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987篇
地质学   395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3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uthigenic carbonates associated with cold seeps provide valuable archives of changes in the long-term seepage activity.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hallow-buried hydrates on the seepage strength and fluid composition we analysed methane-derived carbonate precipitates from a high-flux hydrocarbon seepage area (“Batumi seep area”)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Black Sea slope in ca. 850 m. In a novel approach, we combined computerized X-ray tomography (CT) with mineralogical and isotope geochemical methods to get additional insights into the three-dimensional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arbonate build-ups.  相似文献   
92.
地震-重力联合反演可以降低多解性,针对大勘探范围内岩石波速-密度关系存在较大散布的问题,引入交叉梯度结构约束构建统一的目标函数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台湾海峡南部HX-13测线进行验证:由于火成岩侵入体的存在,部分区域难以拾取可靠的地震初至,常规的走时反演无法准确恢复基底面的形态。搜集研究区的船测重力资料,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数据特点设置合适的反演参数,实现基于物性和结构双重约束的重力-地震联合反演。由对反演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可以看出,该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地震数据不完备的缺陷,使反演过程稳定,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3.
太行山南端浅层速度结构成像和隐伏断裂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行山南端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运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面展布形态,发现剖面浅部的P波速度变化与沉积盖层厚度和断裂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跨断裂完成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对区域内2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结果表明,汤西断裂为东倾的正断层,控制汤阴地堑的西边界,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汤东断裂为西倾的正断层,是汤阴地堑的主控边界断裂,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94.
利用PASSCAL、INDEPTH Ⅱ、INDEPTH Ⅲ、HIMNT等研究计划,及中国新疆地学断面和国家973项目在青藏高原布设的流动台站记录的到时数据,以及自1990年1月到2004年2月全球地震事件的震相报告,作者对覆盖印度大陆的恒河平原和整个青藏高原的30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9649个远震事件,共139021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进行了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表明:印度岩石圈地幔在不同的位置向北俯冲的形态不同,但俯冲前缘都到达羌塘地体之下.沿88°E剖面显示,厚约100 km的印度岩石圈地幔从南部的恒河平原向北一直俯冲到青藏高原之下.在主边界逆冲断裂之下100 km深度处以约22°角度开始向北俯冲,俯冲最前缘到达羌塘地体的中部地区约34°N,之后进入上地幔深处.而沿北东方向的剖面则显示,印度岩石圈地幔以近水平的角度俯冲到青藏高原之下,向北越过班公-怒江缝合带,到达33°N附近,然后以大角度近乎垂直地向下俯冲断离,并引起地幔热物质的上涌,形成羌塘地体之下大规模的低速带.  相似文献   
95.
为了理解地震的发生和地壳结构不均匀性的关系,利用南加州地震台网的固定台和临时台所记录的2863个兰德斯余震和区域地震,共计107401个P波和19624个S波高质量的到时数据,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兰德斯地震区P波和S波的精细的三维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结果显示,地震的发生和分布与地壳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有密切的关系.总体上看,兰德斯地震区余震成丛分布,并被低速块体截断,其中4级以上地震大多分布于P波高、低速异常过渡区域或偏向高速块体一侧,这可能是因为高速区多属地壳脆性介质,易于造成应力集中,导致地震;反之,低速度区则可能代表破碎程度较高、富含流体或温度较高区域,因而更倾向于产生无震变形.基于兰德斯地震区强震震源位置、地震区P波、S波速度异常与泊松比分布推断,兰德斯地震区可能有流体存在.地壳流体易使地壳岩石弱化,从而引发大地震.  相似文献   
96.
