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40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分析了鲁东-黄海活动地块构造背景和历史地震活动特征,探讨了该地块强震前中期阶段地震活动的演化图像,得到该区域强震前中等地震密度增长率能够较好反映强震前中期阶段的异常特征。根据该区域近百年来地震活动基本格局的演化总貌,结合当前应变积累水平,加深了对这一地区今后地震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2.
使用WebGIS技术管理和发布地震信息是一种发展趋势,本文基于Sogou Maps API设计开发了大连市地震信息网络发布系统,提出了三层架构的系统设计方案与地震信息数据库关系结构,给出了主要地震信息查询显示功能的运行界面和关键程序代码,系统的信息查询与显示功能可以全面展示地震信息的现状和分布信息,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的地震信息网络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903.
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双向应变结构相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地震孕育发生与双向应变结构相伴的形成机制及地震发生时位错空间的来源机制,并初步得到了地震实践较为普遍的证实。  相似文献   
904.
在2003年12月25日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前,用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及邻区几个区域的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的现象。在得出的地震危险性最高的区域发生了山丹-民乐6.1级地震,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分析对中强地震的地点预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5.
四川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频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生在四川及邻区的17次6级以上强震事件的震前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主震前均出现了区域性、中期或短期的中小地震活动增强或平静的过程。这种过程可用四川地区3.5~5.9级地震的月频次变化来进行量化,并可作为预测四川及其邻区6级以上强震的一项指标。经反复试验,本文提出判别地震月频次异常的标准,给出将异常用于强地震预报的规则,同时,对该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内符检验:结果表明:月频次异常指标对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中期预测效能及一定的中短期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906.
The JMA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seismic intensity scale has been used in Japan as a measure of earthquake ground shaking effects since 1949. I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ssessed after an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judgment of JMA officials. In 1996 the scale was revised as an instrumental seismic intensity measure (IJMA) that could be used to rapidly assess the expected damage after an earthquake without having to conduct a survey. Since its revision, Japanese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several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s (GMPEs) for IJMA using Japanese ground motion data.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new empirical GMPE for IJMA based on the strong motion database and functional forms used to develop similar GMPEs for peak response parameters as part of the PEER (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Next Generation Attenuation (NGA) project. We consider this relationship to be valid for shallow crustal earthquakes in active tectonic regimes for moment magnitudes ( M ) ranging from 5.0 up to 7.5–8.5 (depending on fault mechanism) and rupture distances ranging from 0 to 200 km. A comparison of this GMPE with relationships developed by Japanese researchers for crustal and shallow subduction earthquakes shows relatively good agreement among all of the relationships at M 7.0 but relatively poor agreement at small magnitudes. Our GMPE predicts the highest intensities at small magnitudes, which together with research on other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indicates that it provides conservative or upwardly biased estimates of IJMA for M <5.5.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07.
依据公元886~2009年云南Ms≥5.0地震资料,分析云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划分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认为:云南地区Ms≥5.0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其次为多震型;主余型与多震型地震散布于云南省各个地区,孤立型主要分布于东川、玉溪、盈江等地区.各小区域的地震震型特点为:滇西北地区与云南地区地震类型比例一致;小...  相似文献   
908.
波形相关意义“重复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宇彤  蒋长胜 《中国地震》2011,27(4):335-347
波形相关意义的“重复地震”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其数量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近年来由于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关“重复地震”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重复地震”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地壳介质性质变化、评估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地震“复发”和断层深部滑动速率的估算等方面,在提高定位和震相识别精度、断层结构、震源物理及地震预测研究等方面也都显示出值得关注的应用潜力.本文对有关“重复地震”的最新研究及应用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909.
1966~1976年华北的邢台大震、渤海大震以及唐山大震皆可由以29 a为周期的三性分布求出其发震年份.至于发震地区可由"静中动判据"求出是唐山地区和渤海莱州湾地区.邢台大震的位置可由立交模式来推求.1966~1976年这次大震高潮后由三性分布后延推知在2016~2017年华北可能会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震.  相似文献   
910.
黄圣睦  董瑞英 《内陆地震》2011,25(3):193-204
总结了中国大陆8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30年、53年及100年周期性,百年主体活动区及其格局变动,大地震空段填位及迁移,成组性,几十年多阶段强震释放特征及其连发、复发特点.根据当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评估认为,未来1~5年中国大陆喜马拉雅山带西段可能发生71/2~8级地震,以及新疆,川、滇4处为注意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