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318篇
地质学   427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事件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长7,长6时期的浊流事件、火山作用事件及缺氧事件的研究与讨论认为,在盆地西南部及南部长6和长7油层组中的半深湖-深湖中发育的浊积岩具典型的浊流沉积特征,为湖相低密度流,并构成了该地区的主要储层类型;该时期发生了多期火山事件,这些火山作用事件与盆地有效烃源岩的形成休戚相关;缺氧事件主要发育于长7时期,属于地区性大型缺氧湖盆形成的缺氧事件.这些事件沉积的相互共同作用对延长组油藏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首先在长7时期,由于构造沉降、气候因素等因素影响,形成了深水环境,湖盆面积大,生物种类繁多,这为烃源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的发生,形成缺氧的环境,导致生物大量死亡埋藏,这些都为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长6-长7浊流沉积的浊积岩又是该地区的主要储层类型之一.正是这些事件沉积的相互共同作用,形成了该地区良好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922.
吴婕  高学杰  徐影 《大气科学》2018,42(3):696-705
基于CSIRO-Mk3-6-0、EC-EARTH、HadGEM2-ES和MPI-ESM-MR共4个全球气候模式,分别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所进行的RCP4.5(典型浓度路径)中等排放情景下25 km较高水平分辨率东亚区域21世纪气候变化模拟结果,针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在对当代(1986~2005)气候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该区域未来气候变化的多模拟集合预估,并给出了模拟间的差别。结果表明:RegCM4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分析区域当代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年内月循环变化特征;对与气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日最高气温最高值(TXx)和日最低气温最低值(TNn),以及和降水相关的指数日最大降水量(RX1day)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雄安及周边区域未来平均气温、TXx和TNn将不断上升,高温热浪事件在增加的同时,低温事件将减少。未来分析区域平均降水量有所增加;而RX1day的增加更明显,且模拟间的一致性较好,不确定性相对较低,暴雨和洪涝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将增大。同时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潜在蒸发量相对于降水更大的增加,将使得区域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加重。  相似文献   
923.
冬季中国东北极端低温事件环流背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4年CN05.2逐日温度数据,对冬季东北极端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按其发生时冷空气对中国东部(105°E以东)的影响范围,将其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其中前者局限在东北,而后者则扩展至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分析表明,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第一类极端低温事件强度减弱,而第二类的则增加;对持续天数而言,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的在减少,而第一类在1990年代以前也持续减少,但是1990年代之后急剧增加;2月份总的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天数最多,其在1990年代以前要远大于12月和1月份,且在1990年代以前总体在减少,以后则增加;850 hPa风场分析显示,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中来自贝加尔湖的西北路径冷空气比第一类的要强,而来自鄂霍次克海的东北路径冷空气则相反;在300 hPa的E-P通量散度场上,这两类极端低温事件中东北都处于波动能量辐散中心,第二类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时罗斯贝波波动能量传播比第一类时的要弱,第一类发生时则纬向传播比较明显,而且波动中心值都比较大;在位势高度距平场的谐波分析中,长波槽同位相扰动叠加在超长波槽上更易导致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4.
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燕  况雪源  晏红明  万云霞  王鹏 《气象》2018,44(9):1169-1178
本文利用一种简化的区域性干旱事件识别方法,对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选取区域性干旱事件的持续天数、影响站点数、平均强度、累积强度和极端最大强度这5个单一事件评价指标,构建了云南区域性干旱的综合评估模型,确定干旱等级划分标准。进一步分析表明,云南区域性干旱的发生频次、累积强度和累积影响站次均呈现上升趋势;云南在12、1和3月干旱发生最多,7、8月干旱发生最少;干旱持续天数集中在15~45 d,最长的可达222d;云南多发全省性的干旱且旱情偏重。云南中部区域干旱偏多、偏重发生;在严重的干旱事件中,中部型发生频次最多。  相似文献   
925.