使用纵波震相及同台同源纵波和横波震相的走时资料及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分别给出了菲律宾海板块(PHP)和南海地区的纵波速度Vpf及同台同源的纵波和横波速度Vp和Vs结构. 结果表明,(1) PHP与欧亚板块(EUAP)的俯冲接触关系随地段而异,在琉球海沟,PHP向EUAP之下俯冲深达400 km;在台湾岛,EUAP先近陡直地俯冲到深度400 km,然后折向PHP之下达到660 km左右;在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板片几乎垂直达到660 km附近;在菲律宾海沟,PHP向EUAP之下的俯冲深度超过660 km.(2)南海地区之下是一个深达300~400 km的宽阔低速区,并且大致在莺琼海盆与700 km深处另一低速区曲折相通;在该宽阔低速区内部,有两个小而明显的低速区分别在海口火山和珠江口盆地下方.(3)对Vp和Vs及据其算出的容声速度Vb作分析发现,Vs和Vb的平均扰动量对深度的变化在一些深度范围内是反向的;年龄较大的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的Vs相对扰动量的平均值大于Vb的,而在较年轻的PHP俯冲体中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7.
中国大陆中上地壳剪切波速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梅  安美建 《地震学报》2007,29(4):337-347
为使已获得的中国大陆中上地壳结构更为可靠,本文搜集了很多对浅部结构分辨率较好的短周期面波资料. 与传统面波层析成像反演方法不同,本文在第二步由面波频散得到剪切波速的过程中不再对每个结点进行一维波速模型分别反演,而是直接将所有结点上的区域化频散转换成三维波速结构的线性化约束,实现了直接的三维反演. 检测板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得到理想的反演结果. 本文得到的波速模型显示,中国大陆中上地壳的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和分区特征. 较低的波速异常很好地勾勒出我国主要的沉积盆地,波速异常在不同深度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盆地结晶基底的深度. 以东经95deg;为界,特提斯构造域西部具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而东部基本没有低速异常. 基于油气资源多存在于沉积层中,而沉积层表现低速异常,我们推测特提斯构造域西部油气前景比东部好. 另外, 由于特提斯构造域西部低速非常明显,这可能也说明了其地壳温度较高. 兴安造山带的低速异常可能也说明了其地壳温度较高. 20 km深度上鄂尔多斯盆地西侧的弱低速带, 很好地勾勒出中国大陆近似沿105deg;经线的强震带的走势.   相似文献   
98.
封闭系统中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的CT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封闭系统中的查理模型,建立了利用查理定律计算分析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方法。通过实验,对封闭系统中不同含水量多孔介质甲烷水合物生成、发育和分解的实验方法、相平衡条件、生成量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在一定温度差的介质里,水分克服重力向冷端迁移并生成水合物。实验中利用查理数的改变计算水合物的生成量变化,连通性好的含水多孔介质有很好的水—气结合条件,达到平衡条件后迅速生成水合物,在240分钟内完成,含水量线性地影响甲烷水合物的生成量。同时,利用CT扫描方法直接观测含水粗砂在低温—高压环境下的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并可以利用CT图像数据计算出多孔介质中水分迁移、区域密度改变和砂体的移动、及分解后介质密度分布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
鄂尔多斯地块及周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华北地块之间,其内部无大断裂分布,而周缘却由活跃的地震带——活动断陷带和弧形断裂带包围.因此,鄂尔多斯地块内部无6级以上大地震分布,而周缘地震活动则频度高、强度大(图1),历史上发生多次破坏性大地震,如:1654 年天水南8.0 级、1879 年武都南8.0级、1920 年宁夏海原81/...  相似文献   
100.
Intensive pumping in urban coastal areas is a common threat to water resource quality due to seawater intrusion. In those areas where subsurface water resources are not usually used for human consumption or irrigation, intensive pumping is associated with other activities like the lowering of the water table necessary to support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building foundations. This activity also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soil settlement that affects building stability and the corros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due to groundwater salinity.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awareness of a certain municipality (Calonge, NE Spain)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drawal upon foundations has led to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nticipate seawater intrusion related to urban development. Geological mapping and correlation of borehole log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and hydrochemical data provid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the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of the area and act as screening tools necessary to discern the influence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coastal areas. Developing Strack's analytical solution, new comprehensive, dimensionless expressions are herein derived to determine the critical pumping rate necessary to prevent seawater intrusion, as well as to reproduce the evolution of the wedge toe and the water table stagnation point under different withdrawal rates. Furthermore, the Dupuit–Forchheimer well discharge formula allows the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water table lowering due to such critical pumping in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 foundations. Field data from the Calonge coastal plain illustrate this approach and provide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