电参数提取、二次场波谱测量及全汉化菜单操作。  相似文献   
119.
120.
We report Permian (ca. 272 Ma ±5.4 Ma) felsic dykes that intrude into the Neoproterozoic (ca. 750 Ma) magmatic suite of the Nagar Parkar Igneous Complex (NPIC), the western extension of the Malani Igneous Suite (MIS). The NPIC consists of Neoproterozoic basement amphibolites and granites (riebeckite–aegirine gray granites and the biotite–hornblende pink granites), all of which are intruded by several generations of mafic and felsic dykes. Granitic magmatism occurred in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ca. 750 Ma) due to the subduction‐, followed by the rift‐related tectonic regime during the breakup of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U–Th–Pb zircon and monazite CHIME age data of 700–800 Ma from the earlier generation porphyritic felsic dykes suggest the dyke intrusion was coeval or soon after the emplacement of the host granites. Our findings of Permian age orthophyric felsic dykes provide new insights for the prevalence of active tectonics in the MIS during late Paleozoic. Textural features and geochemistry also make the orthophyric dykes distinct from the early‐formed porphyritic dykes and the host granites. Our newly obtained age data combined with geochemistry,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magmatism along the western margin of India (peri‐Gondwana margin) during Permian. Like elsewhere in the region, the Permian magmatism in the NPIC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ifting of the Cimmerian micro‐continents from the Gondwa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