淮河流域的降水异常容易导致旱涝灾害。本研究从降水位相变化的角度,对淮河流域春夏季降水规律作了分析。在近50 a中,春夏季降水持续偏多的典型事件发生频次较多,强度较大。1960年代初期—1970年代末期和2000年代的两个时期内发生降水位相变化的站次都呈现减少趋势,而在近几年则显著增加。通过S-EOF分解,第1模态代表春、夏季降水持续同位相变化,其时间系数在近年来持续上升;第2模态为春夏季降水反位相变化特征,此模态的时间系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前冬和春季,当赤道太平洋持续发生El Ni1o事件,南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春季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弱,春夏季中国东部850 hPa均存在南风异常,有利于淮河流域春夏季降水持续正位相变化;持续负位相年则反之。当春季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强(弱),夏季位置偏南(北);中国东部沿海春季海温偏低(高);春夏季间中国东南部850 hPa经向风由北(南)风异常转变为南(北)风异常,可能会导致春季降水负(正)位相—夏季正(负)位相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6.
Motorists are vulnerable to extreme weather events, which are likely to be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throughout the world. Traffic accidents are conceptualized in this article as the result of a systemic failure that includes human, vehicular,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snowstorm and concurrent accid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on 26 January 2011 are used as a case study. Traffic accident data for Fairfax County, Virginia, are supplemented with Doppler radar and additional weather data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e accidents resulting from this major snowstorm event. A kernel density smoothing method is implemented to identify and predict patterns of accident locations within this urban area over time.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this model increases over time with increasing accidents. Models such as these can be used by emergency responders to identify, plan for, and mitigate areas that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increased risk resulting from extreme weather events.  相似文献   
927.
彭京备  孙淑清 《大气科学》2017,41(4):691-701
本文研究了南方持续性低温事件的环流特征,并讨论了它与冬季风南北反相模态的关系。南方持续性低温过程与寒潮过程不同。与寒潮过程相比,南方低温事件持续时间较长,发生频率较低。寒潮过程中,中高纬度环流以波列状槽脊形势为主。而南方低温事件中,中高纬度以大型斜脊斜槽为主要影响系统。大型斜脊斜槽导致冷空气主要以西方路径为主,中纬度为平直气流所控制。东亚大槽向北收缩,日本南部地区为正高度距平控制,它对冷空气东移起了阻挡作用,使得南方地区长期处于冷空气控制,造成极端低温主要出现在黄河以南地区。同时,活跃的南支扰动也显著影响南方持续性低温的发生。东亚冬季风通常被视为一个整体。近年来的研究指出,除了南北一致变化模态,冬季风还存在南北反相变化模态。在南方持续性低温事件中,地表风场距平表现出南北变化反相的特征,即北方为偏南风距平控制,南方为偏北风距平控制。这与冬季风分布的南北反相变化的特征相一致。这种类型与北风相联系的南方降温并不是由高纬度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个例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928.
基于小时降水资料研究北京地区降水的精细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萍  肖子牛  石文静 《大气科学》2017,41(3):475-489
根据北京全区2007~2014年117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在揭示降水总体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北京地区各季(以春、夏、秋为主)降水的精细化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全区年均降水量存在两个高值中心(城区和下风方向的降水高值中心),城市热岛效应可能是城区高值中心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北京全区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日分布也不均匀;城市化对北京地区降水的影响具有季节差异,夏季短历时和中历时降水在城区和东北部存在显著的大值区,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可能较为明显,长历时降水在城区反而相对偏低,而春季城区短、中历时降水并未偏多,长历时降水却在城区出现明显的高值中心;降水日变化季节差异明显,春、秋两季呈现双峰型变化,而夏季呈现单峰型变化,该日变化的特征与全区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929.
浅析历史特大洪水在设计洪水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费永法 《水文》1998,(6):6-10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实测系列中加入4种不同情况的历史洪水对设计洪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的历史洪水重现期越长,则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越好;在同一历史洪水考证期内,加入1-2个历史洪水对提高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和精订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930.
本文根据NMC客观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1976-77年及1982-83年这两次ElNino事件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若干特征。结果表明:70年代末赤道西风异常背景场、SST背景场及其准4年周期振荡均存在年代际变化;SST背景场冷(暖)、80°W-0°E赤道区域850hPa纬向风异常西(东)风以及赤道太平洋SSTA准4年周期振荡东传型(西传型)共同决定了这两次事件的强度与类型的差异,即1976/77年事件为较弱的东部型EINino事件,而1982/83年事件表现为很强的西部型EINino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