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美国国家大气中心的CAM3.0模式,设计3组数值试验,以研究春季印度洋偶极子(IOD)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在IOD正位相年,对印度洋关键海区的春季海表温度加入强迫后,同期夏季(6—8月)的东亚夏季风明显偏弱: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长江流域上升运动加强、降水偏多,南海地区下沉运动加强、降水偏少、南海季风偏弱。还从经向、纬向垂直环流圈角度分析了IOD对东亚夏季风的可能影响机制:IOD正位相年,在IOD正SSTA区域(热带西印度洋)的东侧大约75 °E附近能激发出上升运动,而在IOD负SSTA区域(热带东印度洋)的东侧大约110 °E附近出现下沉运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110 °E附近的下沉运动又可能通过经向垂直环流圈影响南海和东亚副热带地区,造成东亚经度上赤道地区为上升运动、南海地区为下沉运动、长江流域为上升运动的异常经圈环流,从而使得东亚夏季风(包括南海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整体偏弱。   相似文献   
62.
刘瑞新 《地下水》2009,31(5):127-130
为了合理利用岩溶水,根据物探及水源井资料,对西龙河水源地岩溶水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西龙河水源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构造及埋藏条件等因素的控制,随方解石含量的增高而增强,随水动力条件的减弱而减弱,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以及区外岩溶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向人工开采区排泄;岩溶水水位动态变化具明显的平盘上升、平盘下降和缓降陡升的特点,岩溶含水层具较强的导水性能和恢复功能;岩溶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63.
粗糙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李振山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97,17(1):99-102
略述边界层剪切湍流各区域速度廓线规律和地面粗糙分类后,对各种地面粗糙度(包括沙质粗糙度、动力粗糙度、植被粗糙度、复杂地面粗糙度、有效粗糙度)的研究现状和计算方法作了简要综述,认为动力粗糙度算式中系数A和植被或有效粗糙度算式中位移高度d将会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4.
This investigation had the purpose of evaluating the reliability of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according to Zeien and Brümmer (1989) which is performed routinely to analyse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to different soil phases. Reliability was tested by two hypotheses. According to the first hypothesis an error propagation increased during a morefold extraction of heavy metals from a single soil sample to such an extend that it does not allow a statistic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nalyses. This assumption was confirmed in an interlaboratory study of five participants applying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scheme on two different soils. The heavy metal amounts extracted by the different partners were of the same magnitude, but from the results no statistical correspondence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could be observed. The second hypothesis stated that also weak extraction agents were able to release metals from the more immobile soil fractions, especially if the amount of easily soluble metals was comparatively small.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was modified by carrying out selected weak extraction steps several times. As expected the intensifi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caused a decrease of the element content within the more resistant phases. However, the additional release in the first four extraction steps of Pb, Mn, Fe, and Zn was only in the range of 5 to 10%. Furthermore, it was observed that a single EDTA extraction (step four within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scheme) was capable to extract the same amount of metals as the first four extraction steps of the original scheme at a variation of about 15%. From these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DTA step alone already represents a reliable pool of mobilisable metals. Thus it can be maintained that such a simple single EDTA extraction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risk from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or to predict the potential heavy metal release of soil remedi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65.
石富强  邵志刚  朱琳  张竹琪  邵辉成 《地震》2019,39(1):155-170
智利俯冲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2010年以来已经发生了3次8级强震。本文在调研了该地区地震地质、历史地震、运动学特征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其中与地震预测预报有关的观测现象,总结了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认识过程。结果显示:(1)智利俯冲带历史地震记录丰富,基于现代大地测量的断层震间闭锁研究深入,近年来多次8级地震均发生在历史地震破裂空段和滑动亏损较大的强闭锁区;(2) 2010年Maule M_W8.8地震和2014年Iquique M_W8.1地震震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兆变化,Maule M_W8.8地震前主要是"一类空区"和"二类空区"的嵌套;而Iquique M_W8.1地震前还伴有b值持续降低,前震活动频繁,GPS时间序列瞬态变化等一系列短临异常变化;(3)同震位错和震间闭锁的空间分布显示智利俯冲带断层摩擦性质复杂;(4)孕震物理力学机制复杂,不同学者不同方法之间还存在一些认识争议。  相似文献   
66.
通过处理199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云南省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速报地震目录,分析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以下简称实验场)及邻区6级以上强震半年前到3个月3.0~3.9级调制小震活动图像,利用3.0~3.9级调制小震活动图像,提供6级以上强震的潜在危险区。  相似文献   
67.
明代正统七年制成的四件大型天文仪器浑仪、简仪、圭表和浑象,其中前三件完好地保存在紫金山天文台上,成为国家重点文物而驰名中外。唯有浑象因为在清朝初年不幸被毁,无缘见其面貌。为了展示明代天文仪器制作成就的全貌,我们对明代浑象进行了复原研究。在考查和分析大量古代天文史料和有关古籍后,我们对该浑象所表现的天文内容、各部尺寸、机械结构、以及外部装饰都做了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我们绘出了复原制作的工艺草图,作为技术部门施工时的依据。本文系统介绍复原研究中的文献考证、设计过程、以及复原制作工作情况。为了真实地反映此项研究的历史面貌,文中给出五张手绘的设计草图,以资存照。据此复制的明代浑象,现在陈列在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文历史博物馆中。  相似文献   
68.
邹国富  坚润堂 《云南地质》2011,30(4):387-393
斑岩铜矿是重要的铜矿床类型,认识其成矿作用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介绍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构造环境、成矿斑岩岩浆及其侵位、岩浆-热液转换过程、蚀变与矿化、成因模式等斑岩型铜矿研究中的重要进展,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
为了全面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对顺义等11个新城的规划目标,我们系统开展了11个规划新城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为了进一步降低第四系沉积物覆盖、地表建筑物及各种管线等因素对勘查方法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不利影响,本文研究和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北京规划新城的区域工程地质勘查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包括顺义式、门头沟式和延庆式三类,对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0.
利用DMT探测平台对2009年3月11日山西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计算了云中过冷水含量距O℃层高度的垂直分布及其特征,并根据云雨粒子探测情况研究YAI降雨的可播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